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大疫下在中國「老外」陷入公關困境


Afghan Students in Wuhan Grow Despondent
Afghan Students in Wuhan Grow Despondent
大疫下在中國「老外」陷入公關困境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06 0:00

2019冠狀病毒疫情中,外國人在中國的處境正在改變,原因多種多樣,中國人對待老外的態度也同時受到檢視。

中國官方的半島網4月2日報導,4月1日青島市嶗山區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排隊檢測核酸時,有三名外籍人士強行插隊,遭市民譴責後,一名外籍人士當場叫叫喊「中國人出去」。 來自中國的最新消息說,那個外籍人士已經向公眾表示道歉。

官方的大眾網海報新聞3月31日說,一名坦尚尼亞籍男子到北京後拒絕集中隔離,為了拿快遞,不聽勸阻、不戴口罩。 其違規行為遭社區通報。

中國曝光在華外國人疫情下行為表現的同時,英國衛報3月30日說,中國正在出現一波「恐外情緒」,有中國人見到藍眼睛的外國人就會立刻走開。 在華「老外」正在經歷「嫌外潮流」、「社交尷尬」、「醜陋情緒」,以及當地中國人的「嫌棄和躲避」。

例如,有美國人抱怨,在北京一處公園和朋友散步時,發現一名當地婦人立即將自己的孩子拉走。 一位非洲情侶在北京一家餐廳等了兩個小時,後來服務生不經意說,本來就不應該讓他們進來。 一位29歲的美國人說,在上海地鐵車廂內的長椅剛坐下,一旁婦女立刻換到別處。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在題為「冠狀病毒海外惡化,外國人在華面對懷疑目光」的報導中說,有在華外國人被拒絕進入健身房、超市、水療館;還有外國人被禁止進入辦公樓、購物中心、足球場 ;一位在深圳的美國人和他的巴西女友準備看房買房時遭到拒絕。

上述情況是維持「社交距離」所需,還是有別有原因? 北京獨立時評人程坦對美國之音說,疫情之下中國對待外國人的態度分內外兩部分。 對外,中國檢疫隔離措施執行極其嚴格,甚至超過新加坡:「這是我們官方公開的,官方還是比較體面的。 當然還有不公開的,基層對美國人,尤其是白人,最近兩年由於不能說的關係,絕大多數老百姓不是很開心。 加上抗疫過程中,中國利用中國手段把疫情控制住了,大家非常自豪,這是民族主義情緒波蕩的時候。 」

中國人對待老外的態度受到檢視,上海政法學院退休的國際問題學者倪樂雄對美國之音說:「對外面的洋人討好,有了好處‘甯贈友邦,不予家奴’的情況也有,照顧外國人。 不過,有的警方對外國人違反交通規則也蠻狠。 我覺得兩種情況都有,比例三七開、四六開、五五開,我不清楚。 這種情況使得不好呆的外國人到處去講,中國政府對我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也有一些外國人很好。 」

倪樂雄還說,有的外國人適應不了中國居家隔離措施:「強制隔離、封城這種事情出來之後,外國人的那種習慣可能適應不了我們的‘軍管’,中國老百姓都不舒服,外國人也會覺得不習慣。 」

衛報還報導說,好幾個在中國的外國人強調說,他們的不快遭遇跟那些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亞裔被毆打和咒駡的經歷不能比;還有界外國人則表示在中國沒有感到不安全,也不會改變留在中國的決定 ;他們感到最不安的是在中國居住多年之後成為不受待見的人。

報導援引觀察人士的話說,中國防止境外疫情輸入的工作方式,加劇了民眾對外國人的嫌棄情緒。 在北京的美國歷史學者章志勵(Jeremiah Jenne)認為,中國官媒使用所謂「外國病毒」的說法是有影響的,假如出現疫情反復,罪責就將落在國外進來的人身上。

英國衛報的報導說,一些人士表示,中國當局將關注疫情的注意力聚焦于外國人是令人驚訝的,因為中國外交部發佈的數字顯示外來輸入病例的90%是中國護照持有者,這種聚焦顯然是中國領導層試圖藉以改善和提升自己的形象。

程坦則表示,中國主流媒體導向有問題:「主流媒體把西方說得很邪惡,疫情發生以後激化了,激化了。 最近美國炒作病毒哪裡來,因而使得中國老百姓現在對西方的情緒極為不滿,加上中國人自豪感空前增長,對外國人不滿情緒,雪上加霜。 」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