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馬來西亞“513事件”遭歷史洪流埋沒 華裔導演誓拍電影拒絕遺忘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戲班班主在亂葬崗唱戲。(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戲班班主在亂葬崗唱戲。(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過了半世紀的政治殺戮災難要在講求穩定的社會中重新被提起引發關注,從來不易。一位馬來西亞華裔導演卻帶著“天真”,排除萬難拍攝“五月雪”,將1969年5月13日發生的白色恐怖搬上銀幕,而且更“奇跡”地成功通過電影檢查,將於本月在該國上映,讓這段黑暗歷史重見天日。

馬來西亞1969年“513事件”流血衝突 華人死傷人數遠高馬來人

發生於1969年的“513事件”對很多馬來西亞人來說,都是一件悲痛的事情。根據維基百科介紹,馬來西亞聯邦反對勢力在該年1969年舉行的第三屆全國選舉中獲得50.9%的得票率,第一次超越聯盟政府(國民陣線前身)。反對黨在當年的5月11日進入首都吉隆坡慶祝勝利並且遊行;一些巫統的激進黨員感到憤怒,舉行反示威。5月13日,兩派人馬在街頭短兵相接,最終演變成為流血大暴動。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在5月15日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其後,政府官方解釋事件主因是馬來人與華人之間的種族衝突所致,當時各族裔間的政治與經濟能力存在很大差異;但部份華人卻認為這次事件是馬來人針對華人所展開的屠殺行動。這次血腥的種族衝突導致了多人死亡和受傷;在華人佔多數的地區,華人死傷人數遠高馬來人。

華裔導演張吉安拍攝 “五月雪”望國民拒絕遺忘 陪伴國家成長

事件隨著歲月消逝而漸漸淡忘,此後該國的大選期間,也偶有政治人物提醒選民,要在投票時小心選擇候選人,避免“513事件”的重演。

"五月雪"影片劇照 - 小時候阿英常常跟著母親去看大戲(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小時候阿英常常跟著母親去看大戲(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對於在“513事件”逝去的無辜受害者以及其家屬的境況,馬來西亞社會上多年來也有學者、社會工作者在默默研究與關懷,希望貢獻一分微薄力量。但他們被重新關注,讓社會正視討論,甚至是讓國際社會去重新認識這事件,始終還是要等待一位充滿“天真”的華裔導演 - 張吉安(Chong Keat Ang)的出現。這位人生歷程充滿傳奇的導演分享,他這次拍攝得獎的“五月雪”,本身就是希望國民拒絕遺忘,只有這樣才能陪伴國家一起成長。

電影專科畢業後17年 才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

張吉安導演最近接受了美國之音中文部的視頻訪問,娓娓道來他如何在年青時參與社會抗爭運動,以至偶然發現了“513事件”亂葬崗後,一直堅持等待死難者家屬,用電影的方式訴説他們的故事。細看這位導演的人生歷程並不一帆風順,在修讀電影專業後,等待了17年之久,才有機會讓他發揮知識所長,開始拍攝電影生涯,當中經歷了失業、遭遇汽油彈襲擊等不爲人知的惶恐一面。

這位快將50嵗的導演首先對記者回顧說,在他年青畢業後,他從事的是記者、實地調查、社區關懷與電台主持等工作,在這段期間他纍積了相關經驗,使他日後機緣來到時,可以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地呈現在電影的表達手法中。

張吉安首先說:“所以前面的累積,就變成了我後來發覺到,這些我做的一些田野調查跟社區收集的這些文史資料,它其實好像沒有白費。它就變成我在寫劇本的時候,比如說我在寫社區,我在寫一些邊緣的一些人物,比如說那種所謂的所謂的邊緣人物,比如說老人家的故事,或者是一些社區,又或者是一些在社會當中被遺忘,一些邊緣的群體,這些都不是我去想像出來。”

一般外界認爲,張吉安的成名與講述馬來西亞“513事件”的“五月雪”影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早於“五月雪”上演及獲獎前,他已經於2017首次拍攝同樣講述“513事件”的社會性題材短片“義山”。這次嘗試為他帶來任職電台工作中的管理層不滿,認爲他觸碰到國家紅綫,對他提出警告,導致最後他辭退工作。

"五月雪"影片劇照 - 暴動當日,社區剛好上演大戲六月雪。(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暴動當日,社區剛好上演大戲六月雪。(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發現“513事件”亂葬崗觸動心靈 其後每年悼念日前後守候家屬

是甚麽促使這位導演這般執著非要拍攝“513事件”的題材不可?張吉安憶述了認識這段歷史傷痕的始末,訴說家中自小便認識到母親每逢在大選前便會著意叮囑購買團積糧食,害怕事件重演面臨戒嚴。最重要的轉捩點,就是在2009年4月因爲參與一家痲風病院的文物資料保存工作時,一位老院民告訴他後山位置,正是“513事件”的亂葬崗,從此觸動了他心靈深深之處。

張吉安說:“當時我們很意外,怎麽會有一個亂葬崗?然後一看,然後看那個日期,看了那個墓碑上面的一些字眼,原來,這就是‘513事件’的亂葬崗。但是問題是,因爲馬來西亞‘513事件’到現在,政府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去正視這段歷史,可是民間其實有很多學者,很多像做文史的,像我們做這種填表的,大家都各自在普通社區在做。其實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做,我們都在等待這個。每天有得做多少,就做多少,因爲這些老人家也慢慢的老去,甚至是離開了。”

"五月雪"影片劇照 - 當天戲班班長飾演竇娥。(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當天戲班班長飾演竇娥。(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自此後的十多年,張吉安在每逢“513事件”周年悼念日的前後,都靜悄悄地守候在這無名亂葬崗的山頭,希望親自説服低調前來拜祭無名墓碑的受害者親屬,讓他們說出受害家人遭殺害事件的始末,為他們記錄歷史。他自認那“天真”的想法,卻被現實潑了幾盤冷水,因爲大多數的受害者家屬年事已高,即使願意受訪,也不欲面對鏡頭,害怕白色恐怖重現。

“五月雪”入圍多項影展 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奪“火鳥大獎”最佳電影

2017年,一位家屬前來告知這無名山崗附近發現推土機,亂葬崗受到發展威脅。爲了應對這危機,張吉安決定趕快拍下有關“513事件”的“義山”短片,之後便離開了他任職長達12年的國家廣播電台。

承接著“義山”入圍第22屆南韓釜山國際釜影展Wide Angle競賽單元的氣勢,重回電影行業的張吉安決定寫下電影劇本,正式將開拍“五月雪”電影付諸行動。

“五月雪”電影橫跨1969年和2018年,敘述1969年的馬來西亞,一夜血染人寰的“513事件”,造成無數凡民下落不明,戲班班主“竇娥”慶賀拿督公神誕,吟唱酬神大戲“六月雪”,小女孩“阿英”隨母親台下賞戲,遠方火燒戲院、群眾暴動,父兄從此失蹤。2018年再逢大選,“阿英”遠嫁檳城後仍返回義山亂葬崗,想找回家人墳塚和記憶。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阿英瞞著丈夫到吉隆坡去找墳墓。(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阿英瞞著丈夫到吉隆坡去找墳墓。(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2023年,“五月雪”入選第80屆威尼斯影展平行單元“威尼斯日”國際競賽,並舉行世界首映。同年該片也被選為2023台北金馬影展開幕影片,於第60屆金馬獎入圍9項提名,為該屆入圍最多獎項的電影,並獲得最佳音效獎。今年2024年,該片奪得第4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華語組“火鳥大獎”最佳電影。

外國人懂得提起 “513事件”議題就不會消失

張吉安謙虛地說,他們製片劇組人員衝出馬來西亞到國外,將影片推銷至世界各地,目的簡單不過,就是希望外國觀衆知道馬來西亞在55年前曾經發生過這一殺戮事件。

張吉安說:“所以我覺得當一個議題被提起。那怕只是被提起,或者是被人家寫文章,外國人,我們覺得,這個議題它就不會消失,我們很怕這個議題,它從此就慢慢被淡忘。你只是看見任何歷史事件,最怕的就是自己國人慢慢淡忘。一旦被淡忘。我們這些所謂的幸存者,他們永遠也會被淡忘,就是那麽簡單。其實我們拍議題,我們就希望這個國家的歷史,不應該被淡忘,而應該被記住。”

馬來西亞國民重新認識“513事件” 意義在於關懷生還者

這種“出口轉内銷”的敘事模式,看在很多生活在海外而又關心中國民主的中國人眼中,看似有幾分相似。但爲何一件已經過去了半個世紀的歷史傷痕,卻要再度在馬來西亞國内被提起?這電影馬來西亞人來説又意義何在?張吉安回答說,事件雖然過了55年,但馬來西亞政府與社會大衆從來沒有真正處理過,淡忘它並非正途。

張吉安說:“它是我們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很重要的一段歷史,而且是很悲壮,很痛的一段歷史,很黑暗的一段歷史。當然以我個人能够做的,因為我還是以社區關懷的一份子,我常常做拍電影的時候,當然是一個導演,但是我拍電影的同時,當我要把這些議題放在電影的時候,我就會浮現另外一個身份,是社區關懷跟社會關懷的一份子,社會關懷的一份子該做的是甚麽?我們關懷的是這些活下來的,我們關懷的是这些還在歷史傷痕裏尋找他們家屬的這些老人家。”

不敢奢望“正義轉型”但求力所能及

既然是重要,但卻又未被政府真正處理過的一段悲壯歷史,張吉安導演是否胸懷大志,誓要用電影來推動“正義轉型”,希望借“五月雪”影片來鞭策政府正視議題,做出官方調查,了結它讓國民向前走?他卻又謙遜地表示自己一介平民,並非政治人物,談不上追求“正義轉型”,而且力所能及的實在不多。

張吉安不敢奢望“正義轉型” 但求力所能及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1:02 0:00

他解釋說:“因爲你想,要55年了,我們還在談,我們還在,因为這部電影上映而引起關注,原來可以拍這部電影來講這個事情,可想而知,我們接下來還有一條很漫長的路要走。我覺得我們個別,比如說,像我自己最近有遇到一個部長,我說你,你們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我們這些平民百姓,我充其量是只是一個導演,我只能拍一部電影,講一個關於家屬的故事來做一個觸發點。我的能力在於此,甚至我們身邊有一些民間組織,只能夠去,去把這個亂葬崗可以好好的保存下來。”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阿英終於找到亂葬崗卻找不到父親與哥哥的墓碑。(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五月雪"影片劇照 - 49年後阿英終於找到亂葬崗卻找不到父親與哥哥的墓碑。(圖片來源:SunStrong Entertainment 晟創娛樂)

不同宗教族裔對“513事件”取態不同 亂葬崗正名也存難度

要保存亂葬崗又談何容易?張吉安說,當牽涉到不同族群對“513事件”不同的理解時,即使是改一個名稱也是非常困難,如現在有些民間組織建議叫做“513墓園”,也并非所有國内民族能夠接受的。

張吉安說馬來西亞國民對“513事件”有不同理解 獎亂葬崗改名也非常困難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51 0:00

他解釋說:“它可能有一些衝撞性,然後可能要改名,也許叫做和平墓園之類的。所以馬來西亞這個國家,因爲我們是一個太多元的國家,我們多元民族,多元宗教跟信仰文化,每一個宗教、每一個信仰、每一個民族都有個別的思維去看待這段歷史。所以我覺得剛才你說到就是去了结這個讓大家的傷痛,復原,這件事情,是非常多方面的,可能比較有權力的政治人物去做這個所謂的解密,歷史的解密,真相的解密。”

在張吉安眼中,要達至歷史真相解密,不同民族了結這段歷史,和諧共處昂首向前邁進,確實是非常遙遠的事。不過,他承認,“五月雪”所牽起的漣漪關注,那怕是一小步,也是一個希望,希望為政治帶來一點點的改變,陪伴馬來西亞向前走一步。

他繼續說:“我們當然是希望,我們當然希望是走前,每拍一部電影,希望能够走前一步。對!那如果沒有辦法上映的話,我們也不是倒退,我們只是找一個出口去國外去參加其他影展,去其他地方國家放映。”

製作“五月雪”馬來西亞版本 消音片段留下歷史印證

不得不承認的是,縱使對一個電影工作者來說,爲了遷就市場或政府審查的需要,刪減戲份内容存在一定的委曲求存的意味。張吉安爲了“五月雪”能在馬來西亞家鄉上映,也承認製作了一個“馬來西亞”版本,而且這版本有很多的消音段落。但他强調,總不能因爲要消音而不做,消音版本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證。

他繼續說:“其實,這樣的一個版本,如果在10年20年後我們重看,我們可能會有很多感觸,為甚麽?也許我們以後不需要再消音了。可是它就變成了一個歷史的一個見證,一個證據。原來20年前我們連這個字都不可以,20年後我們重看給我們的下一代人,給我們的孩子在看的時候,他們,嘩!原來你們那一代人連講這個字都不可以,連出現這個畫面都要遮上,可能一个馬賽克,我覺得它,我們這個版本就是陪着這個國家留下一個當代的一個證據。”

“五月雪”成功送審 7月份在馬來西亞上映

最終,這個消音馬來西亞版本的“五月雪”也對這位面對現實的導演傳來佳訊 - 成功通過送檢,可以正式在7月份在馬來西亞全國電影院上映。這個看似夢境般的結果,對張吉安來説,實在是匪夷所思,始料不及。但更重要的是,這次通過當局的檢查,成功送審,意味著打開了禁忌缺口,日後同類型社會題材的政治性電影,至少也不一定是不能觸碰,不能開拍,導演要找投資者時,也不一定是碰到一鼻子灰。

他繼續說:“可是從我們能够跨前一小步這件事情來說,它好像變得好像很重要。對!我覺得意義在於,我覺得這部電影(能夠在馬來西亞)上映不是因爲可以讓大家看那件事情那麽重要,而是接下來能够幫助更多的導演的作品,想觸碰到一些社會議題,或者是一些敏感議題的时候,至少投資方覺得,我們可以考慮投資,也許可以上映。”

祖籍中國廣東開平的張吉安,除了是導演外,更是一名文化工作者,專注研究多種廣東的地方方言。除了今年初到香港領取獎項外,他以往多次到過香港,分享馬來西亞的保育文化經驗,對香港的歷史建築知識有一定了解。縱然“五月雪”電影在内容上看似與香港無關,但當中的敘事方式,也選取了香港一代女星芳艷芬在60年代演過的“六月雪”版本。張吉安琅琅上口的解釋說,這“地獄一片喪鐘響”,所說的就是銀幕上“前面這些人都是無辜的,我也是無辜的,我們無辜的人爲甚麽會被這些貪腐的人,這些獨裁的人所迫害。”

鼓勵獨立導演多拍社會題材電影 是否拍敏感議題並不重要

“五月雪”那拜祭亂葬崗的畫面,不期然令人想起在香港也出現過相同的畫面。自2019年香港反修例運動過後,每年的清明與重陽時節,皆有一些市民自發到新界偏遠的沙嶺公墓,到一些沒有名字的墓碑獻上鮮花或焚燒祭品拜祭。這些少數的市民相信,當年社會運動期間有不少年青人被香港政府殺害,特別是當年警察8月31日在太子地鐵站内涉嫌打死人,以至這些受害者消失於無名公墓中。不過,香港警方也早於當年9月初已斷言否認,指出該等言論是惡意“捏造謠言,還指示威者破壞社會安寧,行為嚴重影響公共服務,為保障市民安全,警方會果斷執法。”

對於這段不能獨立証實真偽的歷史,仍在香港生活的獨立電影工作者若要以它作爲題材,是否要如張吉安一樣,要等待55年才有機會拍成電影引起關注?張吉安導演沒有針對香港情況直接作出類比評論,但說他從來心底裏很佩服一些拍攝沒有市場但關心社會議題的獨立導演,他們是值得鼓勵,其存在也是太重要。

張吉安鼓勵獨立導演多拍社會題材電影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0:57 0:00

他繼續說:“拍不拍敏感的議題我覺得不重要,是先從社會議題,生活裡面,因為我覺得很多時候一個地方的政治變遷,政治的一些壓迫,它一定會顯現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我們的工作環境變了,我們跟孩子或者是父親跟孩子的想法不一樣 ,有衝突,这些都是大環境造成的,那我們可以去拍小的,因為懂的人就是從小的這種所谓的家裏邊,社區裏邊或者是學校引發的問題,我們自然而然我們就會想,爲甚麽造就這樣子的一個困境?肯定是大環境,肯定是整個,对乃至香港乃至整個國家家所造成。”

無悔年青時“天真”關懷社會 現以溫柔方式敘事分享經歷

是“天真”帶領著這位導演走過人生的上半場,他參與過社會運動,參與抗爭關懷社區,無怨無悔。現在接近50嵗準備走下半場之際,張吉安領悟到,現在不必激動處事,採取中庸之道,用“溫柔”的方式拍電影,就如“五月雪”一樣,不必展現殺戮暴力場面,也可以打動觀衆,牽起熱潮,達到自己想要的關注歷史事件的目的。

他說:“所以我們很佩服我們當年的天真,可是你現在50嵗了,很坦白說,我們已經步入人生的下半場了。所以,反而覺得,說人生下半場,倒不如,用人生前面的十多年、20年的天真所經歷的一切,把文字寫出来,寫本書也好,鼓勵更多年輕人,不要後悔當年做過的事情。然後,當然我的方式就是拍電影,把這種當年經歷的這種東西,然後就萃取了一些當年的、一些所看到的一些社會議題,然後變成了一些叙事的方式,把它拍出来,我没有後悔,只不過我覺得很慶幸,當年很天真,很勇敢去做這件事情。”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