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府不理會外國商會呼籲堅持跟隨中國的”清零政策”下,一項最新的民意調查發現,超過8成受訪香港市民認為,港府應放寬防疫”限聚令”。負責調查的民主黨批評港府防疫政策有政治考慮,欠缺科學理據,執行不一,可能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爆發超過一年半,歐洲多個國家及美國等,在疫苗接種率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之後,陸續實施”與新冠肺炎病毒共存”的政策,放寛公眾場所以及旅遊出入境檢疫隔離等防疫限制措施,減少防疫政策對民眾生活、經濟以致旅遊等限制。
香港歐洲商會籲港府放寬嚴苛防疫政策
不過,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針對新冠肺炎疫情仍然持續實施一些可說是全球最嚴格的隔離檢疫規定,如果從高風險國家抵達香港,必須先在防疫酒店隔離檢疫21天;如果從中風險國家抵達香港,即使已接種疫苗而且抗體檢測為陽性,亦要接受14日的隔離檢疫,才可以離開檢疫酒店。
據法新社今年8月底報導,港府的嚴厲防疫措施,雖然使得香港的確診病例數維持極低的宗數,但是,造成大多數香港居民過去18個月,幾乎和全球其他地方斷絕往來。
香港歐洲商務協會主席高飛(Frederik Gollob)8月底罕有向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發公開信表示,港府對入境旅客採取更嚴格的防疫措施,不但”不符比例”,而且是”重大退步”,造成香港市民以致國際投資者”無限期受困”境內,可能威脅到香港的國際商業中心地位。
高飛10月初接受外國傳媒訪問表示,香港政府實施的新冠病毒”清零策略”,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幾乎所有地方都已經放棄,這些嚴格的檢疫措施導致許多在香港的歐洲企業,考慮將至少將部分業務重組,並將員工遷移到新加坡等實施”與病毒共存”的國家或者地區。
香港美國商會會長辭職
香港美國商會早前公布一項調查顯示,超過40%的會員公司表示,他們可能因為嚴格的防疫隔離措施,考慮離開香港。
目前身在美國的香港美國商會會長早泰娜(Tara Joseph)日前接受《路透社》訪問表示,將會辭職,因為她無法在自己必須接受隔離的同時,呼籲香港政府放寬防疫限制。
早泰娜代表美國商會不斷呼籲港府放寬防疫隔離規定,她如果返回香港,將要接受21日的酒店隔離檢疫。早泰娜表示,她將會繼續出任會長,直至美國商會物色到繼任人選。
不過,港府沒有接納香港歐洲商會及美國商會的建議,仍然跟隨中國的”清零政策”, 並強調防疫措施的首要目標是與中國大陸通關,最近更收緊入境免隔離措施。
特首林鄭月娥早前表示,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比香港的國際業務及全球旅遊連結更重要,呼籲市民為與中國大陸通關,接受限制個人自由的防疫措施。
民主黨調查指82%市民冀放寬防疫限聚令
針對港府的防疫政策,香港民主黨11月4至13日,以電話隨機抽樣方式,語音調查訪問了673名香港市民。結果顯示,有高達82%的受訪者表示應該放寬限聚令,只有17%的市民認為應該”維持不變”。
民主黨主席羅健熙表示,調查結果反映絕大部份市民認為,4人限聚令是”無用”及”多餘”的,亦與現時香港的疫情脫節,批評港府的防疫措施有政治考慮,欠缺科學理據,只是限制市民的遊行、集會自由。
羅健熙說:“我想這種的情況其實市民看在心裡面都是非常之清晰,而亦都好明顯地,其實在很多不同的研究裡面,其實都已經告訴大家,室外的互相感染的風險,是遠遠比室外低的,即是說你在外面一個公開的地方,你是受到感染的機會是遠遠比你圍在一個酒會,去受到感染的機會是低的,所以這個4人限聚令,在科學上其實根本是站不住腳。”
民主黨醫療政策發言人袁海文表示,已有清楚臨牀數據和學術研究明確顯示,戶外傳染的數字遠比室內低,香港和中國的學者分析,中港澳台超過7,000宗確診個案,只有兩宗確診個案是戶外因交談傳染,質疑港府的防疫措施是政治凌駕科學。
港人對”與病毒共存”政策意見分歧
此外,調查亦發現有42%受訪者認為”十分應該”或”應該”採取與病毒共存”的政策,稍多於35%認為”十分不應該”或”不應該”。袁海文表示,但仍有較多市民認為應該就”與病毒共存”作出研究或準備,港府應先展開有關研究,特別是收集己經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的國家的確診及死亡數據。
袁海文舉例,現時人口約1千萬的葡萄牙已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當地目前平均每日新增約750宗確診,但當地至少接種一劑疫苗者約有89%,比香港約70%的接種率高。
袁海文建議港府可以考慮參照葡萄牙的做法,對防疫措施逐步放寬,例如葡萄牙室外沒有限聚令,但規定搭乘公共交通、校園內學生、食肆及商店僱員等仍強制戴口罩。另外,進入體育場館的球迷須戴口罩,亦要出示已接種疫苗或檢測陰性的證明等。
港府來港易政策或有漏洞
袁海文又表示,港府在追逐”病毒清零”的政策時,當中亦可能存在漏洞,例如中國大陸的”來港易”,並無要求入境者必須注射疫苗,仍然可以入境香港免檢疫隔離,他批評港府的防疫政策不一致。
袁海文說:”追逐(病毒)”清零”這個政策,會不會背後反而有一些潛在的漏洞呢﹖我舉個例”來港易”,從大陸返香港的非香港居民,他是不需要接受任何的疫苗,就已經可以過來的了,這個不是更加大的漏洞嗎 ?.....所以我們覺得即是所有事情,我想是科學、尊重權利,以及那個一致性是很重要。“
袁海文強調,防疫政策必須要市民”同心抗疫”,如果港府的政策不合理、欠缺科學根據,相信市民不會信服。
袁海文說:”但不是不合比例,將其他市民的權利、將無窮的資源那樣是去犧牲、是去花費,這個是不現實的,所以我們想是一個比較理性、公道點的角度,是去處理現在抗疫的問題,而坦白講,我相信政府亦都知,或者全世界都知,即是你涉及這些全民抗疫那個策略,一定是要市民信服。“
過份嚴苛防疫政策或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
袁海文并回應外國商會早前的呼籲時表示,香港有不少的就業是靠海外投資,他憂慮港府過份嚴苛的防疫政策,可能影響國際投資者信心。
袁海文舉例,近半年港府與皇家加勒比海公司的”海洋光譜號”郵輪合作舉辦公海遊,早前發現遊輪上有一宗”復陽”個案,後來檢測又發現是陰性,但是香港衛生署要求郵輪必須暫停21日。袁海文表示,據科學文獻證明”復陽”個案其實不會傳染,不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他形容港府的做法是”玩殘”(玩弄)外資。
袁海文說:”從經濟、從從商的角度,如果我是那個外資同你政府合作搞公海遊,突然間你這樣用這些很不科學的手段、這麼嚴苛的手段,其實罰是在罰我(郵輪公司),我要賠所有的錢給客(人),這樣對外資還有信心嗎﹖我是很大的疑問啊。如果我是那些外資我會覺得是被人”玩殘”(玩弄),多過真的真心想吸引在這裡投資,所以我見到各方面有很嚴苛的政策,其實是會打擊外資的投資信心,機師已經很實際了,即是如果去其他地方不需要這麼長的隔離,我當然搬去其他地方實際一點,我相信有很多地方因為疫情,經濟有很大打擊,它們一定用盡所有的方法,吸取更加多的資金去投資,但是我見到香港好像背道而馳那樣,我覺得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羅健熙批港府防疫”不科學的嚴格”
羅健熙表示,香港目前的防疫政策可以說是全球最嚴苛,他認為對香港過去自由開放的國際形象造成很大的打擊,他認為如果這些防疫措施持續,會令國際社會失去信心。
羅健熙說:”其實嚴格本身不是一件很錯的事來的,但是我們見到那些嚴格是”不科學”,是”不科學的嚴格”,例如過去剛剛講,我們講打疫苗這樣都好,其實之前那些專家都常常說,我們打疫苗去到7成就可以放寬(防疫措施)了,我們就有一個群體免疫了,當然現在有些新研究就發現原來打疫苗之後,都是會感染的,但是同一時間那些研究都是說,你就算是感染到都好,如果你是有(打)疫苗的話,其實有些官員自己都講,你那個入院率、你那個重病率、你那個死亡率,都是大幅降低的,即是亦都是為甚麼他們會推第三針(疫苗),就是因為它覺得打疫苗是有幫助,如果你覺得打疫苗是有幫助,現在有7成香港人打了疫苗,但是為甚麼那些(防疫)措施是完全未放寬的呢﹖如果打疫苗是有幫助的話,為甚麼外國回來香港的人,他打了疫苗都仍然是要一個這麼長的隔離(檢疫)期,令到他們根本是完全不能夠考慮去(香港)呢﹖“
港府豁免摩根大通CEO隔離檢疫引爭議
有報導指,摩根大通行政總裁戴蒙(Jamie Dimon)星期一(11月15日)抵達香港,短暫停留32小時,獲豁免隔離檢疫,引起爭議。
特首林鄭月娥星期二(11月16 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證實有關消息,她解釋,有關豁免是由相關政策局按防疫條例提出,經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以”一個個人身分”批核。
林鄭月娥表示,據她所知這次豁免檢疫的理據是經濟。畢竟摩根大通”係一間好大的銀行”,它在香港有重要業務,戴蒙需要來香港做大概一日多一點的工作,不過,戴蒙的整個行程是有限制的,所以風險是完全可控。
香港政府11月12日開始大幅收緊《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下的《外國地區到港人士強制檢疫規例》,多類以往來香港獲免檢疫的人士均取消豁免,包括上市公司的董事或行政人員及銀行業行政人員。
不過根據條例,政務司司長如信納某人的行程”對關乎符合香港經濟發展利益的生產作業、業務活動或提供專業服務的目的屬必要”,即可豁免該人接受強制檢疫。
報道指聯邦快遞計劃關閉香港機師基地
香港《南華早報》星期三(11月17日)報道表示,因港府的防疫措施至今依然未有恢復正常社會及經濟活動的時間表,美國物流公司聯邦快遞(FedEx)計劃關閉香港機師基地。
早在今年1月聯邦快遞已表示,由於機組人員在香港必須接受至少14天的酒店隔離的嚴格要求,宣佈將大約180名機組人員及其家人,轉移往美國加州三藩市,避免因隔離影響機組人員個人生活及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