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立陶宛週日總統大選投票 俄羅斯和中國為重要議題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2024年立陶宛總統大選一個引起爭論的議題。
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2024年立陶宛總統大選一個引起爭論的議題。
立陶宛週日總統大選投票 俄羅斯和中國為重要議題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0 0:00

立陶宛於週日(5月12日)將舉行總統選舉的投票,安全顧慮成為這場選舉的首要焦點。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歐盟成員,立陶宛計劃增加國防開支,以對抗來自鄰國俄羅斯的潛在威脅。此外,立陶宛和中國的關係也成為主要總統候選人辯論攻防的焦點,爭取連任的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Gitanas Nauseda)認為有必要變更「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名稱,但參選總統的現任總理格麗達·希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 則反對改名。

一旦莫斯科贏得2022年開始的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這個有280萬人口的波羅的海國家擔心可能成為俄羅斯下一個瞄準目標。立陶宛東歐研究中心主任利納斯·科賈拉(Linas Kojala)告訴法新社:「立陶宛對俄羅斯威脅的理解是全體一致和毫無疑問的,因此主要候選人都在跟進(此一觀點) 。

​這三位在民調上排前三名的候選人在國防方面意見一致,但他們對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有不同看法。立、中兩國關係近幾年來因台灣設置代表處的問題而緊張。

立陶宛是前蘇聯一個加盟共和國,現在已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國,並以烏克蘭重要捐助國及其國防大幅支出而聞名,目前其國防預算佔GDP的2.75%。立陶宛總統領導國防和外交政策,出席歐盟和北約峰會,並與政府和國會協商任命最高層級官員。

希莫尼特領導的政府預計將在幾週內提案協助將國防開支增加到GDP的3%。立陶宛特別打算利用這筆資金購買坦克裝甲車和額外的防空系統,並讓一個旅的德軍駐紮。柏林計畫在2027年前完成約5,000名士兵在立陶宛的駐紮。

沒有一位民調在前面的立陶宛總統候選人質疑這些計劃,但維格勒誓言如果他當選,將要求進行國防預算審計,以有效管理財政。

北約去年7月11日至12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峰會,主辦國立陶宛在峰會召開前夕公佈了一份印太戰略,在歐洲國家中罕見嚴厲地對中國提出一系列批評,甚至明確為中國在烏戰和台灣問題上劃出“紅線”,其強硬立場被認為可能會成為今後北約政策走向的一個潛在的風向標。

不過,觀察家認為,瑙塞達將在本月底的第二輪決選中獲得連任,但他似乎不太可能在首輪選舉就獲得足夠(超過50%)選票而徑行勝出。這使台灣在立陶宛開設代表處3年後,關係面臨立陶宛國內政治轉變的不確定性,儘管雙方官員都強調雙邊關係的進展。

最新民調顯示,瑙塞達預計在第一輪獲得超過35%的選票,維格勒預計可取得12%、希莫尼特預可獲得10%的選票。

48歲的律師維格勒在疫情大流行期間公開反對強制接種疫苗而聲名大噪,他將自己描繪為當前建制派政治人物的替代者,並誓言要實現更透明的治理。

49歲的現任總理希莫尼特是財政保守派、但在社會議題上持自由派觀點,她尤其支持同性伴侶關係,在這個以天主教為主的國家仍引起爭議。希莫尼特在2019年第二輪選舉中輸給瑙塞達後,第二次競選總統。

維爾紐斯大學分析家拉穆納斯·維皮索斯卡斯(Ramunas Vilpisauskas)告訴法新社:「希莫尼特受到保守黨選民和自由派人士的支持,而瑙塞達在經濟和社會政策方面是左派候選人”,“維格勒將從那些只想改變的人那裡獲得支持時候引發了外交政策辯論,尤其是關於立陶宛與中國關係。 2021年,立陶宛政府允許台北以「台灣」名義開設事實上的大使館,這與使用「台北」的名稱以避免激怒北京的常見外交慣例不同,導致立陶宛和中國雙邊關係趨於緊張。

這在立陶宛政界引發了爭議,一些政治人物敦促為了立陶宛經濟而恢復與中國的關係。

立陶宛東歐研究中心主任科賈拉說:「中國對開設辦事處的反應比預期更嚴厲」 ,這引發立陶宛政治人物之間的辯論,中國的反應正傷害到當地企業。

瑙塞達在競選期間表示:「我認為有必要更改代表處的名稱。」但希莫尼特反對改名,而維格勒則和納瑙塞達立場一致。維格勒告訴BNS新聞通訊社,「用這個名字(台灣)開設代表處是一個魯莽的舉動」。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報導。)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