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專家:中國可通過監測及飲食變化減少甲烷排放


資料照:中國山西省河津市的一座煤炭加工廠釋放的濃煙。 (2019年11月28日)
資料照:中國山西省河津市的一座煤炭加工廠釋放的濃煙。 (2019年11月28日)

一些專家向美國之音表示,數據監控和人類飲食變化是中國可以用來減少其甲烷(沼氣)排放的一些方式。

專家:中國可通過監測及飲食變化減少甲烷排放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25 0:00

據全球甲烷追踪器(Global Methane Tracker)的數據,中國去年排放了58.3立方噸的甲烷。中國沒有簽署2021年格拉斯哥全球氣候大會COP26首次提出的“全球甲烷承諾”。這一承諾要求將全球甲烷排放量從2020年的水平,到2030年減少30%。

作為一種溫室氣體的甲烷,是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四分之一的因素,對全球的增溫潛勢是二氧化碳的80倍。

中國最近的有關甲烷的數據來自2014年。該數據顯示,中國將近一半的甲烷排放來自電力行業,其次是農業。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在埃及舉行的2022年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表示,中國起草了一個行動計劃,力爭控制甲烷排放,聚焦石油及天然氣、農業和都市垃圾管理。

他說,中國將不得不改善其定量甲烷排放。這一評論與非政府組織“全球甲烷樞紐”的首席執行官馬塞洛·梅納(Marcelo Mena)的說法吻合。梅納是智利前環境部長。

梅納向美國之音表示,“(甲烷)數據有時來自基本的文字審核,不一定與觀察的一致。如果那個信息不完整,將很難實際上製定可信的減排方法。”

梅納建議使用遠程感應從高空及地面測量排放。設在慕尼黑的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今年出版的一篇文章說,科學家估計,中國甲烷的排放量比中國的官方數據高出2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環境健康及工程助理教授斯考特·米勒( Scot Miller )表示,隨著美國與中國在COP27上恢復氣候問題的討論,在監測甲烷排放上的科學合作可能是一個關鍵領域。

他對美國之音說,“從太空監測排放的技術,仍在改進和發展中。一個可以合作的實際領域是將科學專業知識合力,探索出我們如何能夠最有效地利用這些衛星觀測,以及我們如何繼續幫助大幅度推進這一技術的方式。”

米勒的研究發現,中國從2010到2015年的煤礦甲烷排放每年都有上升,令中國那一階段的減排政策實際失效。由於中國一半多的電力仍舊來自燃煤的火力發電,其與煤炭相關的甲烷排放持續高企,相當於全球航運行業的碳排放量。

全球能源檢測(Global Energy Monitor)的報告表示,中國去年的能源危機令當局提升煤炭供應,開采了4070立方噸,估計向大氣層排放了250萬立方噸的甲烷。

廢棄的煤礦是煤炭甲烷排放的另一個來源。

米勒說,“我們不知道來自那些煤礦的甲烷排放是多少。”

據2021年的一項研究,來自廢棄煤礦的甲烷排放增長預計將比仍在作業的煤礦要快很多。目前,最有效的封閉煤礦、防止甲烷洩漏的方式是緩慢地灌水。但是當地媒體報導說,中國沒有處置廢棄煤礦的機製或政策。

中國在力爭轉換到更清潔能源的方式,一直是擴大天然氣的使用,作為煤炭的替換。但是,最近的一個研究顯示,使用天然氣所帶來的碳排放減少可能被甲烷洩漏所抵消。

農業是中國第二大甲烷排放來源,主要是牲畜消化、排泄和水生植物。在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發布的來自“改變市場基金會”( 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和“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的報告說,15家奶牛和肉類公司的甲烷排放總量要超過俄羅斯全國的排放。

“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農村及氣候戰略主任本·列利斯頓(Ben Lilliston)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和消費國,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變市場基金會”的項目主任烏班妮克(Nusa Urbancic)在接受美國之音視頻採訪時說,要減少甲烷排放,“解振華建議使用沼氣,所以要建設沼氣工廠來處理這些巨大農業運作產生的肥料。”

她說,“我們的關切一直是,這有可能進一步獎勵加緊進行這類的運作。如果你建設巨大的沼氣工廠,你就需要更多的肥料。這可能將你鎖進這個工業化牲畜生產體系,而我們堅信這實際上是需要廢除的。”

烏班妮克表示,人類的消化變化能夠帶來糧食生產變革,能夠最終減少甲烷排放,而不是使用沼氣。

她說,“我們應當放棄產生高碳排放的肉類和奶製品,轉向更健康的飲食。在這里中國實際上有一個機會,是吧?它能提供更多的革新,建立更可持續性的生產系統,你可以從豆類、扁豆類和其他基於植物的物質中生產蛋白。”

這裡需要中國的承諾。列利斯頓說,“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要達到全球甲烷承諾所列出的到2030年減少30% 排放的目標,將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2022年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講話。 (2022年11月8日)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2022年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講話。 (2022年11月8日)

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解振華在埃及舉行的2022年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表示,中國起草了一個行動計劃,力爭控制甲烷排放,聚焦石油及天然氣、農業和都市垃圾管理。

他說,中國將不得不改善其定量甲烷排放。這一評論與非政府組織“全球甲烷樞紐”的首席執行官馬塞洛·梅納(Marcelo Mena)的說法吻合。梅納是智利前環境部長。

梅納向美國之音表示,“(甲烷)數據有時來自基本的文字審核,不一定與觀察的一致。如果那個信息不完整,將很難實際上製定可信的減排方法。”

梅納建議使用遠程感應從高空及地面測量排放。設在慕尼黑的歐洲地球科學聯合會(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今年出版的一篇文章說,科學家估計,中國甲烷的排放量比中國的官方數據高出2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環境健康及工程助理教授斯考特·米勒( Scot Miller )表示,隨著美國與中國在COP27上恢復氣候問題的討論,在監測甲烷排放上的科學合作可能是一個關鍵領域。

他對美國之音說,“從太空監測排放的技術,仍在改進和發展中。一個可以合作的實際領域是將科學專業知識合力,探索出我們如何能夠最有效地利用這些衛星觀測,以及我們如何繼續幫助大幅度推進這一技術的方式。”

米勒的研究發現,中國從2010到2015年的煤礦甲烷排放每年都有上升,令中國那一階段的減排政策實際失效。由於中國一半多的電力仍舊來自燃煤的火力發電,其與煤炭相關的甲烷排放持續高企,相當於全球航運行業的碳排放量。

全球能源檢測(Global Energy Monitor)的報告表示,中國去年的能源危機令當局提升煤炭供應,開采了4070立方噸,估計向大氣層排放了250萬立方噸的甲烷。

廢棄的煤礦是煤炭甲烷排放的另一個來源。

米勒說,“我們不知道來自那些煤礦的甲烷排放是多少。”

據2021年的一項研究,來自廢棄煤礦的甲烷排放增長預計將比仍在作業的煤礦要快很多。目前,最有效的封閉煤礦、防止甲烷洩漏的方式是緩慢地灌水。但是當地媒體報導說,中國沒有處置廢棄煤礦的機製或政策。

中國在力爭轉換到更清潔能源的方式,一直是擴大天然氣的使用,作為煤炭的替換。但是,最近的一個研究顯示,使用天然氣所帶來的碳排放減少可能被甲烷洩漏所抵消。

農業是中國第二大甲烷排放來源,主要是牲畜消化、排泄和水生植物。在全球氣候大會COP27上發布的來自“改變市場基金會”( Changing Markets Foundation)和“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Trade Policy)的報告說,15家奶牛和肉類公司的甲烷排放總量要超過俄羅斯全國的排放。

“農業與貿易政策研究所”的農村及氣候戰略主任本·列利斯頓(Ben Lilliston)通過電郵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肉類生產和消費國,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改變市場基金會”的項目主任烏班妮克(Nusa Urbancic)在接受美國之音視頻採訪時說,要減少甲烷排放,“解振華建議使用沼氣,所以要建設沼氣工廠來處理這些巨大農業運作產生的肥料。”

她說,“我們的關切一直是,這有可能進一步獎勵加緊進行這類的運作。如果你建設巨大的沼氣工廠,你就需要更多的肥料。這可能將你鎖進這個工業化牲畜生產體系,而我們堅信這實際上是需要廢除的。”

烏班妮克表示,人類的消化變化能夠帶來糧食生產變革,能夠最終減少甲烷排放,而不是使用沼氣。

她說,“我們應當放棄產生高碳排放的肉類和奶製品,轉向更健康的飲食。在這里中國實際上有一個機會,是吧?它能提供更多的革新,建立更可持續性的生產系統,你可以從豆類、扁豆類和其他基於植物的物質中生產蛋白。”

這裡需要中國的承諾。列利斯頓說,“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要達到全球甲烷承諾所列出的到2030年減少30% 排放的目標,將是非常困難的。”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