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7日的香港書展星期二閉幕,主辦單位錄得今年破紀錄的104萬入場人次。書展前有香港傳媒報道,北京駐港機構中聯辦間接控制香港最大型的「三中商」書店及出版社,壟斷香港的出版、發行以及書籍零售。有市民及政團在書展期間到場抗議「三中商」壟斷,呼籲市民罷買。有讀者表示,香港差不多被中國的共產文化入侵,估計有關反共的書籍可能會消失,響應罷買「三中商」,支持香港本土的出版社。
第29屆香港書展星期二(7月24日)正式閉幕,主辦單位香港貿易發展局公佈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書展入場人次達104萬,打破歷屆紀錄,較去年的接近100萬人次增加4%,人均消費約104美元,與去年相若。
三商壟斷影響香港獨立出版社
香港電台今年5月底,書展開幕前大約兩個月,播出一集探討「三中商」的電視新聞專題。內容提及北京駐港中聯辦透過中國的「廣東新文化事業發展」,間接控制香港三聯、中華、商務,即是「三中商」三大書局和出版社,壟斷香港的出版、發行以及書籍零售。
「三中商」壟斷引起香港各界關注,亦成為今年書展的傳媒焦點之一。連續20多年參與香港書展的參展商、出版政論及香港本土文化書籍為主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該公司成立30年以來,一直以「香港人的出版社」作為定位,他認為「三中商」的壟斷,對他的公司以致香港獨立的小型出版構成一定的壓力。
彭志銘說:絕對有壓力的,因為它可以不入你的一些書,去操控你的經濟動脈,你的生存空間小了,你就自不然有一些書你就會好考量,就同以前不同,以前你甚麼書都「夠膽」出,或者以前你甚麼書都可以出,現在你如果真的一盤生意的話,你就避免你有麻煩。
本土出版商指構成白色恐怖
彭志銘表示,據「三中商」披露的數據顯示,它們的書店佔據香港總售書量的8成,很多小型出版社會擔心出版某些書籍得罪「三中商」,因為它們決定那些書可以在「三中商」的書店上架。
彭志銘又表示,「三中商」亦會對香港小型的獨立書店構成經營壓力,因為如果小型獨立書店出售一些「三中商」不滿意的書籍,可能會暫停供貨,而「三中商」亦是壟斷香港的書籍發行及物流,對香港的出版及書籍零售構成全方位的「白色恐怖」。
彭志銘說:其實有一種白色恐怖,或者一種寒蟬效應,很擔心或者入了某一本書,就會被人打小報告,然後又不供其他的貨給它。如果你(三中商)佔了8成的書都是你們的時候,它不供貨給你(小型書店),你賣甚麼呢﹖這個令到出版的空間、銷售渠道的空間,或者甚至乎大家讀者閱讀的空間都會很窄,不只是我們有壓力,連讀者看的書都已經被檢訂過,你的思維是被人帶著來看的,其實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小型出版社靠書展網購突圍
彭志銘表示,不會懼怕「三中商」的壟斷,仍然會堅持出版一些被中共認為是敏感的書籍,例如今年出版《反共》、《排華》兩本新書。他坦言每年參與香港書展,直接將書籍賣給讀者,加上近年網購也成為賣書的主要渠道,可以在「三中商」的壟斷中突圍而出。
彭志銘表示,他的書展攤位今年以「讀書養氣」為主題,希望讀者透過讀書能夠有修養,包括很多不同的「氣質」,例如豪氣、義氣、文氣,每個人可以找到心底裡最好的「氣質」去學習,希望不要「生氣」及「戾氣」。彭志銘又表示,該公司成立30年來,見證香港言論及出版自由不斷被收窄。
彭志銘說:敢言是我們的傳統,我未變過,30年前沒有這些問題(「三中商」壟斷),1988年我們很開心的,我們做甚麼都得,我們那些書、我們出《老懵董》(諷刺前特首董建華),鍾意去那被賣都得,三聯(書店)都有賣,但不知是近這十年八載,它們那些獨裁主義抬頭而已。
80後香港作家撰寫反共排華新書
香港80後作家林匡正,繼去年書展出版《獨立》和《革命》兩本關於美國及新加坡獨立,以及有關法國大革命、辛亥革命及茉莉花革命的書,今年出版《反共》及《排華》兩本新書。
林匡正表示,這兩本新書是探討過去幾百年來世界各地的反共及排華的歷史,包括過去百多年資本主義陣營與共產主義陣營的對抗,1970年代越共與中共的歷史等,而排華的歷史就追溯到幾百年前的宋朝,以致最近很受關注的「新黃禍」。
林匡正表示,近年在「三中商」的壟斷下,香港很少作家願意寫有關中共負面的題材,他坦言自己亦感受到壓力,去年的著作《獨立》和《革命》兩本書都不能夠在「三中商」的書店上架。
憂慮書展空間亦會被收窄
林匡正認為,「三中商」的壓力是來自更高層的北京,而香港保安局根據警方建議,上星期二(7月17日)突然引用《社團條例》,以保障中國國家安全為理由,考慮取締主張港獨的香港民族黨,林匡正表示,反映香港言論自由的紅線不斷被收窄,他對於寫作自由的前景亦表示悲觀。
林匡正說:很多譬如你想從政的,都盡量去避免或者有些表態我不是支持港獨,不過我認為香港可以討論,因為其實見到那條線是一直後退,令到有些白色恐怖出現,很多譬如你從政也好、出版商、書商都會自我審查,其實這個情況就已經是愈來愈差了。
對於近年香港書展專門售賣政治書籍的參展商愈來愈少,出現「去政治化」的現象,林匡正認為,參展商走香港傳媒「自我審查」的路線,他擔心時政書籍以及小型出版社,在香港書展的空間都會被收窄。
林匡正說:平時都要靠出面的大書局(銷售),其實都想「陰乾」這一類型(時政)的書,書展差不多是唯一的方法,除了二樓的書店,但我都見到譬如你書展的成本愈來愈高,你那些細的出版社永遠都(被安排)不是太靚的位置,這些我可以說是無形之手,其實會令到還是敢出版,或者敢做自己的出版社的生存空間愈來愈小,這個我覺得是相當悲哀的。
獨立書店亦受三中商壟斷影響
香港書展參展商、樂文書店負責人林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近年兩岸三地的出版業都不斷萎縮,除了電子書興起,最主要是年輕人很少看實體書,差不多被智能手機佔據所有的空閒時間。
林小姐又表示,過去幾年中國大陸讀者到香港書展購買禁書的熱潮也消失了,尤其光顧她攤位的陸客不多,估計是因為她不是以出售政治書為主。
作為二樓獨立書店的負人,林小姐表示,「三中商」對她的書店提供貨源都很好,但是在壟斷下仍然對香港的出版業有一定的影響。
林小姐說:但是所謂壟斷來說,任何行業都必然的,你想想當很多大店它有很多分店的時候,它有自己入書、賣書的宗旨,小店不斷萎縮的時候,所有出版界的人就會限於大店,即是惠康、百佳,惠康、百佳拿你的貨你就OK,惠康、百佳不拿你的貨你就慘了,你去那裡賣呢﹖出版業就慘了,我怎樣出書呢﹖你這個是有問題,跟著惠康、百佳壟斷了,其他小店是不是很辛苦經營呢﹖我們就是這種(書店)。
市民書展快閃示威籲罷買三中商
對於「三中商」壟斷,多名市民穿上「罷買三中商、咪益中聯辦」標語的白色T恤,在書展期間到「三中商」的攤位「快閃」示威,呼籲香港市民罷買「三中商」。有參與示威的人士接受香港傳媒訪問表示,希望民間可以舉辦多些小型書展,讓市民了解及接觸更多在大型書店無法上架的書;而「快閃」示威時並無受到書展保安阻止。
在書展光顧一間本土出版社的香港市民黎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已經很多年沒有參觀書展,今年因為不想被中聯辦、三中商壟斷,特別參觀書展並光顧香港本土的出版社,購買有關廣東話及香港本土文化的書。
黎小姐又表示,三中商的書展攤位裝飾得很吸引,令一般讀者不容易察覺其實背後有北京操控及審查出售的書籍。
黎小姐說:因為看到一些報道,近來看得更清楚、更多報道看到這些小型的,本土的(出版社)更難經營,要支持吧。
黎小姐又表示,有帶同子女參觀書展,希望培養他們從小閱讀實體書,因為「書是有溫度的」,實體書不能被電子書取代。
港人母子支持本土出版社
16歲今年暑假後升讀中學5年級的中學生Harris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今年參觀書展,特意光顧還有出版敏感議題書籍的本土獨立出版社,購買《反共》及《排華》這些他有興趣的書籍,他認為這些書籍是「三中商」不會出版及售賣的書。
Harris說:因為感覺香港差不多被中國的共產文化入侵,這些話題的書籍應該在之後的10年20年都應該會愈來愈少,甚至被人禁制,趁現在可以看快些去買。
Harris的媽媽劉小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她亦希望支持香港本土的出版社,在中國大陸出生的她,亦希望香港可以保持一國兩制下的言論及出版自由,她認為這方面很重要。
劉小姐說:現在大陸的封閉及倒退很嚴重,如果無了香港這個相對地自由、新聞及言論自由,無了這個真的完全是一個黑屋,一些光線都透不入,香港作為一個窗戶,不過這個窗戶正在關上,變得愈來愈小,但最少仍然開放,所以我覺得支持本地(獨立出版社)很重要,真的要支持本地的獨立出版社。
香港眾志亦有在書展期間到場示威,抗議「三中商」壟斷,希望提醒讀者,其實同一本書,有機會可以係其他攤檔找到,平時亦可以光顧本地小書店,做個精明讀者,「唔係一個唔覺意,就益左紅色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