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最近揭幕,有出版商形容書展是社會縮影,由於今年是香港的“政治年”,從年初的特首選舉到新特首梁振英就職,期間發生李旺陽事件、梁振英被揭發僭建影響誠信等政治議題,今年書展的政治氣氛比以往濃厚,有多本針對梁振英的新書備受關注。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最近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為期7日。參展的香港本土出版社、上書局出版社總編輯鄺穎萱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年香港的政治環境比較波動,市民普遍對香港特區政府比較失望。加上6月初發生中國工運領袖李旺陽懷疑“被自殺”事件,因此上書局今年在書展出版多本有關香港政治環境的新書,以及悼念李旺陽的書《砍頭也不回頭》,所有收益將會捐給香港支聯會,設法交給李旺陽的妹妹李旺玲。
鄺穎萱說:我覺得這個就是香港精神,重要的不是要去賺一本書的錢,重要的是我們出這本書也不是要出風頭,而是你也明白,今日的政治風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希望用一本書去紀錄,今日我們作為香港人見到一件甚麼事。我們不想很快因為3個月後就將集中力放在立法會選舉上,所以我們用這本書去記下。
鄺穎萱並表示,該公司在書展出版一本名為《陌生梁振英》的書,介紹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書中形容從政30年的梁振英像一個“易潔鑊”,香港市民對他很陌生,直至今年初特首選舉才開始多接觸,期間由西九評審風波,到大宅被傳媒揭發違建,每個政治炸彈都未能對梁振英造成重大損傷,就像一個不黐底的易潔鑊,任何事都與他無關,但“太完美,反而不像是真的。”
鄺穎萱指出,今年書展多家香港出版社都有出版關於梁振英及分析時政的書籍,掀起政治書熱,可以說是一種民意調查,反映近期香港人關心的事情。
鄺穎萱說:在我們來說都會掌握社會脈搏去做出版項目,所以是否因為現在政治環境比較動盪,所以一窩蜂去出版政治的書,其實這正代表大家對政治的心情很惡劣,因為梁振英上場只不過施政十多天,居然有局長落台,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衝擊,我們香港人覺得是前所未有的事,再加上一屆政府不如一屆政府。
出版香港時政類書籍多年的次文化堂,由2000年的書展開始,已經出版諷刺時任特首的董建華的政治小品《老懵董》。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今年該公司在書展推出8本與時政有關的書籍,其中一本《狼正鷹》以漫畫及短篇故事,諷刺梁振英經常說謊、歪曲事實、說話虛偽的“語言偽術”。彭志銘並表示,今年香港書展的政治氣氛相當濃厚,反映最近的香港文化及話題。
彭志銘說:每一個地方的書展是反映當地文化最清晰的地方,書展賣甚麼書就反映當地的文化質素及話題。近年(香港書展)比較多政治的書,多了很多,可能是大陸越來越緊張,或者越來越強硬,甚至不能出版的禁書有很多特別來香港出版。
因應香港67暴動45周年,今年在書展推出講述1967年香港暴動書籍的萬兆豐國際娛樂有限公司總經理黎文卓,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表示,這件關於香港重大政治變革的事件,很少被提及,希望透過重溫67暴動,讓讀者了解今日香港的發展。
黎文卓說:因為這個事件是在一個很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出現,在1967年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也是在英國統治的年代。97主權移交之後,中國政府覺得這件事是有錯誤,當時是有領導左派的人有暴力爭鬧,譬如放炸彈,覺得這件事不是很光彩的事,所以盡量不提。對於一些左派的人、曾經參與的人,經過這麼多年,在建制內成為利益既得者,他們也不想提起這件往事。英國政府更不想提,因為這是很不光彩的一頁,既然現在主權移交,更加不關心這件事。
黎文卓指出,67暴動後,英國政府開始放寬以往的高壓殖民統治,增加在香港的基建投資,對香港的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而勞工福利、勞工法例的訂定,也是從67暴動後才開始。黎文卓認為,香港書展是社會的縮影,社會流行甚麼,書展也流行甚麼。
黎文卓說:書展只不過是小社會,社會流行甚麼,書展也流行甚麼,兩三年前流得“靚模”(少女模特兒),書展也流行“靚模”,這幾年又有泛政治的氣氛,書展一定有政治氣氛,難保過幾年太平盛世,書展的書也太平盛世。我覺得將書展作為一個社會縮影去看是好的,不是書展帶出去的,而是外面的社會帶入來。
購買67暴動書籍的香港市民陳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每年都會參觀書展,近年買政治書較多,尤其今年的政治氣氛好像回到67暴動的感覺,希望透過書籍,對比今昔。
陳小姐說:更差、現在更亂,因為以前的人愛國的愛國、大陸的大陸;但現在似乎中間好像混雜了很多不同利益的人在當中,搞風搞雨,好像很多事情似是而非,搞到很混亂,所以要找些資料看清楚。
80後的香港作家林匡正在書展推出新書《夾縫》,訪問21位香港及中國大陸、生於89年六四事件後、及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的年青人,對身份認同等問題的看法。林匡正形容他們是“夾縫一代”,書中兩位從北京、上海到香港留學的大陸學生認為,中國與香港之間的政治改革應該要互補不足,中國要有政治改革,但應該保留中國的特色。
林匡正說:例如中國地方政府的省政府高層,即是省政府的代表,例如9個當中要有一、兩個是婦女,或者有一個是50歲以下,她們認為香港的民主應該要加入中國的特色。也可以將香港民主的特色,例如一人一票加入中國,她們認為中港兩地的改革,是可以互相鞭策。
在《夾縫》一書接受訪問的學民思潮成員張秀賢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生於1994年,是夾縫的中間,小時候還是英國殖民統治,到接受教育已經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不過他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是香港本土意識強過對中國,覺得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張秀賢認為,今年香港的政治環境變化很大,引起政治書熱。
張秀賢說:今年3月整個特首選戰發生很多事,大家以為唐英年必勝,轉為梁振英勝出,但是有一些人認為梁振英會做得好些,但是可能梁振英比唐英年更差,其實整個香港可能2012年處於絕望、希望、再絕望、再落谷底的情況。所以我想某程度香港人想知多些政治方面,特別是今年(立法會)拉布、國民教育、還有梁振英上台,這三件事其實某程度對香港人來說相當震撼。
今年香港書展也有詳述梁振英施政理念的新書《零距離接觸CY》,以及《論盡新特首——梁振英會對你做甚麼》分析梁振英管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