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軍隊以志願軍的名義,“雄赳赳,氣昂昂”﹐分批跨過鴨綠江,參加歷時三年的韓戰。65年後的今天,美國之音《解密時刻》特別推出 《志願軍戰俘》特輯,再現他們的無奈與坎坷的人生。
之前我們播出第一集“戰地餘生”之一至之六﹐講到現在身在中國和台灣的志願軍戰俘天各一方,都感嘆往事不堪回首、人海戰術對火海戰術、四次戰役之後俘虜激增,沒有制空權被迫全線北撤、分散突圍其實是各自逃命。志願軍逃到深山老林,野菜充飢。
現在我們播出第一集之七,講志願軍彈盡糧絕之際,又遭受美軍的心理戰。
解說:為了瓦解志願軍散兵的意志,聯軍派飛機在包圍圈內的山嶺上空飛行,每天幾個架次,讓懂漢語的南韓女子或志願軍被俘人員直接向地面喊話,強調180師身陷重圍,繼續抵抗毫無意義,最好早日投降。聯軍也在地面架設高音喇叭,向著山谷發動心理戰。
劉純儉說:“你剛上小山坡上,美軍在上面講話了,先拿那個衝鋒槍打了一陣,然後我們那個排長說:‘把槍丟了,把槍丟了’。美軍在飛機的廣播講,就是說:我們有飛機,大炮,坦克,希望你們趕快投降。就這樣,講的是中文。”
解說:聯軍之前投放的傳單也產生了效果,不少志願軍人員本來就對到北韓充當炮灰感到不滿,眼下彈盡糧絕,見到聯軍傳單,聽說聯軍優待戰俘,還有飯吃,便向聯軍投誠了。
劉勁才說:“被俘就是因為沒有糧吃了嘛,沒有糧吃,大家就自己謀生路,謀生路那共產黨當官的就管不到你了,就自己找機會,那剛好聯軍又在丟傳單,我們就看那個傳單,就說對戰俘怎麼好、優待,就這樣子才找機會投誠聯軍的。”
張茂林(聯軍前線審問員)說:“一般的俘虜剛剛過來的時候,都是,至少大多數都是相當狼狽的,就像我剛才講的,有的根本沒有彈藥,因為他們補給的問題,有的根本沒有東西吃,他們所謂的炒面都吃完了,都沒東西吃。所以他們一過來的時候情形是滿狼狽的,但是同時也有很多人覺得這(下)好了,被俘了,反而好了,這下省著挨餓了。”
解說:聯軍的心理戰攻勢對陷入重圍的志願軍一個特殊群體效力尤其明顯,那就是前國民黨軍隊的起義人員。為了準備第五次戰役,毛澤東不得不從後方抽調部隊,填補戰場空缺。解放軍60軍就是從四川調來的,之前與起義的國民黨95軍剛剛合併,在成都的黃埔軍校第23期學員沒畢業就被60軍收編。由於成為共軍並非自願,而且不被重用,或者由於政治理念不同,很多前國軍人員,特別是軍官們,對中共已經心懷不滿,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選擇脫離。
周琇環(中華民國國史館研究員)說:“國軍舊屬的話,他就很希望投降。為甚麼呢?因為這些國軍舊屬被志願軍當作炮灰送到韓戰戰場上去的,他們自然就認為說,他一開始就主動想要投降。”
解說:無獨有偶,一些志願軍部隊進入北韓前也聽到風聲,說國民黨軍隊已經參加韓戰,這次前赴北韓是打國民黨。
韓軍審問員(美軍通訊兵1950年11月9日拍攝的志願軍戰俘審問影片)說:“你過來北韓,你們部隊長教你們甚麼呢?
李信林(Li Hsin Lin,志願軍40軍120師320團戰士,一次戰役被俘):部隊長他說,過北韓來,我們中國國民黨打到北韓,到北韓來他說是打國民黨。
問:你們部隊長說中國國民黨來到北韓,他是這樣說了?
李:說了。)”
解說:這樣說的目的可能是為了提振部隊士氣,因為解放軍剛剛在內戰中戰勝了國民黨軍隊,可對180師的起義人員卻適得其反。
劉勁才說:“因為那個時候就韓戰來就想,你不找生路,早晚是會死,那找生路就是因為聽到共產黨說台灣有兩個師在南韓參戰,那我們這樣子才有點希望,我算是主動投降,因為我有武器但沒有反抗。”
張茂林(聯軍前線戰俘審訊員)說:“有一部份人,他們根本就不是被俘,他們就是自己走過來,想辦法走尤其是原來是國民黨軍隊,他們就有一種心理,好像是共產黨把我們送來等於是把我們當炮灰啊。沒有東西吃又沒有武器,那這個仗怎麼打?所以他們就情願(自己)走,希望能碰到美軍的人,(他們)就投降。”
解說:聯軍方面顯然洞悉這點,隨後發動的心理戰也利用這個謠傳動搖志願軍的軍心。
高文俊(志願軍180師538團炮兵見習參謀,赴台戰俘)說:“後來又接到美國的傳單,傳單講國軍的劉安祺,劉安祺在台灣後來做過總司令,劉安祺帶一個軍,有三個師。他說你們過來之後,你們就可以馬上回台灣了。你們不願回台灣也可以,就繼續留在國軍部隊在南韓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