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首都新德里已準備好本週舉辦G20峰會。通往機場、主要酒店和峰會場地的道路已經重新粉刷,城市各處的牆壁上繪製了美麗的主題壁畫,掛上了G20標誌和印度總理莫迪的照片。
在舉辦這一重要峰會的興奮和歡樂氛圍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參加此次活動的消息削弱了新德里的節日氣氛,並將進一步冷卻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亞洲大國之間已經冰冷的關係。
儘管美國總統喬·拜登、英國首相辛偉誠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等已確認出席,而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如預期不會出席。
在多輪軍事對話後,印度和中國在喜馬拉雅山邊界的軍事對峙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上個月,在金磚國家峰會的間隙,莫迪總理和習近平之間的短暫互動引發了人們對兩人在新德里G20峰會上潛在的“面對面”會晤的期待,並被視為緩解雙方緊張關係又一機會。
在新德里峰會前,中國地圖的新版本不可否認地為兩國之間的敵對氛圍增添了額外的複雜性。印度的分析人士說,甚至在正式宣布習近平不來新德里參加G20峰會之前,中國已經通過發布一份有爭議的新地圖,聲稱對印度的部分領土擁有主權,而提前設置了對峙的基調。
習近平的缺席進一步凍結了兩國關係,誰也看不到任何立即解凍的跡象,只是覺得兩國之間的動態依舊錯綜複雜,難以駕馭。
習近平的缺席將推遲需要高層關注的關鍵問題的解決,並且緊張局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也潛在地加劇了現有的緊張局勢。中印緊張局勢的影響不僅限於這兩個國家。地區穩定岌岌可危,鄰國正在密切關注,並正在製定自己的應對喜馬拉雅地區動態的戰略。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南亞項目主任法瓦·阿米爾(Farwa Aamer)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這幅地圖發佈在G20峰會之前,也是在金磚國家峰會之後,強烈提醒了我們,在當今復雜的全球格局中,經濟、發展和地區安全問題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繫。”
她進一步說:“至於G20峰會本身,除了其主要議程外,一個關鍵領域也值得關注,那就是印度和中國將如何推動他們的動態發展,特別是如果習近平主席選擇不出席峰會的話。”
地圖問題完全破壞了峰會前的氛圍,它在某種程度上給峰會投下了一道陰影。這幅地圖不禁重新引起了人們對印度和中國之間長期存在且根深蒂固的邊界爭端的關注。
它還引發了相關國家對中國日益強硬的主權主張的擔憂。這個問題的影響超越了印度的邊界,也包括了台灣和南中國海等地區。中國的新地圖已經引起其他地區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反應,擴大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印度前駐中國大使、新德里與北京的主要談判代表之一阿肖克·坎薩(Ashok Kantha)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國對屬於其他國家的領土有著貪婪的慾望,並一直試圖通過單方主張來改變現狀。中國首先在這些地區提出主張,然後試圖通過軍事行動或灰色地帶行動改變地面局勢。”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決定不參加G20峰會,是對印度最明顯、最明確的冷落,對兩國已經復雜的關係產生重大影響。
“在最近的緊張局勢和邊境衝突的背景下,習主席決定不參加G20峰會具有一定的象徵性意義,” 法瓦·阿米爾表示,“可能存在不願與印度高層接觸的情況,或者是為了避免正式承認印度在各種有爭議問題上的立場。”
分析人士表示,北京一直在密切關注印度擔任G20主席國和上合組織主席國職務,考慮到中印關係的緊張,中國可能會將印度在G20中的角色解讀為對其全球領導地位野心的挑戰,以及對北京主張自己是全球主要大國的設計的挑戰。
在全球關鍵問題上的利益分歧,再加上印度與西方民主國家的日益一致,可能也加劇了中國的擔憂。從更廣泛的地區和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中國可能認為印度在G20中的領導地位是印度塑造印太地區權力平衡的一部分,進一步加劇了兩國關係的複雜性。
印度分析人士認為,北京擔心G20峰會的成功,並擔心印度可能將其用作政治工具,以最大程度地維護自身利益。由於印度把G20峰會的一些活動安排在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地區,而且印度最近主持了全球南方之聲峰會,涉及來自全球南方的120多個國家,中國觀察家指責印度進行政治操縱,耍花招或策劃反對中國的行動。
北京過去一直公開支持印度擔任G20主席國,但中國最近的行動卻表明,他們並不希望新德里跟北京平起平坐,而是希望印度“找回自己的位置。”
新德里OP金德爾環球大學中國研究與國際關係副教授斯里帕爾納·帕塔克(Sriparna Pathak)博士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認為自己是世界中心,其他所有國家都應屈服於它。在這個世界觀中,中國期望印度作為一個從屬國參與中國的世界秩序,並將盡一切努力阻止印度倡導平等的世界秩序。”
帕塔克博士認為,中國在談判桌上不帶任何誠意或善意。中國向印度發出的每一項命令都旨在讓印度服從其指揮。只要中國保持這種敵對態度,就不能指望實現兩國關係的正常化。
她進一步表示:“信息傳達得很清楚。印度需要接受中國心目中為其設定的從屬角色。”
北京以為,由於印度今年將主辦一系列關鍵的國際峰會,中國的參與至關重要,印度別無選擇,只能在短期內修復與中國的關係,至少在短期內淡化邊界爭端,以便成功舉辦G20峰會和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自1962年兩國發生戰爭以來,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雙邊關係就一直不好。在莫迪執政期間,兩國之間的鴻溝進一步擴大。習近平未出席G20峰會進一步突顯了中國的主導地位,並表明了中國對莫迪政府的不滿,正如最近兩位領導人在約翰內斯堡和巴厘島之間的互動所見。
中國不願向印度讓步,希望以自己的條件維持和平。莫迪政府似乎首先妥協了,北京則利用這個機會在關鍵時刻傷害了印度。
耶魯大學的講師蘇尚特·辛格(Sushant Singh)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印度未能讓中國在拉達克邊界恢復以前的狀態,也沒有強制北京的手段。”
他還補充說:“這種關係是對抗,不僅僅是競爭和合作,如果情況保持如此緊張和不穩定,可能會導致衝突。”
印度仍然可以利用其在G20的存在與其他關鍵領導人和志同道合的國家進行接觸。所有這些變化都突顯了在一個世界中進行外交談判的複雜性,其中主要大國經常利用多邊論壇推動各自的議程。
拜登總統對習近平的缺席表示失望,但習近平的缺席可能為美國提供一個機會,展示美國對印度G20主席國的支持,強調其承諾加強在印太地區的伙伴關係,並重新確認其對全球南方的支持。
儘管中國和俄羅斯都將派遣代表出席G20峰會,但國家元首的缺席可能會減弱通常的聯合聲明的推動力。事實上,這可能會導致前所未有的情況- G20峰會沒有最終的公報。
在去年印度尼西亞舉行的G20峰會上,各國能夠在峰會臨近結束時達成一份譴責戰爭的公報,部分原因要歸功於中國對措辭的支持。今年由於中印之間的緊張關係以及習近平不出席,這將更加困難。如果領導人未能達成共識,那將是該組織成立以來首次在峰會結束時沒有聯合公報。
缺少最終公報表明地緣政治分歧仍然存在,這使得莫迪總理難以實現鞏固印度全球影響力和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領導力的目標- 自印度擔任主席國以來,印度一直在努力追求這一目標。
邊界問題與歷史爭端、民族自尊心和戰略利益緊密相互交織,莫迪政府將如何處理這一棘手問題,同時保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尚待觀察。
展望未來,顯然可以看出中印關係正在艱難地航行,短期內沒有解凍的跡象。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