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吉林疫情失控 恐衝擊汽車供應鏈 損及習近平威望


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工人把一個體育館改建成為隔離新冠病人的臨時醫院。 (2022年3月15日)
中國吉林省長春市的工人把一個體育館改建成為隔離新冠病人的臨時醫院。 (2022年3月15日)

中國近期受到奧密克戎病毒的強襲,包含廣東、吉林等省份爆發嚴峻疫情,其中吉林省自3月初以來的累計病例高達11,000例,讓地方政府不得不祭出封省令,導致汽車製造商豐田、大眾被迫暫停當地的生產線。對此,觀察人士表示,這波疫情不僅顯示中國防疫的清零政策難以遏止病毒蔓延,汽車供應鏈也恐遭斷鍊,更可能進一步損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聲望。

吉林疫情失控 恐衝擊汽車供應鏈 損及習近平威望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7 0:00

中國正面臨自2020年以來最嚴重的一波新冠疫情,傳染性極高的奧密克戎病毒在全中國20多個省區市蔓延,本土病例自2月10日以來已累計超過2萬例,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廣東省、上海市等地。

其中,疫情重災區的吉林省不僅3月中以來連續多日的單日新增病例飆破千例,3月19日更出現2起本土死亡病例,這是中國自2021年1月以來,死亡病例人數首次上升。不過,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表示,這兩位病患的死亡原因為基礎疾病。

為了嚴控疫情,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於3月13日至16日到吉林省指導防疫工作,指示採用結合核酸和抗原檢測,以提升檢測能力。吉林省則於3月14日宣布封省,使得全省約2,400萬人的生活按下暫停鍵。

吉林省省長韓俊誓言,要做好吉林市全員核酸篩查、陽性患者全收治、密接人員全集中隔離,用一周時間實現“社會面清零”。從3月21日起,人口近400萬的吉林市更實施4天的全域靜態管理,封控區人員嚴禁出戶,而管控區人員則禁止出單元大樓,若出門參加核酸採樣,也必須即出即回,且居民只能每2-3天網上採購生活物資,由專人派送至門口,自行消毒並“錯時錯峰”取走。

不過,吉林省疫情至今未見緩和。 3月19日單日的新增病例仍近1200例。吉林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張力在周五(3月18日)的防疫記者會上坦承,當前疫情嚴峻複雜,其中長春市和吉林市的疫情最為嚴重,其感染人數佔全省98%以上。

吉林疫情延燒 學者:防疫失靈、一週“清零”難

資料照:《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
資料照:《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

位於美國紐約的《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為,中國當局雖極力遏止病毒肆虐,但吉林省要在一周內達成“社會面清零”的難度頗高,而孫春蘭所指示的病毒檢測方式,有失精準度,恐讓疫情數據失真。

胡平告訴美國之音:“吉林省先用抗原檢測做篩查,下一步就是核酸檢測來复核,這樣子可以更快速,不過這樣檢測精確度就會受影響,因為這次整個疫情蔓延的面積很廣,你又採用了新方法,(疫情) 數據的可信度就成了疑問。我們也看到,全國很多地方的醫療隊來支援(吉林),可見(疫情)形勢確實相當嚴峻,能不能在預定的時間內做到社會面清零,還是很成疑問。”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

美國南卡大學艾肯商學院講座教授謝田則說,中國包含吉林省等地擋不住奧密克戎病毒蔓延,顯示當局目前採取的包含清零、封城等嚴厲措施,有侵犯人權之虞,又無法有效控制疫情。

謝田告訴美國之音:“世界其他各國採取的都是戴口罩、臉罩,或者隔離、(保持)社交距離和打疫苗,沒有這種侵犯人權的清零政策。中共沒有採取其他各國積極防疫的措施,而採取清零和封城政策,建立方艙醫院也沒有真正有效地治療,這是不會有效控制疫情的,只是把這些染疫的人圈到一起,讓他們自生自滅,這實際上是中共無視人權的另一個罪證。”

工業重鎮淪陷 全球汽車業現斷供危機

由於吉林是中國的汽車工業重鎮,當地疫情嚴峻衝擊到汽車製造業。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的日本豐田汽車合資廠和德國大眾汽車廠雙雙於3月14日起停工,復工日期未定。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統計,中國2021年全年汽車產量約達2,700萬輛,吉林省產量高居全國第三,約243萬輛。

對此,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教授蔡明芳表示,全球汽車產量早已因晶片短缺而驟減,如今吉林省部分汽車工廠又停工,讓汽車業雪上加霜,甚至進一步衝擊到中國製造及服務業,更可能影響全球經濟。

蔡明芳告訴美國之音:“中國(車廠)停工,原來汽車產業已經恢復生產的供應鏈又會斷鍊。如果(中國)一定要清零的話,要兩三個月(的時間)不是不可能,在這樣的情況下,影響是從出口的製造業、再到內需的服務業。如果中國內需大幅下滑,我相信對於全球經濟也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因為中國對於世界(經濟)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美國南卡大學的謝田也持類似的看法。他說,2020年1月中國剛爆發新冠肺炎時,中國生產的汽車零件供應就因此短缺,導致日本及韓國等國的汽車業也陷入癱瘓,由此可見,吉林部分車廠停產,很可能對中國乃至於全球的汽車供應帶來衝擊。

謝田說:“全球供應鏈的分佈已經達到了這麼細緻的程度,這次吉林出現的問題,對全球汽車的生產、製造,甚至對二手車市場都會產生相當長的影響。封城(可能)會持續幾個月,所以這個影響會 非常大。”

部分產線因俄烏戰移至中國 觀察人士:北京未必得利

除了中國疫情及晶片短缺的影響,俄烏戰事也讓汽車市場深陷陰霾。全球信用評級公司標普全球旗下的汽車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週三(3月17日)宣布,受到俄烏戰影響,2022年及2023年全球輕型車產量預估將分別下修260萬輛,各達8,160萬及8,850萬輛。各界推測,由於許多車廠所使用的電子線束,也就是連接汽車內各個用電設備的配線來自烏克蘭,這將使得關鍵汽車零件的短缺問題更加嚴峻。

資料照:德國大眾汽車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在2017年上海汽車展上。
資料照:德國大眾汽車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在2017年上海汽車展上。

對此,德國大眾汽車執行長迪斯(Herbert Diess)先前表示,公司正將部分生產線從歐洲轉移至北美和中國,以因應俄烏戰事可能導致的汽車產線斷鍊情形。不過,《北京之春》的胡平警告,此舉可能平添德國車廠技術遭竊取的風險。

胡平說:“把工廠和供應鏈轉移到中國有巨大風險,像德國的汽車工業很嚴重地依賴中國市場,那麼中國人就會利用蒐集到(的)專業知識,市場化你的技術,也就是從你那學來、偷來的技術,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對德國汽車造成很嚴厲的挑戰。一些企業把業務轉移到中國,我認為這是非常不明智的舉動。”

台灣淡江大學的蔡明芳則說,即便部分歐洲或國際企業因俄烏戰打算增加在中國的產能,然而受到全球疫情未見趨緩、以及中國近年脅迫其他國家經濟的影響,外資只會加速全球的分散佈局,因此長遠來看,中國不見得能因俄烏衝突而蒙其利。

蔡明芳說;“疫情讓廠商不太可能再把所有的產線放在同一個地方。在立陶宛事件之後,(歐盟)認為他們有必要對中國採取反經濟脅迫政策。當然在中國,它(外資企業)最重要的還是(滿足)市場的內需,這些汽車廠還是會繼續在中國生產。至於要從中國出口到其他國家的(產能),為了保險起見,這些大車廠會慢慢地去分散佈局,不會因俄烏戰爭而讓大家更想要進去中國。”

中國疫情連環爆 習近平威望受損?

中國不只吉林省病例激增,廣東省深圳市、以及香港等地,都飽受奧密克戎病毒重創多時。

香港疫情失控讓特首林鄭月娥民望跌至谷底。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3月中公佈的民調,林鄭月娥的評分和支持率皆大幅下跌,分別達26.6分和負67個百分點,創下近兩年來的新低。

林鄭月娥因疫情民調大跌,外界也好奇,中國疫情連環爆,會不會也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威望下挫?對此,《北京之春》的胡平給出肯定答案。

胡平說:“習近平把前一階段中國在防治疫情方面取得的成功,通通歸功於自己,反過來,如果今後中國的防治疫情出現重大的問題,當然會對他的權力地位造成相當大的影響。現在的問題是,中國清零成本太高,讓社會付出很沉重的代價。如果你到頭來不放棄或者改變’動態清零’,依中國先前的注射疫苗的狀況和醫療設備的狀態,很可能就會發生大面積感染,也會造成相當多人死亡,因此習近平肯定也感受到了種挑戰。”

然而,台灣淡江大學的蔡明芳看法不同。他說,中國即便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防疫工作荒腔走板,習近平的權力仍穩如泰山,現在就算防疫再怎麼失策,北京只要加強箝制言論,就可能不會大幅損及習近平的權力或威望。

蔡明芳說:“他們(中國)還是訊息相對比較封鎖的一個國家,共產社會透過國家的力量、黨的力量,想辦法把一些不好消息抹平,如果真的會影響到他(習近平)的威望的話,那應該早就影響了。畢竟在武漢疫情剛爆發時,影響是最大的,看起來習近平權力只有愈來愈穩固,沒有愈來愈不穩固的情況。”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