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星期一),中國就美國、歐盟不願意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磋商請求, 啟動世貿爭端解決程序。分析人士認為,美歐日等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中國入世15年後,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依然很多。另有觀察人士認為,這次摩擦並不會導致貿易戰的發生。
根據中國商務部網站, 12月12日,中國對美國和歐盟在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比對價格的做法,提出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程序。
根據15年前簽署的《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國原本期待在12月12日這一天成為WTO協定下的“市場經濟”國家,而美歐從此終止在反傾銷中使用“替代國“價格的做法。
協定書第15 條成為爭議的焦點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成為這次沖突的焦點。根據第15條,中國同意歐美等國在中國入世的頭15年,視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地位”國家,在對中國反傾銷中採用第三方“替代國”的價格,而不是受調查的中國產業價格來計算傾銷幅度。不過,第15條另有一句話說,這種規定“應該在加入之日15年終止” 。
因此,中國認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5年後,即2016年12月11日起,歐美的“替代國”做法必須終止。不過,在此之前,美國日本都宣布,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歐盟的立場稍有不同,但是,仍然會採取新的反傾銷手段。
美國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不能自動取得,因為《議定書》中的其他反傾銷條款仍然有效。
美國商務部發表的聲明說:“美國對中國國家主導的經濟中存在的嚴重不平衡仍然感到擔憂,比如在鋼鐵和鋁等產業中廣泛存在的產能過剩,以及許多產業和部門中的國家所有製。 ”聲明說,中國還沒有按市場原則進行足夠的改革,因此美國將繼續採用“另外”的辦法來計算傾銷幅度。
日本經濟產業省12月8日發布消息稱,關於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地位,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日本將維持容許對不當傾銷徵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這是因為中國尚未解決國有企業等產能過剩問題。
歐洲聯盟採取的立場則稍有不同。上個月,歐盟委員會提出一項新的立法倡議,主張撤銷“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而採取新的反傾銷手段。這種新的反傾銷手段並不針對中國,而是適用於任何有傾銷嫌疑的國家。
甘思德:政府對市場干預很多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中國研究項目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 )說, 歐美做出這樣的決定主要是基於經濟考慮, 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就會給予中國產品更多的優勢,因此,對這些國家的產品不公平。
他認為美歐在這個問題上是不會改變的,除非WTO做出裁決。
他說,歐美當時應該沒有想到15年後中國對市場的干預依然很多。
他說: “我想,當時就中國入世進行談判的時候,他們應該沒有料到,15年後,中國政府在經濟中還有這麼多的干預,會給它的貿易夥伴帶來這麼多的困難。”
他認為這次沖突的主要原因是歐、美、日擔心中國已經偏離了經濟改革和開放的軌道,而中國則擔心歐美國家對全球化和多邊體制不再感興趣,所以,在原先的協議的執行中有所回撤。
巴爾舍夫斯基:議定書措辭含混不清
中國加入WTO談判的美方首席談判代表、美國前貿易代表沙琳·巴爾舍夫斯基(Charlene Barshefsky)認為,美、日、歐在這個問題上有分歧,主要是因為議定書的條款措辭不明確造成的。
她說:“2001年,當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協定書的最後措辭是含混不清的。這是雙方的分歧所在, WTO的貿易爭端小組會看這個文本的。中國這樣解讀,其他國家的解讀又是另外一種。我覺得,這應該由WTO 的爭端小組最後來解決。”
她是星期一在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一場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週年的貢獻與挑戰”的研討會上講這番話的。
易小準: 中國應該更多地開放服務市場
易小準是世界貿易組織副總幹事,多年前是中國入世談判的代表之一。他星期一在華盛頓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的研討會上發表主旨演講。他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讓中國獲益匪淺,多邊經濟體制對中國非常有益。
在被問到中國入世後的挑戰時,他說,他覺得,中國應該更多地開放服務市場。
他說: “從我個人來說,如果我可以建言,我會建議中國在開放服務領域方面做得更多,這樣會大大緩解中國與其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也會有助於中國從製造業和投資為主的經濟模式向服務業和消費為主導的經濟模式轉換。”
易小準 : 不會導致貿易戰
易小准說,他不認為,歐盟以及中國有關市場經濟地位的衝突會導致世界貿易戰。
他說,世貿組織的機制足以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