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2009年的民意調查是總部設在紐約的美籍華裔精英組織“百人會”主辦的。調查報告中還說,接受調查者中有57%的人認為亞裔美國人“一般或者一定會比其他美國人得到總體上更大的成功。”報告說,這個看法與2001年的民調相比沒有變化。
一個更新的有關美籍亞裔消費者的研究報告把這些亞裔人士統統形容為“富裕、受過良好教育、居住地區集中、精通技術。”這是美國市場研究機構尼爾森在去年12月公佈的研究結果。報告稱美籍亞裔消費者是一個“強大的經濟力量,代表著美國企業顯著的成長機會。”
*什麼是“模範少數族裔“? *
這些讚美之詞是把美籍華裔刻板地形容為“模範少數族裔”群體的主要因素。但是這還不算。
費城拉薩爾大學的社會學教授查爾斯•加拉格爾(Charles Gallagher)說,美國白人一般認為他們自己與華人和其他亞裔美國人擁有同樣的價值觀。他說,佔美國總人口大約四分之三的白人還認為他們與華裔更親近,因為和非洲裔以及其他少數族裔美國人相比,他們的膚色都比較淺。
“白人和亞洲人聚居在一起,”加拉格爾說,“因為他們認為彼此相投,他們想分享'社交空間'而一起生活在一個社區,一起上學,一起搭乘公交車或者一起工作。”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在2012年的一項研究中詢問美籍華裔人士,他們的社區與美國白人相處如何。報告說有69%的人回答“相當不錯”,17%的人說“非常好”。
加拉格爾教授說,白人和華裔美國人在戀愛方面也彼此傾心。皮尤研究中心估計在2008到2010年間,新婚的華裔美國人中有26%與非亞裔美國人結婚。加拉格爾說:“華裔美國人與其他族裔人結婚的比例非常高,而他們的聯姻對像是占主導地位的族裔。”
美國當代社會對美籍華裔的接受,與美國人在19世紀到20世紀早期對華人第一代移民的態度形成鮮明對比。
*種族歧視的歷史*
中國移民最初大批進入美國是從19世紀中期開始的,當時中國勞工到美國西部建造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也在礦業和農業等其他工業領域做工。
儘管他們對美國經濟做出貢獻,很多美國人仍視中國人為競爭者和劣等族裔。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歷史教授林振華(William Wei)說,中國勞工受到白人的剝削和暴力相待,那些白人強迫中國勞工住在貧民區,做那些像洗衣店和餐館等低技術工作。
林振華說:“美籍華裔被蔑視為社會賤民,永遠不可能從文化上融入美國社會。”
美國政府實行1882年排華法案後,對華裔的這種態度達到高峰。排華法案禁止華人移民美國並成為公民。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禁止某個特定族裔群體移民的法律。
美國政府在1902年將排華法案變成永久性法律。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中美同盟抗擊日本的時候,華盛頓通過了另一項法律廢除了華人移民禁令。
這項1943年通過的法律建立了配額制,最初只允許每年105名華人移民。 1965年,華盛頓通過了移民與國際法案,取消了配額制,結束了對中國移民八十年的阻礙。
*重視教育*
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院長吳華揚(Frank H. Wu)說,美國戰後幾十年有選擇性地接受中國移民,是美籍華裔為什麼被普遍認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原因。
“能夠移民過來的中國人是有天分的,他們是拿到獎學金的學生,是有巨大潛力的人。我的父母都是1950年代後期和1960年代早期從中國經由台灣來到美國的,因為他們得到了獎學金。”他說,“他們是百里挑一的代表。因此當你把那些中國受過最好教育、最有前途的年輕人請到這裡來,就給華人帶來了名聲。”
吳華揚也為《赫芬頓郵報》撰寫有關亞裔美國人的博客。他說,儘管美國在1965年放鬆了移民法,新一波中國移民仍然保持大學的高入學率。 “所以有關亞裔美國人重視高等教育的說法是真實的。”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字,亞裔美國人,不管是外來者還是美國出生者的人口總數在2012年為1830萬人,占美國總人口的將近6%。這比1960年代的不到1 %有所上升。
過去60年來,美國370 萬美籍華人引領了來自亞洲的當代移民潮。吳華揚說,一些華裔美國人對被看作是“模範少數族裔”感到驕傲,“他們宣告自己是'虎媽'”,就是以嚴格的傳統方式教育孩子的父母。 “還號召其他人向他們學習。” 但是,吳華揚說,華人社會不應該擁抱這樣一個同時可能帶來怨恨的形象。
*“正面”形象的負面缺點*
“試想有人站起來說,'我的種族比較好,你應該像我看齊。” 吳華揚說,“在像美國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民主社會裡,我無法想像有比說出'是啊,我們確實是一個模範少數族裔'更糟糕的辦法來吸引其他孩子打你們的孩子了。”
費城拉薩爾大學的加拉格爾教授說,華裔美國人是優等生這個看法也對那些並不符合這一刻板形象的人帶來麻煩。
“當亞洲孩子上我的課,有些學生會想,他數學會很棒嗎?亞洲人口中的一部分確實是棒的,但不是每一個華裔或者亞裔美國人都精通數學。如果你是一個華裔美國人但是功課不好怎麼辦?”
他說,人們也許會猜疑,“你難道不是中國人嗎?”
曾經做過記者的美籍華裔作家謝漢蘭(Helen Zia)著有《亞裔美國人的夢想:一個美國民族的崛起》一書,她說,“模範少數族裔”的刻板形像給那些沒有那麼幸運的華裔公民來說還帶來其他不良後果。
謝漢蘭說:“這讓美國的決策者們認為他們沒有必要替亞裔美國人的健康或貧窮問題操心,因為我們都被認為非常勤奮,我們自己會克服所有困難。”
*“模範”形象的其他影響*
歷史學教授林振華說,模範的刻板形像也對美國其它非亞裔少數族裔帶來害處。
“有些美國人說:'看看我們對中國人做了什麼吧。我們歧視過他們,對他們動用過暴力,把他們排斥在外,可是他們仍然獲得這些成功。因此,如果你們少數族裔還沒有在我們這片充滿機會的土地上取得成功,顯然是你們自己的過錯。'”
林振華說,這種想法導致人們將種族偏見和歧視歸咎於受害人自己,而不是始作俑者。
謝漢蘭說,認為華裔美國人可以克服逆境的看法又形成了第二種關鍵的刻板形象,就是成為美國公民的中國人是用心險惡的“外國人”。
她說:“如果我們被看作能夠忍受一切,這也意味著我們會被看作將能夠接管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