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制衡中國打“台灣牌”?亞太國家對拜登的期望


大利亞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2+2部長會議,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達對台灣支持。(2020年7月28日)
大利亞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2+2部長會議,雙方在聯合聲明中表達對台灣支持。(2020年7月28日)
制衡中國打“台灣牌”?亞太國家對拜登的期望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58 0:00

中國在亞洲的咄咄逼人姿態已經引起許多周邊鄰國的擔憂,在北京通過國安法對香港實施強硬管理後,日本、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都對中國的擴張感到不安,一些美國的亞洲盟友擔心台灣成為中國下一個目標,希望拜登上台後能強化對台灣的支持以威懾中國。

一段時間來,中國軍機幾乎每日侵擾台灣西南空域,台灣空軍也施以驅離,但這種被稱為“灰帶”手法的消耗戰造成台灣軍事上的沉重負擔,也引起地區對中國軍事擴張及台海安全的擔憂。

日本盼拜登堅定挺台

這種擔憂,幾天前(12月25日)在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Yasuhide Nakayama)的路透社專訪中表露無疑,他的直言也和以往日本官方對台灣議題一向保持低調的做法極為不同。

他說,日本對中國“將其咄咄逼人的姿態擴大到香港以外的地區”感到擔憂,或者說,每一個人擔心的都是,中國的“下一個目標之一就是台灣”,但他至今還沒看到拜登在對台政策上的明確立場或宣示。

中山泰秀說,他希望能盡快聽到這個立場,以便日本就此在台灣議題上做應有的準備。他呼籲拜登,在對台政策上延續特朗普政府的做法,堅定支持台灣面對中國的侵略性姿態,因為“在亞洲有一條紅線,那就是中國和台灣,”他問:“在白宮裡的拜登,對於中國跨越這條紅線會有什麼反應?”

中山泰秀提出的問題正是近來美國政策圈辯論中的話題:華盛頓是否應該改變長期以來在台海議題上的戰略模糊政策,對北京明確宣示,一旦跨越對台使用武力的紅線美國將有所回應?

戰略模糊無法阻止北京動武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內閣官房副長官補兼國家安全保障局次長兼原信克(Nobukatsu Kanehara)說,無論美國是否採取模糊政策中國並不關心,“他們正在進行侵略台灣的戰爭準備,他們這麼做是因為那本來就是中國共產黨的目的,也是整個國家的目的。我們是否能阻止他們?現狀必須得到保存,台灣人民的意願非常重要。”

去年才卸任的兼原信克月初在美國智庫2049項目研究所一場視訊討論中指出,北京對台灣的思考邏輯是要“征服失去的領土”,這對中國是非常帶有情緒性的事情,但在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思想下,台灣人民的意願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們想要保存他們的民主自由,我們必須幫助他們。”

目前是美國亞洲集團(The Asia Group)駐日高級顧問,也是日本同誌社大學法學教授的兼原信克說,在美國的戰略模糊政策下,華盛頓與台北、東京與台北之間都需要溝通,他個人對不挑釁中國沒有意見,問題在於中國不僅沒有停止為戰爭做準備,而且還在加大這個準備,並沒有因為美國的戰略模糊而停止,因此當前重要的是,美日都應該表明不接受那個地區任何改變現狀的作為。

“如果模糊可以阻止他們做戰爭的準備,那麼我們就應該這麼做。但如果那隻是展現了我們的弱點,那麼我們就應該改變它。我們應清楚表示,我們不接受那個地區任何現狀的改變。 ”

武裝台灣威懾中國

作為美國在亞洲的重要盟友,日本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的直言也引起美國《華爾街日報》的注意,星期一即發表社評呼籲當選總統拜登加強武裝台灣以威懾中國。

社評說,中山泰秀已經表達出美國地區盟友對中國的擔憂,近來各種情勢發展都顯示,“在拜登任期內,中國對跨越110裡的台灣海峽發起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如果民主台灣的獨立性喪失,“那將是一場地緣政治的大地震”,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將決定性地轉向中國,亞洲國家也必須重新調整他們和美國的關係,這對全球安全與貿易都有重大影響。

社評提到,特朗普政府顯著地提升美國供應台灣的軍備,但中國很可能施壓拜登回到奧巴馬政府的寬容政策,“或許以氣候變化的承諾來作為誘餌。”此外,中國也會觀察拜登是否延續特朗普政府允許美國高層官員訪台的現行政策,這象徵美國對台灣自主的興趣。

社評認為,拜登不大可能毫不模糊地表達對防衛台灣的承諾,但中國在台灣周邊的威脅及軍事動作正在不斷增加,“如果拜登要讓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安心,台灣是他的第一個重大考驗。”

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庫馬爾·米甚拉(Sandip Kumar Mishra)說,中國在2020年的干擾行為越來越激起國際社會的公開表態,許多地區國家更認為,要與一個“決斷、不負責任及不透明”的中國共處非常困難,中國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不負責任處理方式、在香港實施新的國安法、與印度的邊境衝突,以及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的挑釁作為,都在加快地區對如何制衡中國的討論,“這些國家已經開始準備應對中國的'灰帶攻擊'與'戰狼外交'。”

抗衡中國道路通往台灣

目前也是和平與衝突研究所客座研究員的米甚拉,星期二在《歐亞評論》發表文章指出,由於中國這種不當行為引發各種反中國情緒,其最大受惠者就是台灣,“要對抗一個更自信的中國,幾乎所有道路都通往台灣”,例如美國與澳大利亞在今年的部長級會議中就做出關於支持台灣的聲明。

今年7月底,美國與澳大利亞在華盛頓舉行的外長和防長2+2部長會議(AUSMIN 2020)中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前所未有的以一段話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國務卿和部長們重申台灣在印太地區的重要角色,以及他們同台灣維持堅定非官方關係的意圖,並支持台灣在不要求以國家為資格的國際組織的會員身份。對於那些需要國家資格的國際組織,雙方也支持台灣以觀察員或嘉賓身份有意義參與。”

“美國與澳大利亞強調,最近的事件只會加強他們支持台灣的決心。他們也重申,任何台海分歧必須依據台海兩岸人民的意願,在沒有威脅或脅迫的情況下和平解決。他們也承諾,將強化與台灣進行捐助者之間的協調,以便對太平洋島嶼國家提供發展援助。

米甚拉指出,在中國的反對下,台灣自2017年以來就無法參加世界衛生組織的活動,現在有越來越多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和日本都在要求推翻這種情況,日本最大行政區北海道議會月初也通過一個決議案,敦促日本政府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在歐洲,102名歐洲議會成員及4名德國議員也在聯名信中表達對台灣參加世界衛生大會的支持。

印度要打台灣牌?

在印度,米甚拉說,過去幾個月來對台灣的正面友好氣氛也越來越強烈,許多人呼籲印度在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中應該打“台灣牌”,而印度與中國的邊境衝突,是驅動新德里重新考量對台政策的主要因素,因為印度認為,它對與中國的關係保持低調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因此,現在有普遍要求印度放棄遵守'一中'政策的呼聲” ,還有關於與台灣簽訂如新加坡和新西蘭與台灣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建議,對於沒有加入《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 RCEP)的印度來說,這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提議。

不過米甚拉也表示,雖然地區對中國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為台灣帶來巨大外交機會,但結構性的多重阻礙依然存在,包括中國的經濟誘因在內,這些障礙使許多國家不願與台灣有正式關係或提昇實質關係,目前的環境雖然對台灣有利,但要達到對台灣外交質量的改變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對於一些國家與台灣發展關係,北京當局仍然重申台灣是中國內部事務不容干預的立場,反對各國試圖打“台灣牌”來牽制中國。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星期三(12月30日)在年終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台海情勢嚴峻複雜,兩岸關係也面臨嚴峻挑戰,但黨中央在對台工作上仍然取得積極成效。

她說,北京當局已“針對島內'台獨'分裂活動和某些外部勢力大打'台灣牌',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重挫'台獨'勢力囂張氣焰,遏制外部勢力干涉,有力維護台海形勢總體穩定,服務了黨和國家事業全局。”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