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喜馬拉雅高原地帶的印度拉達克地區數以千計的居民冒著嚴寒和飛雪,走上街頭,進行大規模的抗議示威。他們高喊口號“巴哈爾卡羅,巴哈爾卡羅(恢復、恢復)”,要求印度政府給予拉達克地方自治權和更多的保障。他們表示,該地區日益受到中國和印度政府的雙重擠壓。
抗議活動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這些拉達克人提出的問題包括那裡的冰川和生態環境受到威脅,由於中國和印度在2020年爆發邊境衝突之後,拉達克實際控制線兩邊的工業和軍事建設大規模展開,對當地環境造成的破壞直接威脅拉達克人的生計。
領導這些示威活動的索南旺秋(Sonam Wangchuk)是一位環保活動家,他被認為是著名的寶萊塢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靈感來源。索南旺秋還是被譽為亞洲諾貝爾獎的馬格薩賽獎的得主。馬格薩賽獎旨在表彰和嘉獎那些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傑出成就並慷慨幫助他人卻不期待公眾認可的個人和組織,不論他們的種族、信仰、性別或國籍是什麼。
索南旺秋最近進行了為期三週的絕食抗議,只靠水和鹽度日。他在一段視訊訊息中對支持者說:“我們正在失去土地,左右都是,中間也是。牧民們正在失去自己的牧場,中國正在從北方侵佔我們的土地。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已經佔領了大片印度的領土。”
他說:“我們一起在這裡提醒印度政府,要保護和保衛這片脆弱的喜馬拉雅土地,恢復民主。”
拉達克的抗議者稱,中國已經佔據了該地區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索南旺秋說:“為了展示現實情況,我們計劃組織一次由1萬名拉達克人和牧羊人參加的邊境行軍,以展示被佔用的牧場有多大,並且印度政府卻處於否認狀態。”
拉達克居民昆藏德欽(Kunzang Deache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東部的拉達克游牧區由於多種原因而失去了寶貴的牧場,包括發展項目、作為印度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大規模太陽能項目,以及中國的入侵。”
當地居民被兩個大國夾在中間,“中國的侵入對邊境地區的游牧民族產生了影響,他們無法進入自己的牧場。”
最新的示威活動始於莫迪政府未能履行他們對當地人民的一再承諾,這些承諾是在當局決定取消查謨和克什米爾自治區(由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聲稱擁有主權)的自治權後做出的,結果導致拉達克被從印控克什米爾分離出來。
拉達克人舉行這場曠日持久的抗議示威主要是要求新德里按照印度憲法第六章的規定賦予拉達克邦級地位,拉達克如果從直轄區變成邦,就可以有權自行製定地方法律、規範和政策,就像印度北部的幾個邦。
社會運動家兼倡議者穆斯塔法·哈吉(Mustafa Haji)對美國之音說:“這些抗議活動其實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了,他們一直要求印度政府採取行動,因為我們的草原被中國非法侵占。”
拉達克是一個與中國和巴基斯坦接壤的邊境地區,以其優美的風景和融合的文化而聞名。然而拉達克的土地和人民也多次飽受戰火的洗禮,導致人們的生活總是受到干擾而不得不反覆「重塑」。
2019年,印度總理莫迪政府廢除了憲法第370條,該法賦予印度的查謨和克什米爾邦特殊地位,並賦予該邦重要的自治權。然而在莫迪政府將該邦一分為二後,拉達克和查謨-克什米爾的其他地區分別變成了中央直轄的兩個行政區。
昆藏德欽說:“看到總理沒有承認我們所面臨的任何問題,這真是令人失望。”
過去,拉達克以穆斯林占多數的卡吉爾和以佛教徒佔多數的萊市之間往往涇渭分明,可是現在他們卻能夠聯合起來進行抗議,而且抗議活動仍在繼續。
2020年,在拉達克的加爾萬河谷爆發了印度和中國士兵之間的致命衝突,經過肉搏和投擲石塊的近身搏鬥,造成20多名印度士兵和四名中國士兵死亡。
自那次衝突以來,雙方在實際控制線(LAC)兩側部署了數千名士兵。由於兩國軍隊之間的幾輪對話未能緩解緊張局勢,印度和中國在實際控制線附近以驚人的速度建造基礎設施。
拉達克對印度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因為它與中國和巴基斯坦都接壤,這兩個國家強烈譴責了印度廢除憲法第370條的決定。
哈吉說:“拉達克人一直在喜馬拉雅山脈以及控制線(LOC)和實際控制線(LAC)的守護者,一直支持我們的軍隊與中國人和巴基斯坦人作戰。”
同時,新德里在該地區建立了大規模的軍事基礎設施,同時與至少10家外部公司簽訂了協議,以開發拉達克的自然資源。這些發展引發了人們對外在影響以及對脆弱環境的影響的擔憂。
哈吉說:“拉達克人民展現了卓越的愛國精神,並一直證明了他們對國家的忠誠。但從政府最近的行為看來,拒絕我們的要求,政府似乎讓我們失望了。”
北京沒有接受印度政府在2019年所做的決定承認拉達克為印度的中央直轄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拉達克有爭議的邊界線長達3,440公里(約2,100英里),由於邊界劃分不清晰,目前以實際控制線為界。
中國士兵進入拉達克並限制當地居民放牧的事件時有發生,加劇了當地的不滿。今年一月,一群當地牧民與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兵發生衝突,因為他們被阻止前往靠近實際控制線的傳統放牧地點。
拉達克是印度最北部的地區,是一個由穆斯林和佛教徒社群構成的有30萬人居住的沙漠地帶。萊市地區以佛教徒為主,而克吉爾地區則居住著什葉派穆斯林。這些人主要依靠農牧業生活,新德里在放牧地上建立工業區的舉措也引發了當地人的擔憂,因為這可能會影響該地區的文化和身份認同,使外地人更容易購買該地區的土地。
當地居民擔心拉達克會像在查謨和克什米爾那樣湧入外地人,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間,有185名外地人購買了拉達克的土地。該地區的年輕人也擔心無法獲得政府工作。
四年多前,當印度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政府將拉達克從印度管轄的克什米爾地區分割出來時,首府萊市喜悅地沸騰了。大多數選民投票支持總理莫迪的政黨,以滿足長期以來的要求。他們指責克什米爾的領導層歧視佛教徒佔多數的喜馬拉雅地區,該地區以雪山和鬱鬱蔥蔥的草原而聞名。
他們的牧場被中國侵犯和印度公司侵占,促使拉達克人反對人民黨政府的自上而下的治理模式。拉達克的野生動物科學家次旺·南蓋爾(Tsewang Namgail)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大規模旅遊業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拉達克的人口已經超出了其自然承載能力。目前,該地區生產的作物只能養活那裡三分之一的人口。”
”村民們正在放棄農村地區的農田,因為他們無法與提供廉價糧食和蔬菜的企業競爭,這些食物是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的。工業化產生的黑碳顆粒灑落在冰川上,導致它們迅速融化。 ”
拉達克是印度最脆弱的生態系統之一,由於全球暖化加劇,喜馬拉雅冰川正在迅速消融。拉達克擁有許多湖泊和冰川,這些地區都受到《拉姆薩爾公約》的保護,因為這裡擁有受到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保護的生物多樣性。
拉達克的野生動物科學家南蓋爾說:“不僅人類的生態系統處於糟糕的狀態,自然生態系統也在受到影響。拉達克位於兩個主要生物地理區域-古北界和印度馬來亞界的交界處,因此生物多樣性相對較高,可是由於植物產量低和極端的氣候條件,這裡的野生動物種群密度越來越低。”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