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在經歷了十年促進貿易但留下巨額債務並引發環境問題的大型項目之後,看起來規模變得較小、較為關注環保了。這一轉變發生之際,來自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本週齊聚北京,參加中國政府組織的“一帶一路”論壇。
這一倡議在世界各地建設了發電廠、公路、鐵路和港口,加深了中國與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和中東的關係。這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推動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何為“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最初是一項由中國開發銀行貸款資助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建設交通、能源和其他基礎設施的計劃。
該倡議的目標是通過改善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來發展貿易和經濟,打造21世紀版的從中國到中東再到歐洲的絲綢之路貿易路線。
習近平在2013年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泛泛地提出了這一概念,並在隨後的幾年中逐漸成形,推動了從肯尼亞和老撾的鐵路到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亞的發電廠等重大項目的建設。
它有多大?
共有152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協議,但意大利是唯一簽署此協議的西歐國家,預計將在明年3月續約時退出。
意大利智庫國際政治研究所(ISPI)分析師阿萊西婭·阿米吉尼(Alessia Amighini)表示,“意大利遭受了淨損失”,自2019年意大利加入以來,對華貿易逆差增加了一倍多。
中國成為“一帶一路”發展項目的主要融資者,與世界銀行同等重要。中國政府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已啟動3000多個項目,總金額近1萬億美元。
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主任凱文·加拉格爾(Kevin Gallagher)表示,由於大型建築項目可能對環境和當地社區造成影響而受到批評,其他貸款方從基礎設施轉向健康和教育等領域,中國趁此填補了空白。
中國資助的項目也面臨著類似的批評,從遷移人口到向大氣中添加大量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
如何看待債務陷阱?
中國的開發銀行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貸款,但一些政府卻無力償還。
這導致美國和其他國家指控中國正在進行“債務陷阱”外交:在他們知道政府會違約的情況下發放貸款,從而讓中國利益集團控制這些資產。 一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斯里蘭卡的一個港口,政府最終將其租賃給一家中國公司99年。
許多經濟學家表示,中國並非有意製造不良貸款。現在,在經歷了違約事件的慘痛教訓後,中國的開發銀行正在退出。近年來,中國的開發貸款已經大幅下降,因為銀行對放貸變得更加謹慎,而且許多受援國由於債務水平已經很高,借貸能力下降。
中國的貸款是造成贊比亞和巴基斯坦等國經濟承受巨額債務負擔的主要原因。斯里蘭卡上週表示,在努力擺脫去年導致政府垮台的經濟危機之際,該國已與中國進出口銀行就債務重組的關鍵條款和原則達成協議。
“一帶一路”的下一步是什麼?
未來的“一帶一路”項目可能不僅規模較小、更環保,而且更多地依賴中國企業的投資,而不是政府的開發貸款。
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亞洲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夫·內多皮爾(Christoph Nedopil)認為,中國仍將承建一些大型項目,包括鐵路等知名度較高的項目,以及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等有收入來源償還投資的項目。
最近的一個例子是中國高鐵在印度尼西亞的開通,在兩國都引起了熱烈反響。
內多波爾表示,在氣候方面,中國已承諾停止在海外建設燃煤電廠,但仍參與其中一些項目,並鼓勵與綠色轉型相關的項目。範圍從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場到電動汽車電池工廠,例如寧德時代的汽車電池大型工廠。該工廠在“一帶一路”合作夥伴匈牙利引發了環境的擔憂。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