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者和警方的衝突和對抗還在繼續,香港“中間派”力量呼籲對抗各方進行對話與和解。他們說,幾個月以來,抗議已經造成香港社會的嚴重撕裂,包括家庭成員之間的撕裂。但是也有觀察人士指出, 在警方和抗議者還在“互掐脖子”的時候,和解對話是不可能的。
香港社會嚴重撕裂
“香港從來沒有感到如此分裂過,不僅僅是社會,甚至發生在你家裡,孩子與父母對事情的感受不同,祖父母也有不同的想法。很多人告訴我,他們有家庭的whatsapp群, 以前通常用來討論周末去哪裡吃午飯,但是,他們現在開始要么將人屏蔽,要么乾脆自己退出,因為聚在一起,也不能討論眼下發生的事情。”
香港前立法局及立法會議員陸恭蕙星期四(11月21日)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就香港未來進行討論時這樣描述香港社會和家庭的分裂。她說,連日來的抗議造成了香港社會的極端兩極化。
她說,這不僅發生在家裡,在公司裡也一樣。抗議者呼籲罷工,有人希望罷工,有人不希望參加。在大學裡,有人抗議,也有人覺得自己被拽進了這場紛爭中。大學裡還有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與香港本地學生的對抗。
香港媒體“香港01”說,六個多月的抗議已經改變了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平日上班,假日上街;週四囤積日用品,週末盡量不聚餐;飯局上首先問'你是藍定黃' (藍色親建制派,黃色代表親民主派),群組里和則談,不合則散。”
香港中間派呼籲進行和解對話
陸恭蕙在討論中呼籲香港對抗各方展開對話,說出自己真正的情感。在被問道在對抗激烈,相互嚴重不信任,且各方目標各不相同的情況下,如何開展有效對話,陸恭蕙解釋說,她呼籲的對話並非是“硬核政治對話”,而是“非政府方式”的對話,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感受。
她說:“現在是時候將不同的世代的人聚集在一起進行交談了。 因為通過交談,真正的情感才會流露出來,而只有真正的感情才能打動人。我希望這些真實的擔憂和情感能被北京聽到。不是只是用法律和製度要求別人愛國……我們對北京有很多的不滿,當我們談到自己的國家的時候,有很多的事情是從一代一代累計起來的,是從歷史中來的,這是打動人的事情,是我們需要談的。”
陸恭蕙不久前在香港創建了香港前進聯盟(Hong Kong Forward Alliance)組織,希望建立20個對話平台,供社會各級以和平及互相尊重的方式進行對話。社會不僅可就香港的這場危機事件進行和解對話,還可以為社會提供一個可就其他重要議題進行討論的地方,通過開放和寬容的態度讓大眾參與討論,從而讓社會重新回歸安定和平靜。
在前進聯盟上星期舉行的對話平台上, 陸恭蕙甚至請來了來自北愛爾蘭的和南非的專家,共同分享解決衝突危機的經驗。會議吸引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差不多500人參加,不過,據說,沒有警察和抗議者的代表。
陸恭惠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稱自己是“中間派”和“溫和派”。她在香港媒體上撰文說,香港正值生死存亡之秋,但無論是反對派或是建制派,似乎都無法消除分歧。要營救香港,中間派有責任把握當下,化危為機。她在文章中說,中間派的“政治主張,往往代表了主流意見。”
陸恭蕙身份有點複雜。她曾是香港民主黨派民權黨主席,後來,又在梁振英政府時期出任特區政府環境局副局長。她還擔任過前香港立法局議員,現在是香港科技大學的教授,香港非營利智囊團思匯政策研究所(Civic Exchange)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反對者:香港不需要中間派,現在談“和解對話”是笑話
並不是所有人都讚成陸恭蕙的建議和做法。香港一位叫楊文俊的人在medium內容平台寫文章稱,這個時候進行和解對話是陸恭蕙的“幻想和虛妄”。文章直說,香港不需要“中間派”。
文章說,對話沒用。文章舉例說,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與香港政府的對話非但沒用,而且使得香港政府借對話作拖延的策略。雨傘運動結束後,眾多發起人被秋後算賬,五年來,香港的民主自由不斷收窄,打壓不斷,構成了今天反暴政運動的遠因。而且,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抗議者的堅持,才讓林鄭政府最終答應撤回修例。
楊文俊稱陸恭蕙只是代表了“舊世代的精英,將今天的香港當成90年代的香港,將中國當成英國,將香港政府當成港英政府。他們對香港的現況無知,更轉化為對香港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和虛妄。”
香港作家和教師Kent Ewing在香港自由媒體上發表文章說,當警察和抗議者還在“互掐脖子”時,談和解對話令人“想笑,更想哭”。
他寫道:“香港還沒有準備好對話與和解。當香港的街道上每週,甚至每天都在上演西部片的時候,這還不是進行空洞的有關和平與和諧的學術討論的時候。”
他在文章中指出,抗議者和警察都沒有出席陸恭蕙組織的論壇,只能證明論壇是浪費時間。他寫道:“當我們穿黑衣、戴面具、扔磚頭的抗議者和勞累、疲憊和憤怒的警察都沒有去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這只能是在浪費寶貴的時間,而言論也只是滯銷的言論。”
香港政治學者,香港教育大學香港研究學院副教授和副總監方志恆在給美國之音記者的電子郵件中說,“只要賦予香港真正的全民選舉,對話和和解可以隨時發生。”
香港區會議選舉是香港未來的風向標
11月24日香港將舉行計劃中的區議會選舉,這是香港在《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的大規模示威後的首場主要選舉,香港人將從18個選區選舉超過400名區議會議員。此次選舉被視為選民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政府的一次考核,也是對一直支持政府修例的建制派的一次挑戰。
陸恭蕙預測,年輕的泛民主派可能會取得更多的議席。她認為這也是對香港未來怎麼走的一次預測,是否要結束暴力的預測。
她說:“投票的結果是什麼?也許,這會給我們提供一個前行的機會。那些區投票的人,他們如何行使自己的投票權?這在之前都沒有發生過,以前的時候,你可能會說,我更喜歡他們,但是現在,香港人在投票的時候會不會想,他們的投票對如此多的暴力有什麼影響?”
不過,也有人懷疑選舉的公正性。知名的學生活動人士黃之鋒被禁止參選。當局指責黃之鋒主張“自決”。黃之鋒堅稱,他不支持香港獨立,僅僅主張香港在現有框架下民主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