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總統蔡英文週四(4月22日)表示,台灣已經開始評估,到2050年時如何實現零排放。在此之前,環保組織批評台灣政府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的不夠。
台灣在北京施壓下被大多數國際機構和條約排除在外,但熱切希望表明台灣是國際社會的負責成員。
週三(4月21日),歐盟達成了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變化法協議,該法律將新的、更嚴格的溫室氣體排放目標置於其政策制定的核心,以使其在2050年之前實現“零排放”。
中國還表示,其目標是到2030年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蔡英文在出席美國在台協會(AIT)舉辦的AIC年度創新論壇開幕式致辭時說,國際社會因應氣候變化正在形成新趨勢,當多數國家談論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零排放),台灣也積極部署中,並將減碳挑戰轉換成產業與就業的新機會。
蔡英文說:“扭轉全球暖化是這世代的課題,台灣不能置身事外,更要找到機會,在這波趨勢中與其他國家攜手合作,創造多贏。”
台灣總統說,世界正在快速改變,目前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提出在2050年前達到淨零排放目標,減碳也會改寫經濟邏輯,誰能率先發展出新技術,建立新模式,誰就能在全球局勢扮演關鍵地位。
蔡英文說,在她第一任期中,通過“五加二”創新計劃全面發展綠能與循環經濟。她今年在第一天進一步提出,要找出最符合台灣永續發展的氣候治理路徑,將減碳挑戰轉化為產業與就業的新機會。
蔡英文說:“市場供需兩端都要改變思考邏輯,把握住新商機,強化台灣在發全球供應鏈競爭力。”
台灣較早設定的目標是在2015年制定的,在2005年到2050年之間將排放量減少一半。
去年,面對台灣因極端天氣和海平面上升帶來的風險,綠色和平組織呼籲科技強大的台灣能夠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更為積極。
去年,颱風未能登陸台灣並補充那裡的水庫水量。之後,台灣出現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