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星期一在紐約表示,美中關係歷經8屆美國政府、6任中國領導人的35年歷史,已被證明是美國外交政策中一貫且跨黨派的議題。他希望美中兩國領導人會晤成功,因為他認為,“美中兩國如果對抗,對世界和兩國都是災難”。
正當美中兩國元首在北京舉行峰會之際,星期一晚在紐約,一個非政府組織舉行的年會上,收到了兩位元首寫給該組織的賀信。由此可見一斑的是該組織在美中關係進程中的重要性。這個組織就是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
今今年是美中建交35週年,也是該組織成立將近50週年,具體說它成立於1966年6月,即中國文革開始之時。
在這一年一度的年會上,參與當年建立美中關係努力的關鍵性人物、前國家安全顧問、國務卿基辛格博士應邀出席并演講。在簡短發言中,他闡述了一點:經過時間考驗的美中關係,是美國外交政策中唯一長期不變並跨黨派的議題。
*當年無法想像今天的成就*
基辛格說,如果1971年有人畫出一幅現在北京、上海的圖畫,我一定會說那是不可能的幻想;如果那時有人告訴我,尼克松政府以降的8任美國政府和連續6任中國政府,在這整個時期,所維持的一個一致政策,即建立中美之間的合作,這一政策會對世界和平和兩國人民的福祉是至關緊要的,同樣的,我也難以相信這種連續性會被保持。”
他說,因此,當你在審視美國國內的分裂狀況時,我們必須記得,唯有美中關係這一議題在美國的外交政策中是一貫的,並且是跨越黨派的。
他表示,現在美中兩國領導人正在北京會晤,希望他們成功。他說,因為“如果美國和中國發生衝突,全世界都會因在兩個偉大人民之間站邊而分裂,那對世界和兩國都是災難。”
*無論誰當選美總統,美中關係會繼續*
基辛格﹕“明年我們要進行總統競選,雖然沒人可保證每一刻都是完全理性的,但我們可以保證競選結束後,無論誰當選,將會遵循歷屆美中領導人設立的(美中關係的)原則。”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闡述了美中關係建立之初的艱難。他說,1978年,當宣佈美中將正式建交時,他正在卡特政府的國務院任法律顧問。他回憶道,當建交消息宣佈後,他坐在國務院辦公室望著窗外的林肯紀念堂,沉思著消息見報後將會發生什麼?他說,“很多人會歡迎,但預計也會有強大的反對聲浪。”
*當年被指出賣美國價值*
他說,令他難忘的是,當年,跟著他的老板去參院外交關系委員會作證時,聽證的主題是:你們是怎麼出賣美國的價值和台灣的。而事實上,當時眾院多數議員都反對美國與中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他說,卡特總統很清楚,他試圖完成1972年尼克松、基辛格開啟的建立美中關係的努力面臨來自國會的強大反對。
他表示,35年前美中得以最終建交,應歸功於當時的美中兩國領導人“將國家利益置於自我政治利益之上”。他說,“35年後我們看到了一個以建設性美中關係為基礎的和平、繁榮的亞洲。”
他說,今天奧巴馬總統在北京的亞太經合組織領袖會議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雙邊會唔,“現在的問題是:我們的領導人是否能高瞻遠矚?”因為,他指出,眾所周知,美國和中國必須聯合對抗當今世界的挑戰:氣候變化、恐怖主義、流行疾病、貧困以及經濟災難。
隨著美中關係的發展,該組織也日益壯大。歐倫斯宣佈,本屆年會共籌得170萬美元 - 該組織成立以來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