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週五(2月28日)在新德里表示,歐盟正在探索與印度建立安全和防務夥伴關係;此外,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和歐盟已同意推動今年達成自由貿易協定。
馮德萊恩在歐盟委員會官員與一些歐盟國家領導人的陪同下,星期四抵達印度進行為期兩天的訪問。正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之際,布魯塞爾和新德里將明確雙邊可以更加緊密合作的關鍵領域,作為其戰略夥伴關係一部分,以及規避與美國關係惡化的風險。
歐盟代表團旨在深化與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的外交和貿易關係,並希望就應對中國在亞太地區影響力日益加劇、建立有韌性的供應鏈、包括人工智慧(AI)在內的新技術管理等歐、印雙方皆關切的問題上找到共同點。
“我可以宣布,我們(歐盟)正在探索未來與印度建立安全與防務夥伴關係,類似於我們與日本和韓國的伙伴關係。”馮德萊恩星期五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表示。
“這將有助於我們加強應對共同威脅的工作,無論是跨境恐怖主義、海上安全威脅、網路攻擊,還是我們看到的新現象:對我們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她補充道。
歐盟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十年來雙邊貿易額成長了約90%。根據布魯塞爾統計,2023年歐盟與印度的商品貿易額為1,240億歐元(1,300億美元),佔印度貿易總額的12%以上。
印度市場為國防、農業、汽車和清潔能源等產業提供了許多機會。然而,在印度高關稅的保護下,目前該國僅佔歐盟商品貿易的2.2%。
歐盟正在推動達成與印度的貿易協議,以降低汽車、烈酒、葡萄酒和其他產品的進入門檻。
同時,新德里希望歐盟在清潔能源、城市基礎設施和水資源管理等領域加大投資。莫迪一直在推動外國企業在印度當地成立合資企業,並針對技術專業人員制定更簡化的移民政策。
馮德萊恩表示,困難時期為印度和歐盟的合作提供了巨大機遇,兩位領導人已同意推動今年達成自由貿易協定,“歐盟與印度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將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這類協議。”
“在一個存在勢力範圍和孤立主義的世界裡,我們雙方都會蒙受損失;在一個存在合作與共同努力的世界裡,我們雙方都會從中獲益。”她在與莫迪會談前表示。
“但我相信,這種現代版的大國競爭也是歐洲和印度重新構思夥伴關係的機會。”
她呼籲達成一項“雄心勃勃”的貿易和投資協議,涵蓋從電池、製藥到半導體、清潔氫和國防等產業。
印度與歐盟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停滯八年後,於2021年恢復,目前涵蓋從投資保護到地理標示等議題。先前,由於新德里不願降低部分領域的關稅、歐盟也不願放寬對印度專業人士的簽證限制,協議已延後多年。
歐盟希望印度降低對進口車、威士忌和葡萄酒所徵收超過100%的關稅,印度則尋求讓其廉價藥品和化學品可以更容易更多地進入歐盟市場,並希望歐盟降低對印度出口紡織品、服裝和皮革製品的關稅。
印度也反對歐盟提出的2026年1月起對鋼鐵、鋁和水泥等高碳產品徵收20%至35%關稅的提案。
“除非印度同意大幅削減汽車和其他可能打擊國內產業的產品關稅,否則完成自由貿易談判將並非易事。”德里智庫全球貿易倡議(Global Trade Initiative)的創始人、印度前歐盟貿易談判代表阿賈伊·斯里瓦斯塔瓦(Ajay Srivastava)表示。
“歐盟也必須向印度產品開放市場,並滿足印度對資料安全和簽證的要求。”斯里瓦斯塔瓦說,並表示為了開展實質合作,歐盟應該承認印度是一個資料安全的國家。
馮德萊恩和莫迪的會談預計也將討論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