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新命名數十個南中國海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此舉被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是回擊越南海軍進入有爭議的水道。
中國自然資源部和民政部4月19日公佈的南中國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包括25個島礁和55個海底地理實體。
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的這一舉措,儘管並不會自動賦予中國比其他5個對資源儲量豐富海域聲索主權的亞洲政府有更多的法律主權,卻有助於在一系列紛擾於2月份達到高峰後擊退越南的“侵入”。
北京大學海洋研究院“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說,2月份311艘越南船隻“侵入”中國三個南部省份的內水、領海和專屬經濟區。中國當時正在努力控制湖北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
美國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項目資深研究員孫韻說:“中國認為,越南利用中國在新冠病毒期間脆弱和能力不足,但是現在中國恢復正常了,因此'我們要據此懲罰越南'。”
中國民政部說,“為進一步規範有關地名的使用,現將我國南海部分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予以公佈”。這是中國1983年以來首次重新命名南中國海一些島礁和海底地理實體的標準名稱。二戰後的1940年代,中文的地名取代了國際地圖上的英文名稱。
台北的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宗鼎說,這些中文新名稱反映出海平面上升和海底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帶來的地形變化。這些名稱包括斯普拉特利群島和帕拉塞爾群島(即中國所說的南沙和西沙群島)。越南宣稱對其部分或全部擁有主權。
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台灣也對中國宣稱對350萬平方公里的南中國海擁有主權持有爭議。但是他們不像越南那樣經常公開挑戰中國。
過去10年來,中國在軍事和技術上率先採取行動,支撐其對於南中國海大約90%海域擁有主權的聲索。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擴張招致華盛頓的譴責,引發海上經常發生事端,導致多年來多方尋求外交解決途徑。
去年,越南和中國在越南的一個鑽井區發生船隻對峙事件。2014年,兩國的船隻在中國石油鑽井平台位置上相互碰撞。黃宗鼎說,越南作為東盟的輪值主席國和現任的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國,今年能夠把中國的海事擴張問題提到議程上。
黃宗鼎說:“即使沒有中國重新命名島礁這件事,越南肯定會利用主席國職位的特別討論權,給他們一個個更好渠道大聲疾呼南中國海問題。”他說:“現在又發生了這件事,我相信越南將採取一些行動進行反擊。”他說,一些被重新命名的島礁距離越南特別近。
孫韻說,越南甚至可能在國際仲裁法院上挑戰中國。但是國際仲裁法院的裁決並不具有約束性,中國無視國際仲裁法院2016年對其海上聲索法律基礎的裁決。但是新的法庭訴訟可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涵,可能會破壞已經修補了其他爭議的越共和中共的關係。
黃宗鼎說,重新命名一些島礁提升了中國在與東盟10國談判中的地位。菲律賓大學國際海洋事務教授巴通巴寇(Jay L. Batongbacal)說,重新命名的做法支持了中國以民政行動在有爭議海域擁有主權的證據,如果其他聲索國日後未能提出抗議,可能會具有“法律效果”。
巴通巴寇說:“這都是他們宏偉計劃的一部分,即對他們聲索的南中國海的全部海域行使民政權力和民政管理。這就好像是他們試圖在建立證據。這看上去可能微不足道。可能在真正意義上沒有什麼效果,但在未來可能產生法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