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司機正在轉向電動車(EV),此舉突顯了軍政府與中國日益增長的關係。大多數電動車和零件都是在中國製造的。
緬甸的行業專家表示,中國的經濟型汽車將繼續主導電動車市場,因為執政的軍政府已禁止進口其他地方生產的電動車。該禁令也適用於豪華車型。
專家也表示,國際制裁使軍事政權難以獲得購買為內燃機(ICE)車輛提供動力的進口汽油或柴油燃料所需的硬通貨。
雖然因為電動車的使用者介面和駕駛員輔助功能,緬甸年輕人將電動車視為“車輪上的iPhone”,但更多的潛在買家認為,鑑於缺乏充電基礎設施和持續的停電現象,推動電動汽車是不切實際的。
自2021年2月1日軍方發動政變以來,停電一直是緬甸的問題。軍方在國務資政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和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NLD) 在選舉中大獲全勝後,在未經證實的情況下指稱選舉舞弊,隨即發動政變。
根據緬甸公路運輸管理局的數據,去年,緬甸啟動了一項為期一年的電動車試點項目,使電動車在一年內增加了六倍多。
3月15日,緬甸電動車產業的一位分析師透過Zoom告訴美國之音(VOA)緬甸組,中國電動車供過於求以及軍政府禁止進口高端豪華電動車的政策推動了這一趨勢。為避免引起緬甸政權注意,這位分析師要求匿名。
電動車以及鋰電池和太陽能板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致詞中稱為「新亮色」。北京認為,這些產業正在推動製造業出口的熱潮,能夠抵銷國內需求的萎靡不振。中國的國內需求仍未從嚴厲的疫情封鎖措施中恢復過來。
歐盟和其他國家指責中國以低於製造成本的價格出售電動車,以排擠競爭對手。北京官方的《環球時報》稱,是該行業國際競爭的加劇壓低了價格,而人民幣貶值使中國產的汽車更加經濟。
中國否認傾銷行為。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說:「中國汽車在全球廣受歡迎,靠的不是低價傾銷,而是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技術創新和過硬品質。」他繼續說道:「汽車產業
的跨越式發展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高品質、高性價比的產品。中國每出口三輛汽車,其中就有一輛是電動車,這也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積極貢獻。」那位
不願透露姓名的緬甸分析師表示,對於想要新車的人來說,中國製造的電動車是唯一的選項。人們因為新的燃油機動車進口禁令而轉向電動車。
軍政府最初允許在2023年進口約3,000輛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包括個人使用的電動車、公車和出租服務車輛。
從那時起,緬甸的主要經濟中心 - 仰光、曼德勒和首都內比都以及其他一些沒有直接受到武裝衝突影響的主要城市 - 現在到處都是新的電動汽車展廳,這些展廳以比亞迪(BYD)等中國品牌為特色。
比亞迪在2023年第四季的全球電動車銷量超過了前市場領導者特斯拉(Tesla)。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緬甸學者表示,電動車銷售的擴大反映了軍政府與中國的經濟聯繫。這位學者要求匿名,以避免危害仍在緬甸的家人。
這位學者說,電動車銷售量的擴大也凸顯了軍政府首腦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大將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減少能源進口的努力。
緬甸的汽車擁有率仍是東南亞最低的,2022年註冊汽車僅74萬1,370輛,緬甸的人口約5,500萬。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緬甸的人均GDP徘徊在1149美元左右。
來自仰光的電動車經銷商丹津(Thant Zin)表示,消費者對價格約為15億緬元(約35,000美元)的車輛很感興趣,因為它們有可靠的保固。
這位經銷商表示,電動車面臨挑戰,例如從中國運抵的備件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丹津表示,在政變之前,日本汽車製造商的內燃機汽車零件在全國各地都很容易買到。
仰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電動車車主告訴美國之音緬甸語組,與內燃機車相比,他在駕駛電動車行駛超過4000公里(2485英里),節省了約60萬緬元或200美元。
“一旦你開始使用它,優勢就會變得明顯,”這位電動車車主說。
那位分析師表示,連接緬甸兩個最大城市仰光和曼德勒的主要高速公路沿線有充電站,但其他地方很難找到充電站。他補充說,一些私人企業,如旅館和餐館,已經開始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充電站。
這位電動車車主表示,緬甸需要重大的基礎設施改善,以支持電動車的使用。雖然仰光的購物中心和一些加油站有一些充電站,但由於停電,它們無法全面運作。
“仰光這裡只有一個全面運作的充電站,從早上6點運作到晚上5點或6點,” 他說。“我們希望他們延長營業時間。我們也希望其他網站能夠全面運作。”
緬甸仰光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