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褪紅”現象﹖ 刪掉習近平奧斯特洛夫斯基報導


習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實況錄音稿和新華社發佈的通稿有微妙的不同。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談到俄羅斯文學家的時候,刪掉了一名中國曾經在幾十年期間推崇的文學家。

習近平在莫斯科的演講產生的漣漪仍在北京蕩漾,其中一些細節繼續受到中外媒體的聚光和解讀。

根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演講錄音原文,有一段談他青年時期讀前蘇聯文學作品的話是這樣的:“我年輕時就讀過像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契訶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奧斯特洛夫斯基等等文學巨匠的作品,讓我感受到俄羅斯文學的魅力。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有著深厚基礎。”

中國官方的新華社在2013年3月24日通過新華網刊發的《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的演講》中也有關於俄羅斯文學的這段話:“我年輕時就讀過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等文學巨匠的作品,讓我感受到俄羅斯文學的魅力。中俄兩國文化交流有著深厚基礎。”

仔細對照可以看出,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在新華社的通稿中被刪除。

生活在中國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青年對奧斯特洛夫斯基可謂是耳熟能詳。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中國當年的暢銷書,書中的主角叫保爾柯察金。這本書1938年由梅益根據英文版翻譯成中文,從1952年至1995年的44年間,一共印刷出版57次,發行250萬冊。

其中的那段著名引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影響了50年代到70年代的整整幾代中國人。

很多五零後中國人都記得吳運鐸。他在研制軍工產品的事故中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他用自己的經歷寫成自傳體小說《把一切獻給黨》,被稱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八零後中國青年也許記得張海迪,她也被譽為身殘志堅“當代保爾”。據維基百科介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直至今天仍然被江蘇省作為中考書目,九零後的青年仍在承繼這本書的影響。

作為五零後的習近平,受到這部作品的影響並不奇怪。他在莫斯科談到這部作品也是順理成章。

不過,即使是在中國,對這本書也有異議。江蘇省南京大學《當代外國文學》主編余一中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本好書嗎?》的文章中說: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就像受鈷60的照射,使昆虫喪失生育能力一樣能使讀者失去獨立思考,喪失正常戀愛、交友、與友人相處和做有益工作的能力”;“我們的譯者、出版者不要再制造、販賣裹著糖衣、使人心靈失常的毒藥了。”

有海外媒體分析說,新華社在報道中刪除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名字是對習近平的講話做“褪紅”處理。 今天的俄羅斯已經走上民主之路,儘管俄羅斯的選舉過程和細節受到觀察人士和媒體的審視和批評,但這個當年列寧和斯大林的故鄉已經摒棄了共產主義,實行了民主選舉。在俄羅斯,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頁已經翻過去了,這本斯大林時代的熱門書在今天的俄羅斯已經很少有人知道。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