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來自中國大陸的人也特意趕來,或者在旅遊香港期間趕上書展,躬逢其盛。一位過來採訪的大陸記者說,大陸媒體來了不少。香港書展被稱作兩岸四地乃至全球華人讀者的文化盛宴。
為了吸引大陸客,實行門票优待,成人票25港幣,但大陸客只要10 港幣。有些書商也推出一些香港有而大陸書店沒有的書,也就是中國的禁書。
例如田園書屋大型攤位的高處挂著兩幅大照片,一張是新書《鮑彤文集》的封面,另一張是《劉曉波傳》的封面。有一位來自大陸採訪書展的記者翻看余杰的新書《劉曉波傳》,這種書能帶回大陸嗎?他說,不能,因為這本傳記的作者和寫作對象都太敏感。
明鏡公司攤位上的中國政治禁書最多。一位大陸讀者在那裡買了三本書,他也說,這些書只能在香港看,如果帶回去,會被海關沒收;雖然也有不少人帶進去,但那要看運氣,看當局查不查。
在比較小的、剛起步的1908書社,記者採訪了兩位操中國北方口音的青年。書社社長墨鐸說,取名1908書社,是因為中國在1908年就頒佈了憲法。“1908的名字,就是中國第一部憲法,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到這個名字就想起來,中國已經有100多年的憲法歷史。但是現在,中國還是沒有行憲政。”
這個書社在香港的商業鬧市、旅遊熱點的九龍尖沙咀,書店以銷售“禁書”為主,針對資訊封閉的中國旅客。墨鐸說:“我們希望的是,出版書能夠真正到大陸人手裡邊,我們希望成為這樣一個中轉點,而且不光是賣書。”
墨鐸表示,他們的行動至今沒有給他們在大陸惹麻煩。甚麼書最好賣,讀者最感興趣呢?這個書店的店長小田說:“最感興趣的書是關於薄熙來那一類的,知名度比較高的,也比較感興趣。剩下的,我們感覺比較好的,他們可能不太感興趣吧。”
小田說,像劉曉波的書,哈維爾的書,書店看好,但是讀者的興趣就不如對政治八卦的興趣大。
那裡的一位參觀者姓陳,來自廣州,他在檢查了記者的美國之音證件之後,接受了採訪,但不肯錄音。他在解釋為甚麼不肯錄音的時候說,他們有個讀書會,已經引起當局注意,因為當年共產黨就是由讀書會開始的,所以共產黨很關注民間讀書會。
這位曾經主修歷史的青年說,海外一些談中國政治的書比較主觀,按照自己的觀點剪裁事實,不符合自己觀點的事實不收錄。他還贊成哈佛教授傅高義寫的《鄧小平時代》對鄧小平的高度評價。
香港書展展覽的中國禁書雖然多。但是所佔的比例小。這是因為書籍豐富多彩,市場上有甚麼需求,這裡就有甚麼書。
書展中也有中國大陸出版的紅色主旋律圖書,還有香港教育部門委托有的機構編寫的有關中國國情的教材參考資料,其中贊揚中國模式和制度,說中國的執政集團進步,無私,團結,而美國實行兩黨政治,人民受災。這些說法和教材資料引起香港輿論嘩然。很多香港人說這是洗腦。
在書展第一天開講的有中國著名國際問題學者資中筠、她談的是人性、文化和制度。有聽眾請她評論洗腦問題,她說,香港人和大陸人受到的教育不同,香港長期受法治熏陶,自由度比大陸高得多,“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會有判斷力,沒那麼容易洗腦。我們當初(被)洗腦的時候是處於一種非常無知,而且非常特殊的情況下。”
曾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所長的資中筠說,現在中國已經國際化了,香港的國際化程度更高,所以難以被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