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NASA局長稱中國恐佔領月球 專家:中國恐有太空軍事化野心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納爾遜。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納爾遜。

美國太空總署(NASA)署長納爾遜(Bill Nelson)7月2日受訪時警告,中國恐登月後“佔領月球”,引來中國外交部兩度駁斥,並直指美國才是外太空的威脅。對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佔領月球說”有待商榷,但中國的太空研究不透明,也由軍方主導,恐有將太空軍事化的野心,尤其以現行的聯合國協定,尚難以約束大國在外太空的探索活動。

NASA局長稱中國恐佔領月球 專家:中國恐有太空軍事化野心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2:29 0:00

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納爾遜日前語出警告稱,中國登月後恐“佔領月球”,隨即引來中方的兩度駁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2020年2月24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2020年2月24日)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先是在7月4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公開反對納爾遜“罔顧事實”的說法,並指責部分美國官員“不斷構陷、污蔑中國正常合理的外空事業”,且直指美國才是對“和平利用外空造成巨大威脅”的國家。

接著,趙立堅於7月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再次指責納爾遜“混淆是非,顛倒黑白”。他說,中國在進行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一直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

德國《圖片報》(BILD) 7月2日報導,美國太空總署署長納爾遜在接受專訪時,表達對中國軍事太空計劃的憂慮。他認為,中國如果順利登月後,恐將“佔領”月球,並可能禁止其他國家登陸,他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並提防。納爾遜還說,中國靠偷竊他國的創意和技術,以加入太空競賽,而其空間站的任務是學習如何摧毀他國的衛星。

中國登月僅為科研?

針對NASA局長的“中國佔領月球”說法,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轄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的工程師劉登凱表示,任何具備資金與技術的國家都能登陸月球,甚至在月球建立基地。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月球幅員廣闊,沒有任何單一國家有能力“獨佔”月球,因此,“中國佔領月球”的論述有待商榷。

美國太空總署(NASA)轄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工程師劉登凱(照片提供:劉登凱)
美國太空總署(NASA)轄下噴射推進實驗室(JPL)工程師劉登凱(照片提供:劉登凱)

劉登凱說:“沒有人可以佔領月球。它(中國)到了月球上面以後,別人還是可以上月球。月球這麼大,怎麼去在月球上佔領?所以‘佔領’這兩個字的話,就是有(待)商議的地方。它(中國)當然有可能去月球上弄基地,但美國也可以在月球上(建)基地。”

美國政府於2017年批准由太空總署主導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國際合作太空探索計劃,目標於2024年將美國太空人送往月球,並於2028年前在月球表面建立永久基地,以開啟未來進一步的太空探測任務,此計劃至今已吸引包含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及韓國等10多國加入。

不過,同樣能獨立完成載人太空飛行的中國和俄羅斯並未參與“阿爾忒彌斯”計劃。兩國於去年3月簽署有關合作建設國際月球科研站的諒解備忘錄,打算在月球表面或軌道共建一座科學研究站。各界認為,此舉代表中俄聯手,與美國展開太空競賽。

對於“中國佔領月球”說,美中兩國的航太專家各有不同的解讀。

一名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太空科學家告訴美國之音,納爾遜的言論是“無稽之談”。他表示,中國從2007年發射首顆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後,就積極開展探月工程,直至2020年底嫦娥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並完成中國探月任務“繞、落、回”的所有挑戰,這期間,中國累積大量的外空研究相關論文資料,但全是基於科學研究。因此,中國不可能有佔領月球或其他軍事太空的意圖。

這名科學家說:“中國(探月)計劃是以科學為主的一個探測,不存在獨霸月球或者用於軍事用途。從證據上來說,嫦娥計劃的科學成果是越來越多,如果是為了軍事目的,不可能有這麼多科學成果。”

解放軍主導太空研究

不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劉登凱持不同的看法。他說,中國的太空研究由軍方主導,也不如美國公開、透明,因此,難斷言中國在太空發展上,沒有軍事考量。

劉登凱說:“它(中國)火箭的發展、很多的設備的發展,都是軍方在支持。中國空間(太空發展)、軍方很難分得開,因為這個(空間發展)對它來講是重要的一個國防、也是一個軍備、國力的競賽。美國是軍方跟民間是完全分開的,美國的太空總署(航空航天局)是完全接受所有人的監督,但是中國大陸(的國家航天局)沒有。”

根據上觀新聞的報導,解放軍於2015年底成立第五軍種“戰略支援部隊”,管轄不屬傳統陸、海、空戰場的領域,負責包含“太空發展”、“電子對抗”、“網路攻防”、“認知作戰”、“情報偵察”等五大方面。報導引述中國軍事專家宋忠平的看法稱,戰略支援部隊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網軍、天軍、電子戰部隊。其中,網軍專門負責網絡攻防;天軍是軍事航天部隊,以各類偵察、導航衛星為主;電子戰部隊的任務是干擾和誤導敵方雷達和通訊。這將使中國軍隊不僅可以應對傳統作戰,也可以應對以新技術為主的新型戰爭。

至於美國的第六軍種“太空軍”(United States Space Force),則由前總統特朗普於2019年底簽署法案後成立,以保護美國和盟國的太空利益。2020年9月,“美國太空軍”與NASA簽訂諒解備忘錄,聚焦未來重返月球的計劃。

大國爭搶衛星部署

針對國際太空競賽,位於台北的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林穎佑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太空已是全球兵家必爭之地。他說,大國聚焦衛星部署,並希望運用相關技術,以輔佐未來的軍事或作戰協防,中國自然也不甘落後。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林穎佑

林穎佑說:“太空是未來的一個制高點,像現在要去做反飛彈(防禦)也好,或者是洲際飛彈的攻擊,你都會需要用到衛星。中國在這方面,它的確投入了很多的資源跟努力,因為其實它也知道,如果未來它沒有辦法在太空的競爭上面取得先機的話,它在軍事的作戰上自然就會落後美國。”

以2月底開打的俄烏戰事為例,美國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隨即對烏克蘭提供其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旗下的星鏈(Starlink)衛星權限,助力烏克蘭維持網路暢通。根據SpaceX的統計,該公司至今已發射了超過2,232顆的星鏈衛星,未來預計再發射3萬顆衛星。

中國太空發展的短版

中國近年的太空發展屢創佳績。例如,嫦娥四號於2019年1月在月球著陸成功,創下人類探測器首次造訪月球背面的記錄;而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於去年5月成功登陸火星,也讓中國成為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在火星上有探測車的國家。

不過,針對中國的航太成就,NASA局長納爾遜卻批評,這是中國通過偷竊他國的創意與技術取得的。

對此,台北的軍事專家林穎佑表示認同。他說,中國為了節省太空研發時間,經常派遣間諜,窺探NASA或是周邊公司的尖端太空科技資訊。不過,中國雖展現“彎道超車”的企圖,卻難掩其基礎工業根基不扎實的缺點,成為中國在太空發展上的短版。

林穎佑說:“中國可以打火箭、上太空,但是它的登月車,有可能(出現)機械、馬達故障。中國它在高端科技上的進步毋庸置疑,可是它在基礎工業上,還是需要時間去累積,導致它無法去發揮,這其實是現在中國最大的一個問題。”

不過,一位曾參與過多項國際太空計劃的中國航太專家則反對納爾遜的論點。這位位於北京、因議題敏感而不願透露姓名的太空科學家告訴美國之音,納爾遜對中國偷竊他國太空技術的指控“顯然不對”,因為受限於美國法律,中國仍被禁止參與美國的太空發展項目,因此沒有管道竊取先進的太空技術。

美國國會於2011年通過“沃爾夫條款(Wolf Amendament)”,禁止NASA和中國技術合作,中國太空人也被排除在國際空間站 (ISS)外。

據NASA於今年初指出,服役20多年的國際空間站將於2031年1月“功成身退”。若10年內各國未推出新的空間站,中國於2021年啟用、預計營運十年以上的天宮號空間站,屆時將成為唯一在軌的空間站。

太空發展難約束 美中俄未簽《月球協定》

展望太空發展的前景,位於南台灣台南的衛星專家、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莊智清表示,若國際社會對於月球或其他天體的探索缺乏約束或共識,那麼,部分軍事大國,如中國的太空發展,可能出現科學研究之外的野心,不可不慎。

莊智清告訴美國之音:“從聯合國的角度,太空基本上是一個和平用途,大家是基於人類和平在做努力。但是,當地面上的衝突升級了以後,有些國家(在太空)也許是有其他的企圖心,原先(以)和平為宗旨(的發展)可能有一些扭曲。更不用講說一些國家,他們也許只是做技術的展示,但是當他們需要的時候,也許就轉換成有其他政治目的的行為。”

聯合國於1979年通過全名為《關於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的協定》(Agreement Governing the Activities of States on the Moon and Other Celestial Bodies),簡稱《月球協定》,該協定指出,太空探索必須具和平用途,嚴禁於天體進行任何軍事行為,並一視同仁,所有國家都有進行研究的平等權利。不過,此協定目前僅有11國簽署,美國、中國及俄羅斯三大太空強國均未簽署,受到的約束力也有限。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