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在密切注意南太平洋島國外交動態,以防中國再取得台灣邦交國的外交承認。
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局澳大利亞、新西蘭與太平洋事務副主任斯潘迪(Jennifer Spande),星期一(12月9日)在全球台灣研究中心與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共同舉辦的座談會上表示,在九月中基里巴斯及所羅門群島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中國之後,美國正在密切注意幾個南太平洋台灣邦交國的動態,包括圖瓦盧、瑙魯、馬紹爾群島、帕勞。此外,一個可能成為世界上最新國家,最近才針對脫離巴布亞新幾內亞舉行獨立公投的布干維爾(Bougainville),獨立後的外交立場也必須注意。
斯潘迪在這場關於“台灣、中國和美國在南太平洋利益”的座談會上表示,美國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及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都在公開演說中一再強調,台灣有能力對其邦交國、鄰國及國際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她說,“我們視台灣為一個可靠的伙伴及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台灣及其活躍的民主是太平洋及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這也是為甚麼我們堅定支持台灣與太平洋島嶼國家的關係。我們對地區有共享願景,包括法治、繁榮與所有人的安全。”
斯潘迪說,“美國強烈支持台海兩岸關係的穩定,這種穩定為數十年來台海及地區的和平發展提供了一個框架。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外交承認而對台灣邦交國的積極及有害施壓作為,破壞了這個框架所提供的穩定和益處。”
斯潘迪說,中國施壓台灣邦交國的作為已導致台灣3年來失去7個邦交國,而太平洋島國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的秘密和突然外交轉向也引發自己國內的爭議,如今面對台灣僅剩15個邦交國的局面,要防止其他國家轉向,必須注意圖瓦盧、瑙魯、馬紹爾群島、帕勞等國家的立場。
她說,雖然這些國家都重申對台灣的支持,不過馬紹爾群島才選出新政府,帕勞領導人也表明在2021年前的任期內不會轉向,其動向仍然值得關注。另外還有必須得到巴布亞新幾內亞中央政府批准才能獨立的布干維爾,一旦獨立後是否承認北京,美國也在密切關注。
斯潘迪表示,美國尊重太平洋夥伴國家對於承認哪些國家的自主決定,但這些關於經濟、貿易、技術和安全的政策決定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和福祉,因此美國鼓勵其盟友和夥伴謹慎選擇,並能以保護自己主權利益、對人民有利的方式作出選擇。她說,“主權”代表這些國家可以不受外國脅迫自由生活,“美國不會主宰別人,也不希望美國的盟國和朋友被他人主宰。”
她說,美國與台灣在自然災害、環境保護及強化法治等各種領域上有長期合作的傳統,美國也期盼與台灣在太平洋島嶼進一步擴大這些領域的合作。
台灣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說,台灣原來在南太平洋有6個邦交國,但9月失去基里巴斯和所羅門群島後現在只剩下4個邦交國,他認為台灣之所以處於這種外交困境,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對此地區賦予的戰略重要性,以及為其利益而擴大在此地區的影響力。其次,與台灣理念相近國家在台灣的太平洋邦交國的實際存在也十分有限;另外就是這個地區長期以來的治理問題,使得像中國這種行為者有辦法在此採取惡意及掠奪性作為。
他說,數十年來台灣對太平洋友邦提供包括基礎建設、農業、醫療、公共衛生及環境等援助,是這些島嶼國家可信賴的朋友,但“我們在地區的積極存在目前正遭遇來自一個行為者空前未有的威脅,這個行為者不按照同樣的規則行事,看到的是擴大它的影響力範圍所帶來的戰略及軍事價值,但卻經常因此造成對地區良好治理及可承擔債務的傷害。”
趙怡翔說,台灣準備與理念相近國家採取與中國完全相反的做法,要建立廣泛的公眾共識,讓更多人知道台灣的存在有甚麼好處,也讓此地人民更注意對地區的惡意影響及難以負擔的債務,並且讓地區共同參與透明的、可負擔的,以及負責任的基礎建設及發展項目。
他說,台灣政府很清楚,讓太平洋成為台灣與中國爭奪影響力的戰場並不符合地區的利益,台灣的目標是希望提供太平洋國家一個替代性的模式,一個“與中國在此地區的惡意行為相較之下更好的選擇模式。”
在這場座談會上,前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上校情報官法內爾(James Fanell)也介紹他參與澳大利亞電視節目“60分鐘”到基里巴斯及所羅門群島拍攝紀錄片的情況,以及中國政府和國企在此地的一些作為。
法內爾說,二戰期間美軍在基里巴斯及所羅門群島曾經有過大量傷亡,這正是因為此地在地緣政治上的關鍵角色,中國解放軍自2012年即在軍事地圖上畫出“龍頭”圖像,以三個箭頭顯示對整個太平洋地區的長期戰略規劃,“共產黨的目的是要在2049年成為全球領導”,因此中國政府一再對外宣稱中國“永不稱霸”的說法“根本是謊言”。
法內爾主張美國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與台灣等有共享價值的伙伴聯手,以一個新的“21世紀南太平洋馬歇爾計劃”對太平洋國家提供援助,讓這些國家有一個不同於中國的選擇。
他說,他與國務院亞太助卿史達偉及其他政府部門官員談過,對特朗普政府的白宮、國防部及國務院三角陣線如何看待中國非常鼓舞,“他們知道中國是怎麼回事,對中國天真的看法在我們的政府中已經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