香港立法會爆出特首曾蔭權和泛民主派議員嚴辭相向的衝突場面,並導致數位議員當場離席。香港民意對此有不同解讀。
10月13日,香港立法會遷到新址後舉行的首次特首質詢大會,演變成曾蔭權和泛民主派議員黃毓民的對罵。
黃毓民用“亂倫”和“違反政治倫理”等話語,指責曾蔭權委任民望較低的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出任政務司長。而曾蔭權則說黃毓民是“十足的爛仔行為”,並強調立法會“不是黑社會”。
期間,另一位泛民主派議員梁國雄開口聲援黃毓民。結果兩人均被主持場內秩序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勒令退場。
梁國雄在離場之際掏出一隻生雞蛋向曾蔭權投擲,但未能擊中。此後,多位泛民主派議員當場離席,對黃梁二人被驅逐表示抗議。
星期五,香港各大報紙均在顯著位置刊登了立法會質詢大會上曾黃對罵的一幕,對大會的其他議事內容反而鮮有提及。
《明報》社論說,問政姿態有不同選擇,抗爭手法如有創意,也未嘗不可,但投擲物品和粗鄙語言則不能被社會接受。此外,該報認為特首曾蔭權未能管理好“情緒智商”,在鬧劇中粉墨登場,也有損立法會形象。
香港大學政治系大三學生劉曉彤對美國之音表示,香港年輕人對於政治普遍興趣不高,類似事件可以在網絡和媒體上廣為傳播,反而可以令更多人關注政治。
劉曉彤對議員行為持保留意見,但強調立法程序多元化非常重要。她說:
“議事台上不應該只有一班文縐縐的大律師,也不能只有一群很激烈的抗爭人士,當然也不能只有一班民主黨或者一群商人,要多一點去吸納不同的人。”
但是,香港市民黎炙天則認為,民主抗爭應該分清時間地點場合。黃毓民等人的抗爭手段似乎在議事大廳外出現比較合適。
他說:“我覺得在立法會進行質詢是比較莊嚴的場合。這些事情可以留到在其他場合抗爭的時候再去做。”
支持泛民主派的香港《蘋果日報》在評論文章中指出,政治倫理是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內容,議員就此提問並非蓄意冒犯。市民雖不樂見議會大廳出現過激行為,但也不會樂見特首侮辱民選議員。
香港立法會議事程序中出現激烈言辭,甚至惡語相向並不罕見,投擲物品也非史無前例。2008年10月,黃毓民曾在曾蔭權宣讀施政報告時向其投擲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