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李強稱“中美可以合作” 美國專家指前景低又“不切實際” 籲拜登政府放棄


中國新總理李強3月13日在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的記者會上說,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
中國新總理李強3月13日在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的記者會上說,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

中國新總理李強3月13日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說,“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但是在美國,要求拜登政府重新審視或者放棄與中國合作的呼聲越來越高。他們說,鑒於中國對與美國合作並沒有真正興趣,甚至有利用合作要求美國在台灣等問題上讓步的跡象,美國應該放棄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李強稱“中美可以合作” 美專家指前景低又“不切實際”,籲拜登政府放棄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40 0:00

期待與中國合作“不切實際”

在十四屆中國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的記者會上,李強被問到如何看待當前的中美關係及其改善前景。他這樣說:“中美兩國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從對方的發展中受益。…… 中美可以合作、也應該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為。”

然而,在美國,越來越多人對與中國合作的前景感到悲觀,認為這樣的想法已經“不切實際”,他們甚至呼籲拜登政府終止所謂的“競爭併合作”的戰略。

2021年3月,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hony Blinken)在上任後的首次外交政策演講中曾明確提出對華政策的基本框架,即在“應該競爭的時候競爭,可以合作的時候合作,必須對抗的時候對抗”。這個政策被歸結為“3C”政策,即競爭、合作、對抗(Compete,Collaborate, Confront)。

前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特朗普政府2018年《國防戰略報告》首席作者埃爾布裡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美中目前處於“零和”狀態,美國應該看清這一點。他解釋說:

“我擔心拜登政府的政策。他們說,他們想(與中國)在競爭中合作,而中國方面表明,他們不認為這是一種正面的參與,他們覺得美國做的都是中國反對的,比如半導體問題,與盟友合作或與台灣的關係等等,然後要將這些問題區分開來。因此,拜登政府提出‘既競爭又合作’的政策,這是不切實際的。”

3月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罕見地公開批評美國,把中國最近面臨的一些挑戰歸因於他所稱“由美方牽頭的旨在打壓中國的運動”。他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了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3月7日,中國新外長秦剛也指責美國對華認知和定位出現“嚴重偏差”。

相對於習近平和秦剛,李強的說法有所緩和,但是他並沒有忘記提到“圍堵、打壓對誰都沒有好處。”

美對華戰略已調整,合作被降級

3月7日,在被問到如何看待秦剛有關中美關係的講話以及美國是否會因此調整對華政策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內德·普賴斯(Ned Price)強調了“投資、協同和競爭(Invest, Align, Compete)”的對華戰略,並表示美國認識到競爭是與中國關係的核心。他沒再提先前的“競爭、合作、對抗”的3C戰略。

有記者追問到,這是否意味著美國已經放棄與中國的合作,並對與之合作感到悲觀時,普賴斯作出了否定的答覆。他表示美國仍然希望在氣候變化和打擊毒品等領域與中國合作。

“投資、協同和競爭”的對華戰略是去年5月國務卿布林肯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發表對華政策演講時提出的。

布林肯當時解釋說:“我們將投資於我們國內的實力根基-我們的競爭力、創新力以及民主。我們將與我們的盟友及夥伴協調我們的努力,為共同目的和共同事業而行動。利用這兩個關鍵的資產,我們將與中國競爭,捍衛我們的利益並建設我們對未來的願景。”

當時也有人將這三點歸結為:國內投資+團結盟友=與中國競爭,並表示這意味著與中國政府的合作在政策論述中被“降級”。

布林肯在演講的最後談到了美中合作。他說,即便我們要投資、協同和競爭,我們也要在與中國利益一致時進行合作。他提到了氣候變化、疫情防控、不擴散和軍備控制、打擊毒品、糧食危機和協調全球宏觀經濟等。

中國把合作當成“杠桿”

不過,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認為,美國不應該對與中國進行互惠合作抱有太大的希望。他3月6日在《華盛頓郵報》的一場線上討論會上表示,中國對與美國在打擊毒品、預防大流行病、應對氣候變化、反核擴散等問題上的合作並非真的有興趣,他們更傾向於把合作當成杠桿,迫使美國在台灣等中國視為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讓步。

“奧巴馬政府、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都努力過,在我們認為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對全人類都有利的問題上就合作展開對話。但是北京並不希望這些對話有實質性的進展,或者北京想利用我們在這些對話中的興趣作為杠桿,讓我們在那些我們看來與合作領域毫無關聯的問題上做出讓步。”

去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宣佈暫停與美國在多個領域的雙邊合作,包括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中美氣候變化商談,中美打擊跨國犯罪合作以及中美禁毒合作。

到目前為止,這個局面還沒有緩和。美國氣候變化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3月7日在接受Axios新聞網站採訪時表示,美中目前的緊張已傷害到兩國在氣候問題上的合作。他說:“令人遺憾的是,在去年......不應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氣候問題已經與兩國之間存在的所有其他緊張局勢纏繞在一起。”

博明說,中國其實是上述很多問題的重要製造者,所以中國對這些問題本來的興趣也不大。他說,不是說美國不應該繼續努力,但是跡象表明北京根本不願意互惠合作。“我們應該現實一點,所有的記錄顯示,這些結果並不令人鼓舞”。

前美國副助理防長科爾比說,美國必須在加強自身能力後才能與中國談緩和緊張關係。“一個總體的原則,美國不能從一個弱勢的角度與中國談判......習近平可能不會尊重或遷就我們,你知道,(如果我們)處於弱勢地位。”

他認為,美國目前與中國進行有意義合作的前景很低,就算是氣候變化,其實也是經濟問題。

“氣候基本上是一個經濟問題,對吧?這與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不同增長率有關。這是一個地緣政治戰略問題。所以,我們不能有不切實際的期待。”

穩定美中關係?難!

李強13日在記者會上還說,“當前重要的是,要把習近平主席與拜登總統去年11月會晤時達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識轉化為具體行動和實際方案。”

去年11月,拜登和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巴釐島“20國集團峰會”期間會晤,希望為兩國關係建立“護欄”或是找到“底線”。但是2月初中國間諜氣球進入美國領空改變了美中緩和緊張關係的努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不得不推遲預定的旨在讓兩國關係進一步緩和的訪華計劃。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亞洲安全高級研究員和“中國力量”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管林洋(Bonny Lin)最近在卡內基基金會(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的一項如何穩定美中關係的採訪中表示,競爭和不信任主導了目前的美中關係,雙方都認為對方試圖損害自己的利益和地位,現階段很難找到一種雙方認可的方法來穩定關係。

她說,“國內因素促使兩國領導人採取更加強硬的立場,而不是尋求共同的領域。在當前的背景下,基本上沒有任何措施會得到雙方的認可,是在政治上可行的並且可以顯著改善或穩定緊張關係。”

林洋建議,為了減緩關係的迅速惡化,兩國應該盡可能多地保持聯繫,包括外交和軍事接觸以及貿易,並增加民眾之間的交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