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低於預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通貨緊縮持續存在,在需求依然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當局的政策制定者面臨著推出更多刺激措施的壓力。
路透社的報告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令人擔憂的通貨緊縮壓力似乎正在緩慢緩解,但曠日持久的房地產危機仍嚴重影響消費者和企業的信心。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4月11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0.1%,升幅比上月收窄0.6個百分點,稍遜於預期;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8%,符合預期。
此前,中國CPI於去年10月至今年1月出現“4連負”,分別年減0.2%,0.5%,0.3%和0.8%,引發外界對於通縮的關注,直到今年2月才轉為上漲0.7 %,但春節過後3月又降至0.1%。
3月的PPI年減2.8%,較上月2.7%的降幅擴大,延續了一年半以來的跌勢。從環比看,PPI下降0.1%。
路透社的報導稱,1至2月的數據和3月的工廠調查顯示,正在改善的需求讓設法刺激新冠疫情后疲軟復甦的中國官員鬆了口氣,但經濟學家警告稱,農曆新年會讓CPI和PPI出現扭曲。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對路透社說:“季節性影響肯定發揮了作用——2月份農曆新年期間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隨後又回落。”
“從更大範圍來說,產能過剩問題正在轉化為價格,這將阻礙中國人民銀行刺激經濟的努力,」徐天辰補充道。 「汽車價格每年下降4.6%,這可能表明製造商正在分銷和銷售過程中進一步降價。」
路透社採訪的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儘管消費者物價不再下降,但製造業產能的快速投資仍對出廠價格構成壓力。」
過去幾個月來,中國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來刺激家庭支出,包括放寬汽車貸款規則,但由於擔心經濟不景氣和就業市場疲軟,消費者對大宗購買仍持謹慎態度。
扣除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3月份的年度核心通膨率為0.6%,低於2月份的1.2%。 CPI季減1.0%,較2月1%的漲幅有所回落,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5%的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本月稍早承諾,將支持居民收入成長,滿足消費者合理信貸需求,同時遏制產能過剩產業的「盲目擴張」。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一些分析師認為,央行面臨挑戰,因為更多的信貸流向生產而非消費,暴露了經濟的結構性缺陷,並降低了貨幣政策工具的有效性。
「雖然我們相信數據將逐漸顯示中國並未陷入通貨緊縮螺旋,但通膨仍遠低於目標,僅從經濟基本面來看,我們認為進一步降息將使經濟受益,」荷蘭國際銀行(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林恩‧宋(Lynn Song)對路透社表示。
需求的長期疲軟也引發了人們對政府尋找新的經濟成長模式的困難的質疑。
國際收支數據顯示,外國直接投資的數量正在放緩,因為外國公司將收益匯回美國,以從美國更高的利率中受益,而中國央行則維持低利率以鼓勵放款。
保銀資產管理公司(Pinpoint Asset Management)首席經濟學家張志偉對路透社說:「有趣的是,美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通膨率意外上升,而中國的通膨率下降。」
「這顯示這兩個國家的貨幣政策立場可能繼續出現分歧,因此兩國的利率差距可能會持續存在。」
週三,信用評級機構惠譽將中國主權信用評級從“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經濟成長放緩和債務持續上升對公共財政帶來風險。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