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四(9月15日),正在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舉行了會面。這是自俄羅斯在今年2月發動對烏克蘭的入侵以來,雙方領導人的首次會面。
在會談中,習近平稱普京為“老朋友”, 並說中國和俄羅斯都準備樹立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大國的榜樣,為把這個迅速變化的世界帶上持續和積極發展的軌道而發揮領導作用。
普京則表示,他理解習近平對烏克蘭局勢的疑問和顧慮,並說他會在會談中解釋莫斯科的立場。普京同時讚揚了中國在此次衝突中的“平衡立場”。
“普京的說法讓人有些吃驚,因為這顯示了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存在分歧。中國可能私下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做法表示了顧慮”,外交關係委員會中國問題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對美國之音說。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和國際事務學教授范亞倫(Aaron Friedberg)同意這種觀點。
“毫無疑問,雙方肯定有閉門會談,但公開這麼說,在某種程度上等於普京承認了他被叫到校長辦公室去解釋自己做錯了什麼,這對他(普京)來說幾乎是羞辱”,范亞倫說。
范亞倫認為,習近平的態度與本週俄羅斯在東北戰場遭受重創有關。烏克蘭軍隊本月由特種部隊帶頭,在烏克蘭東部地區以裝甲部隊快速推進,俄軍節節敗退,棄甲撤退。媒體認為,俄軍失利給習近平和普京的會面矇上一層陰影。
無上限的友誼“有限制”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習近平與普京在北京發表聯合聲明,高調宣揚中俄之間友誼“無上限”,合作“無禁區”。
戰爭爆發之後,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中國一直採取模糊立場。中國從未在公開場合上支持俄羅斯,並一直使用“特別軍事行動”來形容烏克蘭戰爭。
然而美方認為,中國雖然在言辭上支持俄羅斯,但是沒有提供實質援助。
此次中國普京和習近平的會面,中國官媒並沒有進行大幅報導,報導中也完全沒有提及烏克蘭衝突。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及東亞政策研究中心的帕特裡夏·金(Patricia Kim)認為,中方的態度說明,中國與俄羅斯的“無上限友誼”確實有上限。
“中俄結盟基於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兩國必須共同遏制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但是北京迄今的行動表明,它不打算犧牲自身利益來幫助普京贏得對烏克蘭的戰爭”,她通過電子郵件告訴美國之音。
中國將持續提供口頭支持
本週,中國第三號領導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上週訪問俄羅斯的視頻流出。根據俄羅斯議會杜馬電視台的畫面,栗戰書在與俄羅斯國家杜馬議長沃洛金(Vyacheslav Volodin)等人長桌會談時說,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原因是“美國和北約直接逼到俄羅斯的家門口”,稱莫斯科的行動是“一次反擊”。
栗戰書說,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採取行動,中國表示“理解”, 並且從不同的方面給予“策應”。
外交關係委員會的薩克斯說,栗戰書在莫斯科的講話實際上給了習近平一些空間,讓他不必在公開場合大肆宣稱對俄羅斯的支持。
薩克斯認為,中國將繼續為俄羅斯提供口頭和外交支持,原因是北京和莫斯科共同反對美國和美國領導的國際秩序,而烏克蘭戰爭並沒有影響到這一基本事實。
然而短期內,他認為中國將不會為俄羅斯提供軍事或經濟援助。
“中國的銀行,中國的公司不想捲入制裁風波。中國的利益可不僅僅在中俄關係”, 他通過電話對美國之音說,“我認為中國並不會為俄羅斯提供真正的物質支持。”
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波士頓學院政治學教授陸伯彬 (Robert Ross)說, 特別是在俄羅斯戰事節節敗退之際,北京不想被看成支持俄羅斯發動戰爭的力量。
普林斯頓的范亞倫教授認為,由於俄羅斯軍隊作戰不利,北京對莫斯科的不滿情緒有所增加。
“很顯然,中國現在不開心也很不安,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支持一個殘酷入侵鄰國,而且在戰場上表現非常糟糕的國家”, 范亞倫說。他還指出,如果普京的軍隊表現的很好,那中國的論調應該是更加支持。
陸伯彬則認為,中國實際上是這場戰爭的受益者,因為烏克蘭衝突導致俄羅斯對於中國經濟和中國外交的依賴性前所未有。
“俄羅斯現在沒有能力來挑戰中國的利益,這正是北京所樂見的”,他說。“現在中國在中亞地區發展自己的利益而沒有受到俄羅斯的約束,因為莫斯科需要北京的支持,他們需要中國市場。”
中俄結盟 世界格局有變?
中國與俄羅斯在90年代蘇聯解體後開始修復關係,30多年過去,兩國在經濟、技術、軍事合作不斷加強,而在意識形態領域越走越近。
范亞倫認為,中俄目前是一個准聯盟(quasi-alliance),也就是除了傳統的軍事領域,在其他方面都有合作。
陸伯彬則認為,由於中俄軍隊力量差距懸殊,中國將不會尋求與俄羅斯建立真正的聯盟。
“聯盟是(兩個國家)之間互相保衛的正式協定。中國不願意這樣做,因為俄羅斯在戰爭中無法幫助中國”,他說。
然而,專家們認為,中俄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統一,即將西方視為共同的敵人,將使兩國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維持緊密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