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18日在巴西里約熱內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期間,與英國首相施紀賢舉行場邊會談。這是香港“反送中運動”等問題導致中英關係惡化以來,雙方領導人首次面對面交流。然而,分析普遍認為,隨著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即將重返白宮,英中關係修復的前景將受到美國政策的製約,恐難一帆風順。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施紀賢在會談中強調了“強而有力的英中關係”對彼此的重要性,希望加強雙方在全球穩定、氣候變遷和經濟成長等“共同合作領域”有所作為。
施紀賢期許中英雙邊關係能夠穩定、持久、相互尊重並盡量避免意外發生。他並強調英國將是“遵循法治原則,可預測且穩定的主權體”。
施紀賢觸及香港、台灣議題現場記者即遭驅趕
據報道﹐施紀賢在閉門會談中敦促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挑戰提供支持,並希望就香港、人權和俄烏戰爭等分歧領域展開對話;雙方同意英國財政大臣李韻晴明年訪華,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討論經濟合作事宜。
現場備受矚目的插曲是施紀賢開場白提及人權、台灣、南中國海和香港等中共眼中的敏感詞,並對香港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在獄中的健康狀況表達擔憂,話沒說完,場邊拍攝的記者就被工作人員擋住鏡頭並驅離會場。
另據中國官媒《人民日報》報道,習近平指出,中英兩國雖歷史文化、價值理念和社會制度有差異,但共同利益廣泛,應理性客觀看待對方的發展,加強戰略溝通與政治互信,確保兩國關係「走得穩,走得實,走得遠」。
工黨政府提「3 C準則」修補英中關係
相較於雙方外交辭令,更值得觀察的是,英中領導人上一次面對面會晤,已經是2018年的事,此後受到香港人權問題、間諜指控等事件的影響,雙方雖維繫貿易往來,但關係趨於緊張。
今年7月工黨勝選後,施紀賢承諾會在百日之內,對英中關係進行全面審查,同時提出對與中國交往的“3C準則”,分別是競爭(compete)、合作(cooperate)和挑戰(challenge)。
古德曼:特朗普復出勢將影響英中關係
英國智庫“中國戰略風險研究所 ”(CSRI)高級政策總監古德曼(Sam Goodman)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在英中高層對話中斷多年之後,英國政府確實需要重建與習近平直接溝通的管道。
古德曼認為,工黨政府兌現選舉承諾,全面審視英中關係,是前幾任保守黨政府未能做到的成就,但他們同樣需要面對的問題是,要就對華經濟利益和人權問題取得平衡。
接下來,對英國而言更艱難的挑戰,無疑是在明年特朗普就職後,如何在英美堅定同盟與英中關係的穩定之間,也能取得平衡。
古德曼說,特朗普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就明確表示不希望美國的盟友使用中國華為生產的5G通訊設備,當時直接導致包括英國在內,許多歐洲國家政府相應調整政策,放棄中國設備。
眼前最大的疑慮,是未來特朗普是否會對中國國產電動車也設下類似的“紅線”,甚至要求盟友進一步與美國的政策看齊,共同參與對中國的行動。
古德曼說:「這無疑將(對英中關係)引發一定程度的動盪,並不可避免地對英國政府的對中政策產生影響,不僅是外交辭令,就連背後的政策核心基礎,也會受影響。
林子立:中國迫於經濟壓力放緩“戰狼外交”
位於台中的東海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林子立同樣認為,面對特朗普新政府對華強硬的壓力將至,英中關係想要取得進展,可能會困難重重。
就中方視角而言,林子立認為,習近平近來揚棄“戰狼外交”,換上跟西方民主國家和解作的“主旋律”,關鍵在於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國內房地產暴雷、地方債務和青年失業率高企的挑戰之嚴峻,難以掩飾。
在此情形下,中國試圖藉外交辭令,為自己創造引領多邊主義、促進世界繁榮的大國形象,來對比川普的保護主義與“美國優先”。
但林子立說,中國深知西方國家對自己充滿戒心,所以合作歸合作,只要一觸碰到他們眼中的敏感問題,又會暴露張牙舞爪的表情;例如會談中剛聽到英國首相講人權,就立刻把記者趕走,以免習近平尷尬表情登上國際媒體,就是很鮮明例子。
另一方面,林子立認為,對英國而言,未來如何跟川普政府合作,是比對中關係更頭痛的問題,尤其在“經濟安全”大旗之下,為避免英國成為新一輪美中貿易戰的防線“破口”,所有的英中經濟合作,都會變的礙礙難行。
林子立告訴美國之音:“一旦你把經濟安全放上來之後,哪一個(產業)跟安全無關?所有的科學、軍事民用的項目,電動車的數據蒐集,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英國跟中國無法互相退讓的,所以短期內中英的進展,會非常有限。”
習近平再會阿爾巴尼斯強調中澳“沒有根本利益衝突”
同樣壟斷罩在「特朗普陰影」之下的還有中澳關係。
就在英中高層對話同一天,習近平也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舉行場邊會晤。
據《人民日報》報道,習近平強調中澳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只要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就一定能夠發展好。
兩人會晤後,阿爾巴尼斯在社交媒體平台X發文指出,穩定的澳中關係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他寫道“對話至關重要,我們在這方面已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並稱澳洲將會有耐心且深思熟慮地推動雙邊關係。
包承柯:經濟利益優先於中西意識形態衝突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認為,中澳之間不僅如習近平所說,沒有根本性的利害衝突,反而還有很多合作空間,例如澳方需要中國的市場,中國也需要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
至於中英關係,包承柯認為,英國工黨政府在國內經濟疲軟,面臨愈來財政負擔的情況下,試圖修補對中關係,進而促成高層會晤,可謂水到渠成。
包承柯不諱言在特朗普上台後,一向和美國民主黨關係較好的工黨政府,恐需花一些力氣調整英美關係,但他認為,在經濟利益牽動之下,不僅中英關係可望改善,且兩國合作,不會對美國帶來負面影響,因為美國也同樣需要和中國加深經濟合作。
包承柯說:“儘管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特朗普在許多意識形態問題上,和中國有很大的意見分歧,但是經濟上的合作要比脫鉤的意義更大,這是不可違逆的經濟規律,我相信經濟規律比人的意志更強。”
分析指安全威脅、香港問題恐將阻礙中西“和解”
然而,其他分析人士的看法則沒有這麼樂觀。
英國學者古德曼認為,澳洲對中國佔有出口優勢,這是以服務業為主力的英國所不具備的,此外香港問題也可能成為英中之間,跨不過的坎。
古德曼說,英國首相施紀賢已明確表示,將敦促香港政府釋放黎智英作為優先事項;雖然英國政府慣於將香港問題和其他經貿議題分開處理,但香港終究是英國對中政策的關鍵議題。
台灣學者林子立則認為,在國際關係領域,安全議題的重要性遠高於經濟利益,例如美英澳成立AUKUS (奧庫斯)聯盟,協助澳洲取得核潛艦等先進軍備,就是為了因應中國威脅。
此外,澳洲作家楊恆均於今年初因間諜罪遭中國法院判處死緩,林子立指出,此案例亦凸顯西方民主國家對於中國的政治信任已蕩然無存,就算基於經濟利益而務實接觸,也不可能全面回到過去熱絡的雙邊關係。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