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週二(9月17日)報道,一個由美國高級政府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將在本週前往北京與中方對等官員展開一輪高層會談,討論的重點問題是中國過剩產能引起全球市場不安。
報道引用美國財政部一名官員的說法,由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傑伊·尚博(Jay Shambaugh)率領的美國官員將於週四和週五與中國同行進行討論。
此輪美中高層會談是兩國政府去年成立經濟工作小組以來的第五次會面。兩國高層定期會晤的目的是在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全面競爭的同時保持及時溝通防止因誤判而發生衝突。這個代表團中也有美國聯邦儲備局的官員。
尚博在給《華爾街日報》的電郵中說,「重要的是,我們有一個有彈性的管道,可以與我們的(中國)同行討論一系列經濟話題,既有我們達成共識的領域,也有,特別是,我們存在分歧的領域。」
尚博說:“在我們這次訪問期間,我們將進一步討論中國的宏觀經濟失衡和產業政策,這些政策可能對美國和世界各地的工人和企業造成重大損害。”
在新一輪對話中,由經濟學家出身的尚博率領的美國政府代表團將以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Janet Yellen)四月訪華期間發出的警告為基礎推動雙方合作。耶倫提出的警告是,中國龐大的製造機器的產出過於巨大,超過了全球的需求。
面對國內需求疲軟,北京選擇了持續擴大製造能力,並將過剩產能轉移到海外。華爾街日報說,這項政策選擇反映了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對建立全方位產業供應鏈的重視,希望透過這個供應鏈減少中國對外國產品的依賴,同時增加世界其他國家對中國產品的依賴。
到目前為止,這樣的政策已經對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產業形成了很大的擠壓作用,人們擔心這一趨勢的進一步發展勢必會引發新一輪的全球貿易戰。中國的許多貿易夥伴,包括美國、歐洲以及一些被認為對北京相對友善的亞洲國家,都在提高關稅和增加貿易壁壘,以減緩廉價中國產品大批湧入自己國家的速度。
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的政府普遍認為,在政府補貼的幫助下,中國的出口浪潮可能會壓垮它們本國的產業,導致大批失業和企業倒閉,再次上演所謂「中國衝擊」。 21世紀初,中國的鋼鐵等出口產品就對全球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衝擊。
這次,對許多已開發國家來說,風險更大,因為中國的政策直指西方的核心產業,如電動車和再生能源。
但另一方面,中國對西方對中國過剩產能發出的警告置之不理,並辯稱這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為壓制中國崛起而製造的藉口。北京也就美國的做法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
除了外部的批評之外,北京還面臨來自內部的壓力。過多的工廠降低了企業的利潤,造成了資金的浪費,並削弱了生產力的成長。中國許多經濟學家敦促政府改變方向,把對製造業的支持轉變為支持家庭、支持消費,並扭轉國內消費萎靡不振的嚴重局面。
但是,華爾街日報說,目前看來,中國領導階層並沒有太多改變政策的意願。隨著美中關係緊張的持續,習近平加速了電動車、半導體、人工智能和新能源產品的發展速度。這幾個領域被習近平視為中國與美國競爭的主要領域。
尚博在今年七月在外交關係協會(the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講話中說,美國關切的是,北京現在明確表示要進一步推動製造業的發展,將之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新引擎,這勢必會產生溢出效應,衝擊美國的企業和美國勞工。
尚博在會議上表示,美國全力支持貿易往來,當然包括各國出口其生產的貨物。但是產能過剩是另一回事。尚博指出,中國不只是生產超出國內之所需,而是其生產能力不受全球需求的約束。
尚博表示,「產能過剩的關切和干預已不是新鮮事了——但是我們看到風險在新領域重新浮現。」中國過去已經造成過幾輪的產能過剩衝擊,給美國的就業和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他強調,鑑於中國經濟今日的規模,其產能過剩的溢出所產生的影響將會更大。
尚博也表示,美國代表團在美中工作小組會議上還會討論雙方可以合作的領域,例如許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債務和融資挑戰。
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數萬億元人民幣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現在,許多國家都陷入了債務陷阱,無力償還北京的債務。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