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聿文視界:北京不裝了 以「公道」面目偏向巴勒斯坦


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博雷利(Josep Borrell)。 (2023年10月13日)
中國外長王毅在北京會晤到訪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博雷利(Josep Borrell)。 (2023年10月13日)

編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 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 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VOA

聿文視界:北京不裝了 以「公道」面目偏向巴勒斯坦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0:45 0:00

以哈爆發戰火一週多來,中國官方的立場和態度發生了微妙的改變,從原先試圖保持中立到公開偏向巴勒斯坦。 北京無疑知道這樣做會引起以色列的不滿,然而,與其得罪巴勒斯坦及其背後的中東阿拉伯國家乃至整個穆斯林世界,不如得罪以色列,這大概是北京出於地緣政治考量而轉變態度的因素。

北京一貫的與稀泥

北京對這場衝突表現得比對以往歷次以巴衝突都積極主動得多。 這既是因為這場衝突的慘烈程度和規模超過以往,哈馬斯以恐怖突襲的方式對以色列平民無差別的濫殺導致即使有人想為它辯護,也無法公開支持這種行為。 而以色列的報復強度也讓國際社會擔憂衝突失控,造成更多人道災難,從而讓北京不能不有所反應;另一方面,也可看作北京試圖在中東謀取更大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以中國目前的體量和在全球的影響力,在以哈大規模的流血衝突發生後,想置身事外是不可能的。 但從北京一貫「和稀泥」、對衝突雙方都不得罪的外交表態看,外界能預期到它會怎樣回應。 果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次的發言顯得不溫不火,呼籲雙方保持冷靜克制,立即停火,保護平民,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落實“兩國方案”,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就像 對俄烏戰爭的表態一樣,表面上持一種中立立場。

然而,由於沒有譴責哈馬斯,這個表態不僅讓以色列有意見,並引起在中國訪問的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的批評,也讓很多中國公眾不滿,如果連哈馬斯這種刺殺平民的 行為都不進行譴責,你高舉的道德旗幟就沒有說服力。 意識到這個「失誤」後,外交部發言人在例行記者會、聯合國大使在安理會,中東問題特使在同有關國家官員的通話,以及王毅同巴西總統顧問、歐盟外長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中 ,都統一口徑,加上“中方反對和譴責一切傷害平民的行為”,但還是沒有公開點哈馬斯的名。 雖然在公眾看來,一般會把它理解成針對哈馬斯的譴責,但把它理解為針對以哈雙方也未嘗不可,因為以方對加薩的空襲和地面進攻也會造成平民傷害。 這就是北京不點哈馬斯名的「狡詐」之處,有意模稜兩可。

一天內既安撫以色列,又偏袒巴勒斯坦

假如說中國外交部門到此為止還試圖在以哈衝突和以巴問題上維持一個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場,並試圖緩解以色列的某種不滿——在中國官方公佈的中東問題特使翟雋12日 同以色列外交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副總司長哈帕茲的通話中,後者“介紹了以方對當前以巴局勢的看法和立場,並表示以方將全力保護在以境內的中國公民” ,這麼少的文字訊息量,可見以色列對中國對以哈衝突的表態是很不滿的,故而才有翟雋對哈帕茲說的下面這段話:「中方在巴勒斯坦問題上沒有私利,始終站 在和平一邊,站在公平正義一邊。中方真誠希望以巴雙方和平共處,願同國際社會一道勸和促談,為實現和平創造條件”,顯然,翟雋在此有安撫以色列之意,怕以色列 誤解中國站在巴勒斯坦這邊。

那麼,北京其實也是在同一天改變了前幾天對以哈衝突表面上的中立角色,而站在巴勒斯坦一方。 這表現在王毅12日同巴西總統顧問的通話中。 王毅指出,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癥結在於一直沒有還巴勒斯坦人民一個公道。 這次衝突以極為慘烈的方式再次證明,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的出路在於盡快恢復真正的和談,實現巴勒斯坦民族的正當權利。 這段話出現的“一個公道”、一個“正當權利”,就把北京真實的立場展露無疑。

此後兩天,王毅在會見歐盟外長博雷利,以及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通話,還有中國特使集體會見阿拉伯國家駐華使節和阿拉伯國家聯盟駐華代表處負責人,對以哈衝突的 標準表述變成,「中方反對一切傷害平民的行為,譴責一切違反國際法的做法」。

後者無疑指向以色列。 事實上,王毅和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的通話,就明確表示,以色列的行為已超越自衛範圍,應認真傾聽國際社會和聯合國秘書長的呼籲,停止對加薩民眾的集體懲罰。 不僅如此,他和博雷利會見時,公開質疑以色列,為巴勒斯坦呼籲,“以色列有建國的權利,巴勒斯坦同樣有建國的權利,以色列人得到了生存的保障,巴勒斯坦人的生存誰來關心?”

至此,北京對這次以哈衝突的表態不再遮掩,不再顧忌以色列的反應,它的天秤已經滑向巴勒斯坦,儘管王毅在記者會上依然強調,中方將繼續站在和平一邊,站在 公道一邊,站在國際法一邊,站在大多數國家的共同願望一邊,站在人類良知一邊,但他的立場非常清晰。

北京出於自身需要挺巴勒斯坦

北京在態度和情感上偏向巴勒斯坦,其實也不難理解。 因為北京向來在以巴問題上是支持巴勒斯坦的,而此次衝突發生後,民間雖然有很多人支持以色列,然而站在巴勒斯坦一邊的更多,甚至有很多人還同情哈馬斯,明里暗裡支持 哈馬斯,為哈馬斯的恐襲行為辯解。

當然,細究起來,北京的拉偏架,有以色列終於對加沙發動地面清剿哈馬斯(即王毅口中「超過自衛範圍」)的原因,或許還有以色列之前在新疆問題上附和西方的原因, 但根本上取決自身戰略需要。

北京的外交支點在第三世界即全球南方國家,一向以發展中國家代言人自居,號稱支持弱小民族和國家,把自己塑造成正義的力量。 這是北京的外交敘事,它限制了其外交立場,當衝突雙方一方被認為已開發國家,另一方被認為是貧窮落後國家時,北京的情感和立場就自然偏向後者。 雖然中國後來經濟力量強起來了,現已被國際社會看成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強權,但北京依然不改這個立場和外交敘事。 在北京看來,這是國家利益所繫,尤其在美中對抗的當下,北京需要緊緊抓住全球南方國家,對抗美國及其西方盟友。 而以色列也是美國西方盟國的一員,儘管它和中國的關係向來不錯。

2017年3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談前握手。 (路透社)
2017年3月21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會談前握手。 (路透社)

在北京的全球戰略中,中東又是重要一塊,不僅它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資源對中國重要,對一帶一路的成敗也很重要。 相對南亞、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區,中東多數國家有錢,是一帶一路理想的推銷地。 它的缺點就是不太平,不僅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矛盾很深,經常發生衝突,在阿拉伯國家之間,也是打來打去。 以前中國實力不強,在中東沒有龐大經濟利益,這種動盪的局面對中國影響不大,但在中國的經濟力量大舉進入這個地方後,就需要一個穩定的地緣政治環境。 只有這樣,中國的經濟力量才能進一步深入支配中東。

除此之外,中東是穆斯林國家相對集中的地區,搞好和這些國家的關係,有利中國的西北安全。 此乃北京在今年開始發力促成沙伊復交並打算撮合以巴和解的利益動因。 以巴和解,中東和平,是符合中國在中東的長期利益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北京不會反對美國主導的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關係的正常化,當然它更希望以沙關係正常化由它來促成。

然而,以哈這次衝突看起來會重新把中東拖入戰火,這顯然有損中國在中東的長期利益。 雖然衝突由哈馬斯挑起,北京按理應站在以色列一方才合邏輯,不能因以方是強者就偏向巴方,可由於前述原因,再加上美國已表態全力支持以色列,北京就只 能得罪以色列,試圖兩頭討好是不可能的。 北京要做的是把自己的行為塗上一層公道的光環。

從王毅和中東問題特使翟雋這幾天密集會見或同包括聯合國、歐盟、阿盟、挪威等在內的相關各方通話來看,北京已做好了進場調停這場衝突的準備, 近期它也將派特使訪問中東,這比外界估計的都要早。 但儘管北京選擇好了拉偏架,它的調停能有多大成效讓人存疑。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