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最高經濟智庫在四個月內第二度下調了該國經濟增長預測,並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擴大關稅的影響表達擔憂。
韓聯社報導,南韓開發研究院(KDI)星期二(2月11日)發表《經濟展望修正報告》,將2025年南韓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1.6%,比11月公佈的預測低0.4個百份點。
KDI經濟學家金智妍(Kim Jiyeon,音譯)表示,特朗普就職後“貿易環境惡化”是一個主要因素。根據KDI預測,今年南韓出口受經貿環境惡化影響將僅增加1.8%,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規模也從先前的930億美元降至897億美元。
KDI宏觀經濟分析部門負責人鄭圭哲(Jung Kyuchul,音譯)表示,如果特朗普的貿易行動加劇或南韓的政治動盪持續下去,KDI可能會進一步下調其增長預期;不僅國內需求仍然疲軟,由於消費支出放緩與就業下滑,出口步伐也在放緩,半導體與大多數關鍵產業掙扎。
“去年11月,我們假設特朗普提高關稅的措施將逐步推進,今年不會這麼快實施,但目前已經針對中國等國家提高了關稅,” 鄭圭哲在簡報中表示。 “我們(此前)預計特朗普政府上台後不確定性會逐漸消除,但現在的情況是不確定性實際上有所增加。”
KDI分析,南韓近期內需復甦速度遲緩,出口增勢也放慢腳步,導致經濟增長動能被遏制;高利率政策和政局不穩進一步削弱了消費信心,今年居民消費增幅預期從此前的1.8%被下調至1.6%。
同時,南韓總統尹錫悅去年12月短暫實施戒嚴後遭到彈劾和刑事起訴,南韓仍在努力應對後續的政治動盪。
特朗普將於3月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25%的關稅,南韓代理總統崔相穆(Choi Sang-mok)週二表示,南韓政府將尋求與美國政府就鋼鐵和鋁關稅進行談判,維護本國企業的利益。
南韓貿易部長鄭仁教(Cheong In-kyo)則在與鋼鐵公司官員舉行的會議上說,此舉將使美國的鋼鐵需求減少,並削弱南韓鋼鐵出口商的盈利能力。
據報導,今年1月美國市場上的前五名鋼材供應國依序為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南韓和德國;加拿大也是美國輸入鋁最多的國家,其次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俄羅斯及中國。
《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週一宣佈對所有進口鋼和鋁徵收25%關稅的舉措主要針對美國的盟友,但其核心直指其長期對手中國。
據報導,美國先前已對從中國進口的鋼鋁徵收不少關稅,目前中國直接向美國出口的鋼材或鋁材雖然不多,但許多這些低價出口鋼鋁產品流向了加拿大、墨西哥等美國的盟友,這些國家再以更高造價的產品出口轉賣到美國。
此外,中國其他鋼材和鋁材出口銷往越南等發展中國家,例如大量中國半成品鋼在進行加工後被當作越南鋼,再次出口到全球各地。
“中國的產能過剩正在給全球市場造成衝擊,嚴重損害了美國的生產商和工人的利益,” 報導引述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長期貿易顧問邁克爾·韋塞爾(Michael Wessel)說。
特朗普在首任總統任期內曾對所有進口鋼鐵加徵25%關稅、對所有進口鋁徵收10%關稅。後來,他豁免了南韓、澳大利亞、巴西等鋼材生產大國的關稅,換取這些國家向美國出口的鋼材噸數設定額度上限。但特朗普保留了對中國鋼材的關稅。
(本文部份依據了美聯社和路透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