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記者孟捷慕:六四後美朝野誤判中共生命力


美國前《洛杉磯時報》駐京記者站站長孟捷慕
美國前《洛杉磯時報》駐京記者站站長孟捷慕
美國記者孟捷慕:六四後美朝野誤判中共生命力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40 0:00
下載
1989年中國發生學生運動時,84年到1987年期間擔任過《洛杉磯時報》駐北京站站長的孟捷慕再次被派往北京協助報導。

孟捷慕:“我認為,現在往回看,它是一個轉折點,首先是美中關係的一個轉折點,其次它也是中國自身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它的確標誌著朝向政治變革的醞釀或是運動的終結。”

這位撰寫過《轉向:從尼克松到克林頓美中關係揭密》、《中國幻想》等一系列獲獎著作的資深記者認為,天安門事件也導緻美中之間聯合對抗蘇聯的這種“心照不宣的聯盟”發生根本的改變。

孟捷慕:“1989年發生了兩件全球性的重大事件,一是天安門事件,另一事件就是柏林牆的倒塌。這兩個事件加在一起導致1971年以來存在的美中關係的結束。這兩個國家的高層領導人還是進行對話,他們試圖繼續發展雙邊關係,但是他們再也不可能把它復原到從前的樣子。”

由於擔心中蘇關係因為戈爾巴喬夫89年對中國進行歷史性的訪問而出現解凍,布殊以及他的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一度安排一艘美國船隻在上海停靠,試圖干擾戈爾巴喬夫的訪華。

天安門事件發生後,布殊政府雖然在國會壓力下對中國採取了一些軍事制裁措施,但是出於對蘇聯的戰略需要,他們一直抵制對中國進行更多的制裁。

孟捷慕:“六四事件後,我認為,布殊政府過於想要把關係恢復到從前,並試圖縮小六四事件的重要性。這是美中關係基礎的一個根本改變。”

事實上,布殊政府還試圖與中國保持秘密的接觸。

孟捷慕:“他們宣稱切斷了與中國的高層接觸,但是他們並沒有說實話,而是秘密的派遣美國官員到中國去,而他們對此又感到緊張,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反反复复。 ”

他現在回過頭來看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不管是支持與中國盡可能多的保持聯繫的行政當局還是反對這樣做的國會議員,他們當時都作出了中共統治持續不了多久的錯誤判斷。

孟捷慕認為,事實上,當局對六四的鎮壓強化了他們的執政地位。


孟捷慕:“從長遠來說,六四事件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它讓共產黨的領導人更加明白,他們所面臨的威脅。它使他們看到,如果他們放鬆控制,結果會發生什麼。”

在六四之後的25年時間裡,中國不斷發展。在這期間,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使貿易與人權脫鉤、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兩國貿易關係不斷加深。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軍事上甚至成為美國的潛在對手。美國的決策者是否對當初的做法有些後悔呢?

孟捷慕認為,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在他看來,這個問題還涉及到對世界貿易體系的看法,因為那些支持全球化與貿易的人覺得他們不能說他們後悔了。但是他說,有一個人對此表示了擔心。

他說:“這個人就是奧巴馬。在他入主白宮的第一年,如果你回到2009年,美中之間有一系列的衝突,尤其是在貿易領域。就是在這個時候,奧巴馬對美國經濟的擔心遠甚於現在。他在推動進行更多的貿易,與中國領導人打交道的時候,他感到很惱火,就對克林頓政府的人、那些參與了美中貿易關係正常化的人說,'你們這些傢伙沒有給我留下多少迴旋的餘地,你們談判達成的交易,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使得我們現在很難與中國進行談判。'”

雖然中共的統治目前看上去是牢固的,但是,這位具有很強洞察能力的中國通認為,中國政府最終將不得不對六四事件進行平反。

他說:“在某個時候,他們會做出努力來顯示對六四的評判發生了改變,很可能是為了阻遏更大的政治變革的發生。事實上也有這樣的先例。在70年代,鄧小平說過,毛澤東不是100%的正確。”

中國是否會再次發生六四這樣的事件呢?


他說:“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發生。這有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當局決不會再次允許示威者聚集到那種規模。1989年的情況是,有好幾個星期人們慢慢匯集到北京市中心。另外,上海、廣州和其他城市也是如此。北京當局當時什麼也沒有做。他們內部有分歧。所以我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再次發生。”

目前是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學院駐校作家的孟捷慕認為,隨著手機等通信技術的發展,當局面臨的一個更大的威脅就是如何使得發生在某一個地方的事件不被迅速的傳播開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