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賴清德最近致函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呼籲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台灣。賴清德也表示,“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台灣的總統府星期五(1月31日)表示,賴清德致函方濟各是為了響應教宗“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並公佈了回函的文稿。
梵蒂岡是台灣目前僅有的12個邦交國之一,也是歐洲唯一與台灣保持外交關係的國家。但由於方濟各致力於維持和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灣對中梵關係中的任何變化和發展都保持高度的警覺。
路透社指出,中國濟與梵蒂岡去年10月將一項每兩年續約一次的雙邊主教任命協議延長四年,似乎顯示雙方的互信程度有所上升。
教宗今年元旦發表的和平日文告的主題為“寬免我們的罪責:將你的平安賜予我們!” 文中為各民族 “走上希望的道路” 提出三項可能的行動:寬免外債和承認生態債務、廢除死刑、以及在對抗飢餓上投資。梵蒂岡新聞室解釋說,方濟各文告的主題取自《天主經》,意在開啟一種文化變革,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再受“剝削邏輯”所支配,不再是強者凌駕弱者。
賴清德在回函中表示,他由衷感佩教宗的呼籲,並認同教宗有關“戰爭對所有人都是挫敗”的說法,強調“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維護台灣海峽穩定和平,不僅已是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守護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生活方式,更是台灣人民無可退讓的堅持,” 賴清德在回函中指出。
“台灣將持續致力於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擔任世界和平的舵手,” 賴清德又說。
賴清德去年一月贏得台灣的總統大選,並於去年5月20日宣誓就職。他曾多次呼籲與北京舉行對等、尊嚴、不預設前提的對話,但都遭到北京當局的拒絕。北京將其視為“頑固的台獨分子”,並且在他就職後已經舉行過多次針對台灣的大規模軍事演習。解放軍機艦侵擾台灣週邊海空域更是家常便飯。
賴清德指出,台灣積極推動價值外交,並透過各項榮邦計劃,協助友邦繁榮發展。台灣也透過強化基礎建設、技術轉移、人才培育等方式,希望能真正幫助弱勢國家脫貧。
賴清德說,他對教宗在文告中提出的不應局限於孤立的慈善行為,而需建立新的全球性金融架構,共同應對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挑戰的倡議至感欽佩。
“也殷盼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台灣。台灣樂願承擔國際責任,希望透過更多的國際平台,貢獻並分享自身的寶貴經驗,” 賴清德說。
將台灣視為其領土不可分割一部份的北京當局在國際上強力孤立台灣,不僅反對其邦交國發展與台灣的任何官方接觸,而且竭力阻撓台灣加入或參與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以及其他絕大多數國際組織。
賴清德在回信中也指出,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依舊充滿了嚴峻的挑戰。
“目前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賴清德說。
賴清德星期五在農曆新年期間前往台灣雲林和嘉義市等地的廟宇參拜及發放福袋。他在致詞時再次譴責中國政府對台灣武力威脅和統戰滲透。
“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沒有改變,而且越來越強烈,” 賴清德在西螺福興宮致詞時說。
“中國用武力恐嚇台灣,用金錢誘拐台灣人,甚至使用各種手段統戰,大家一定要提高警覺,共同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 賴清德又說。
華盛頓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