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9日開始陸續訪問法、意、英、加、美,會見五國首腦,強化與G7國家之軍事關係和同盟關係。專家認為,岸田有意藉外交出訪拉高國內的支持率,G7集團是日本遂行國際協調的最佳平台。
密集外交加強國際合作,為G7峰會磋商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月9日開始為期一周的外訪行程,依次訪問法國、意大利、英國、加拿大、美國,強化與歐洲和英國的軍事關係,並將在最後一站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華盛頓峰會上凸顯日美聯盟的重要性。岸田此行先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談作為開端,開啟其與七國集團(G7)成員國首腦之間的磋商。
考慮到俄烏衝突及中國的動向,岸田將向五國首腦要求為維持國際秩序而團結一致,並呼籲為5月將在日本廣島舉辦的七國集團首腦會議(又稱為G7首腦峰會)成功舉辦而合作。
1月8日晚間岸田出發之前在官邸前向媒體強調:“將與G7各國敞開胸襟坦率討論。確認堅守基於法治的國際秩序的基本態度十分重要。”
位於華盛頓的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表示,中國軍艦和海警船在尖閣諸島(中國稱為釣魚島)附近的活動從2011 年的12 艘增加到2019 年的1,097 艘;中國在台海造成的威脅更是愈來愈大,尤其是2022年8月中國軍隊舉行了針對台灣的大型軍演,對日本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單獨靠日本的力量很難對抗中國,因此,與同盟國和友好國家的合作對日本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
長尾賢對美國之音說:“日本上個月(2022年12月)剛剛公佈首次修訂的新版《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中,除了提高日本的防衛預算之外,也格外重視與各國的合作。美國這個日本最大的盟友佔了最大的篇幅,然而這次也寫入與許多其他友好國家的合作,屬於Quad(四方安全對話機制)的澳大利亞與印度自然不在話下,此外還特別提到英國和歐洲國家。”
長尾賢指出,岸田文雄在國家最重要的防衛文書新版公佈後立即造訪文書中提及的合作對象,以實際行動爭取支持,是很自然的決策。
台灣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勳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日本將於1月23日召開國會,岸田文雄利用過完新年後的空檔出訪,有意拉高萎靡不振、持續走低的內閣支持率。他指出,根據日媒《每日新聞》12月17日及18日所做最新民調顯示,首相岸田文雄內閣支持率已跌到25%,較上次在11月調查下滑6個百分點,跌到執政以來最低水平。
蔡錫勳說:“自民黨政權穩固,問題是岸田政權能撐下去嗎?眾所皆知,岸田內閣支持率不高,況且岸田派是(排名)第五的小派閥,和最大派閥安倍派的基盤不同。安倍派後繼人選中的自民黨政調會長萩生田光一、參議院幹事長世耕弘成之前都相繼來台,兩人都強調繼承安倍遺志,針對中國的安全保障問題為議論中心。若是萩生田繼承安倍派,將挑戰岸田的首相寶座。因此,在國際社會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拉高內閣支持率是岸田的目的。”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認為,若是日本具備獨立對抗中國侵犯的綜合戰力,耗時耗力的國際協調並非其最佳選項。但在彼強我弱情勢下,獨力面對中國對日本來說越來越困難,因此將中國威脅的問題國際化,對日本來說是現今的最佳解方。
他告訴美國之音:“2013年日本發表首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對於'實現國家安全和利益的具體手段'依序列舉了經濟力、技術力、外交力、防衛力等。2022年末,日本第二度發表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在新版戰略中順序改為外交力、防衛力、經濟力、技術力、情報力。我們從外交力的次序已凌駕其他選項,經濟力重要性後退就能知道,日本認為藉外交實力完成國際協調更加重要了。”
強化軍事合作為會談重點
岸田1月9日抵達巴黎與法國總統馬克龍會面,雙方針對朝鮮半島局勢、俄烏戰爭以及日法合作等議題進行討論,同時也確認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兩人確認將在今年上半年舉行外長與防長的“2+2會談”,岸田並表示,隨著中國軍事擴張,印太地區安全局勢緊張,法國是創造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特別合作夥伴”。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勳認為,從2022年12月公佈的新版戰略三文書可以確定政策大轉彎,日本已經將中國視為空前最大的挑戰,決定徹底強化防衛力,並更加強國際合作,從岸田最近的種種發言可以觀察出都是以G7、日美同盟作為主要舞台。
蔡錫勳說:“《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第4頁批評中國於2022年8月4日發射9枚彈道飛彈中,5枚落入日本EEZ(專屬經濟海域)之內,造成'當地居民的威脅',這裡用'威脅'一詞就用得很重。所以岸田這次出訪應該會對各國領導人說明安保三文書內容,並強調維持台灣海峽和平與安定與持續支持烏克蘭的重要性。”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認為,岸田選擇出訪的國家都是在價值觀與國立均能與日本有效聯合遏止中國勢力擴張的對象,而在G7國家中獨漏德國,或許與國際社會重啟元首實體外交後,德國總理朔爾茨在質疑聲中率先赴中訪問的決定有關,這也凸顯了日本對於圍堵中國勢力的重視程度。
王彥麟說:“對現階段的日本來說,經濟發展程度還有意識形態相近的G7集團是其遂行國際協調的最佳平台。岸田訪問的這五個國家裡面,除了意大利之外都是印太國家,也就是在印度還有太平洋是擁有領土的。面對中國用這種不符合國際秩序的方式擴張它的勢力,日本勢必也會和這些國家連手串連,用以圍堵中國。”
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認為,岸田的出訪除了尋求與五國在外交、經濟上加強合作,軍事關係會是這次出訪的重點,特別是與美國之外的國家的合作。
他說:“日本將與英國和意大利共同開發次世代戰鬥機,這類軍備的共同開發是日接下來防衛發展的重點。在此之前日本大都是與美國共同開發軍備,最近與印度開始有軍用無人車的共同開發,日英意三國則是聯合開發戰鬥機這類大型軍備,日法也將擴大共同開發。事實上與英國、法國和加拿大之間不只是軍備的共同開發,首腦們應該會就這些國家提高向印太地區派遣艦艇、潛艇和戰鬥機的頻率展開討論。”
中國盟友太少為致命傷
日本政府12月16日發表新版安保戰略三份文件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批評日方將中國定位為“最大戰略挑戰”是嚴重偏離基本事實的說法,違背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原則精神,肆意煽動中國威脅,挑動地區緊張對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原本計劃最快去年12月下旬赴中國訪問,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會談。在新版戰略文件公佈之後,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中方稱,2022年內接待林芳正有困難,因此林芳正訪中計劃將推遲至2023年農曆過年以後。
岸田文雄在新版戰略文件發表一個月後便出訪G7中的五國,國際間紛紛猜測中國將如何對此作出反應。
淡江大學日本政經研究碩士班教授蔡錫勳認為,基於日中關係向來“外交溫、經濟熱、安保冷(冷靜)”的常態,中國對岸田出訪在外交上的批評用詞比較容易操作。問題是軍事安全保障的實際行為。
他說:“若是中方強化針對日本的軍演,只會加速日本強化防衛力的建構,甚至強化'反擊能力'內容。特別是原本建構目標的1,000公里射程的飛彈變成2,000至3,000公里射程。中國最直接反應是和俄羅斯舉行共同軍事演習,目的是牽制日本和美國,中國還可能將退役戰機支持北韓(朝鮮)。”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王彥麟認為,G7很明顯地不是中國的舞台,所以中國必然在G7外的場合興風作浪。例如G20或者東南亞國家。他指出,烏克蘭危機爆發後,對俄施予制裁之主體為G7,東盟諸國迄今仍不願因烏克蘭問題與俄對立;在對中國的圍堵方面,東盟國家亦仍在歐美日及中俄集團間搖擺不定。
他說:“面對日本等民主國家加強圍堵中國的做法,中國將會加緊拉攏東南亞諸國,爭取在G7等先進國家之圍堵中不致落單,其主因在於G7國家幾乎都擁有各自的印太戰略。各國的版本雖略有不同,但無論是哪一國的印太戰略,東南亞都是戰略要地。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中國與G7等民主國家在東南亞的拉鋸將更加激烈。”
華盛頓哈德遜研究所研究員長尾賢認為,不必擔心中國在東南亞或其他地區尋求合作,因為即使有些國家基於現實問題不能正式加入美日歐的民主陣營圍堵中國,也始終不願意與中國結盟,甚至連將中國當成友好國家都有所遲疑。
他說:“如果說中國有弱點,那就是它的盟友和友好國家很少。朝鮮是中國唯一簽有官方條約的盟友。日本是美國的正式盟友,而美國有高達52個正式盟友,包括台灣在內,還有印度等合作關係緊密的友好國家。作為以美國為首的民主陣營的要員,日本將可以自在地加強與各盟友之間合作,這就是日本的強項,也就是中國的致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