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不久前通過的十四五(2021-2025)規劃提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應對人口老齡化”。
有分析說,延緩退休一直是一個敏感的社會話題,“每次引入總是招致民間反對聲浪居高不下”,凸顯“這個政策要平穩落地恐怕不容易”。
新華社說,這一政策變革關乎億萬勞動者的生活、工作和退休。那麼,中國為什麼要推動延遲退休?它為什麼總是阻力重重?
維吉尼亞大學商學院教授陳朝暉分析“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就是領取社保金、退休福利的年齡要延遲了。 “漸進式”的意思是不能一步到位,需要逐年向後拖延。究其原因,是中共財政捉襟見肘。
陳朝暉說:“這個錢可能不夠用了,為什麼不夠用呢?這就是因為中國的人口已經老齡化了。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會領取養老金,但是年輕人又不夠,所以保險金可能要用完了。為了節省保險金,將退休年齡向後延遲。本來是60歲可以享受的,現在的話可能要到65歲才能拿。這個就是第一部分為什麼要延遲。第二部分漸進,就是說不能一步到位,一步到位的話造成的痛苦可能太嚴重。所以每年向後拖延一點。比如從明年開始,本來是60歲,現在是61歲,後年的話變成62歲,這樣慢慢地上去,達到它的目標。但現在這個目標還沒有具體出來。”
美國“信息與戰略研究所”經濟學者李恆青分析,隨著健康條件越來越優化,延遲退休年齡理論上順應社會發展現實,但是真正原因還是因為社保基金缺口太大,這會是個長期的問題。
李恆青說:“從2013年開始由於社保基金每年繳費的保費收入不足以覆蓋當年的支出,需要依靠政府財政補貼,這個補貼的缺口非常大。比如在2013年的時候補貼是7372億,擴大到了2019年也就是去年,是1.94萬億,增長了將近兩倍。所以今年8月份,財政部官方的國務院關於今年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顯示一到六月份,全國社保基金收入是3.48萬億,下降了15.3%。全國社保基金的支出是3.6萬億,增加了6.5%,截止到六月底,基金累計結餘是——總共、所有的加在一起——是9.51萬億,這是所有的社保基金。上半年的缺口就是1200億。而且現在各省的社保基金也不平衡。在2019年的時候,只有5個省社保基金的結餘是正,而其餘的全是負。尤其是東北三省最差。中央從那以後就要求全國統籌,有點結餘的錢拿到虧空的那裡。今年已經開始統籌了,但是未來問題會越來越多。”
陳朝暉分析了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會遇到阻力的原因。
陳朝暉說:“本來大家預期可以60歲可以拿這個錢、享受保險金,現在不能享受了。假如說現在中國人口壽命到80歲,本來是60歲可以拿到80歲,可以享受20年。現在是65歲,所以是降低了25%。25%對一般的老百姓來講,就是一個比較大的數字,生活質量就會下降。所以對於不是很有錢的人來說,養老是寄希望於養老金的人,這對他們的生活影響是非常大的。所以這部分人的反應和反對聲是很大的。”
李恆青表示,“中國人口老齡化是很多社會問題的爆發點”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
李恆青說:“現在因為人口結構老齡化了以後,經濟收入肯定會有一些變化,會下降。這個變化肯定是個下降的趨勢。另外醫療成本會提高,因為老了就要去看病、看醫生。這樣的話,醫療的費用高了,收入又降低了,這時候財政收入肯定是下降的。財政收入下降,支出反而增加了,政府銀根緊了,沒有辦法去投資更多的社會福利項目,這樣就可能導致民生持續下降。這就變成惡性循環了。民眾情緒不滿,這時候社會風險會提高。而且我們現在討論的只是覆蓋城鎮的養老,2017年的國家統計局數字說,2016年的城鎮養老率已經達到了57.35%,但實際上真正能夠享受保險的、社保的實際上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量的農民還沒有。這一塊的矛盾就激化了很多社會問題。”
==========================================
嘉賓和觀眾聽眾發表的都是個人觀點,並不代表美國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