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俄羅斯最高安全官員訪中會習近平中俄關係難拆散


俄羅斯最高安全官員紹伊古星期五抵達北京,凸顯中俄關係仍難以輕易拆散。 (法新社:2025年2月25日)
俄羅斯最高安全官員紹伊古星期五抵達北京,凸顯中俄關係仍難以輕易拆散。 (法新社:2025年2月25日)
俄羅斯最高安全官員訪中會習近平中俄關係難拆散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1 0:00

俄羅斯官方媒體報道,俄羅斯最高安全官員謝爾蓋·紹伊古(Sergei Shoigu)星期五(2月28日)抵達北京,將與中國最高領導層會晤。專家分析,中俄關係難以輕易拆散,但美國可能影響其合作層級。

俄羅斯塔斯新聞社報道稱,紹伊古此次訪問為期僅一天,計劃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外交部長王毅。習近平剛在星期一(2月24日)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通話,讚揚俄方為“化解”烏克蘭危機做出“積極努力"。

塔斯社報道,紹伊古將與中國高層“討論雙邊安全保障問題,以及國際和區域問題”。這是他過去三個月內第二次訪問中國。

紹伊古曾任俄國國防部長,現為安全委員會秘書。俄羅斯在2022年派兵入侵烏克蘭,他被認為是對該決定有影響力的人物。

紹伊古星期四在吉隆坡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易卜拉欣(Anwar Ibrahim)舉行了會談。本週稍早,他也在雅加達會見了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安托(Prabowo Subianto)和國防部長沙弗里·沙姆蘇丁(Sjafrie Sjamsoeddin)。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推動結束俄烏戰爭的協議中已轉而傾向俄羅斯。分析家認為,美方立場大幅轉變,將重塑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但不太可能將中俄之間蓬勃發展的夥伴關係拆散。

特朗普就職後,試圖推動一項據稱對莫斯科有利的終戰協議,過程中也將基輔當局和歐洲盟友邊緣化。此舉也將對中國產生影響。

美國無黨派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高級研究員孫韻表示,一旦俄羅斯的國際地位改善,"對中國的依賴將自動減弱"。

她表示,俄羅斯傳統上以外交操作和戰略操縱聞名,但在烏克蘭戰爭期間失去了操作空間和能力,“一旦俄羅斯改善與美國的關係,這個空間就會重新打開”。

北京在烏克蘭衝突中自詡為中立方,敦促和談,且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動,也與莫斯科在經濟、軍事和政治上加強合作。

這一立場遭到了美國前總統喬·拜登(Joe Biden)政府和基輔其他盟友的批評,他們敦促北京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利用對俄羅斯的影響力結束戰爭。在特朗普與普京通話並主導談判後,外界對北京作為潛在調解者的關注至少已暫時減少。

“逆轉尼克森”時刻?

法新社報道,特朗普的政策轉向被視為另一次歷史性的重大外交舉措,部分外交專家稱之為“逆轉尼克森”(Reverse Nixon)的時刻。

1972年,時任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Richard Nixon)突然訪問中國,為全面外交承認中國鋪平了道路,讓蘇聯措手不及,藉此取得了外交優勢。

按照同樣的邏輯,特朗普和普京之間的突然和解可能達到逆轉的效果,讓俄羅斯擺脫孤立,同時削弱莫斯科與北京的聯繫。

但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學者尉莉颯(Elizabeth Wishnick)認為,這樣的類比是對歷史的"誤讀"。

她表示,尼克森時代的中國“積弱孤立”,擔心會與蘇聯交戰。如今的中國則是經濟和軍事實力強大的大國,與莫斯科關係牢固。

位於柏林的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主任陳寒士(Alexander Gabuev)則認為,俄羅斯“肯定會向特朗普表達,他們希望與中國保持距離,不願成為中國的小伙伴”。

但陳寒士表示,相較於任期制的特朗普受選舉週期的製約,莫斯科認為中國領導層是長期的"穩固存在"。

他表示,俄羅斯與中國的相互依賴程度、經濟結構重迭性、旨在取代美國作為全球霸權的戰略利益都在日益增長,“俄羅斯何必要破壞與中國的關係?”

史汀生中心的孫韻也同意,美國無法打破俄中關係,因為它有其內在邏輯和韌性。但她也指出,“華盛頓可以影響這段關係的品質和合作層級”。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法新社的報道)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