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的垃圾場堆滿紡織廢料:快時尚盛行回收無人問津


溫州天成紡織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將廢棄紡織品送入粉碎機。 (2024年3月20日)
溫州天成紡織有限公司一名工人將廢棄紡織品送入粉碎機。 (2024年3月20日)

在中國浙江省的一家工廠,廢棄棉質衣服和床單堆放在廠房地板上,大略分為深色和淺色的兩堆。當工人將衣服送入粉碎機時,夾克袖子、衣領和品牌標籤從衣服堆中露出來。

這是紡織品再利用的第一階段,也是溫州天成紡織公司回收工作的一部份,該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棉花回收工廠之一。

紡織廢棄物是一個緊迫的全球議題,據時尚永續發展非營利組織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稱,全球只有12%的廢棄物被回收。被回收再利用成新衣服的廢棄物衣物甚至更少 - 只有1%;大多數被用作隔熱材料或床墊填充物等低價值物品。

這個問題在中國最為緊迫,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國和消費國,根據政府統計數據,中國每年丟棄的衣物超過2,600萬噸。大部份衣物最終被當作垃圾掩埋。

像這樣的工廠幾乎沒有對這個服裝業以“快時尚”為主的國家產生任何影響,“快時尚”是指用不可回收的合成材料而不是棉花製成的廉價服裝。合成材料由可導致氣候變遷、空氣和水污染的石化產品製成,佔中國國內服裝銷售額的70%。

中國的足跡遍佈全球:電子商務公司Shein(希音)和Temu(拼多多海外版)使該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廉價時尚生產國之一,產品銷往150多個國家。

為了實現改變遊戲規則的影響,時尚專家葉曉薇(Shaway Yeh)所說的“循環可持續性”是中國各大服飾品牌必須實現的目標,這樣才能完全避免浪費。

“你需要從可回收纖維開始,然後所有這些廢棄紡織品都會再次被利用,”她說。

但這是一個難以實現的目標:根據中國政府的數據,中國祇有約20%的紡織品被回收 - 而且幾乎全部都是棉花。

非營利組織人權基金會(Human Rights Foundation)的克勞蒂亞‧貝內特(Claudia Bennett)表示,中國棉花並非沒有自己的污點--它們大部分來自新疆維吾爾族的強迫勞動。

“全球五份之一的棉質服裝與維吾爾族強迫勞動有關,”貝內特說。

今年5月,美國禁止從26家中國棉花貿易商和倉庫進口貨物,以避免進口使用維吾爾族強迫勞動生產的商品。但貝內特說,由於供應鏈非常不完善,維吾爾族棉也被用於其他國家生產的服裝,而這些服裝並沒有貼上“中國製造”的標籤。

她說,“許多許多服裝品牌都因為棉花而與維吾爾族強迫勞動脫不開幹系”,它們“躲在缺乏透明度的供應鏈背後。”

儘管中國在電動汽車和電動公共交通生產方面處於全球領先地位,並已設定了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但其在推動時尚可持續性和紡織品回收方面的努力卻被擱置一旁。

根據獨立時尚監督機構Remake今年一份評估了各大服裝公司的環境、人權和公平實踐的報告,最知名的品牌幾乎毫無責任感。

該組織給Shein--其線上市場旗下有大約6000家中國服裝工廠--打了6分(滿分150分),而Temu的得分為零。

同樣得到零分的還有由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共同創立的美國品牌SKIMS和低價品牌Fashion Nova。美國零售商Everlane得分最高,為40分,但其中只有一半來自永續性實踐。

中國的國內政策也毫無助益。

中國禁止使用從舊衣服回收的棉花來製作新衣服。這條規定最初旨在取締那些回收骯髒或其他受污染材料的不法中國企業。

但現在,這意味著溫州天成工廠用舊衣服生產的緊密編織的繩狀棉紗只能用於出口,主要銷往歐洲。

更差的是,許多中國消費者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購買二手物品,天成工廠銷售總監唐國文(Kowen Tang,音譯)將此歸因於家庭收入的增加。

“他們想買新衣服,新的東西,”他談到中國人認為買二手貨很丟臉這一心態時說道。

不過,在年輕人中,永續意識的增強促成了新興“翻新”服裝企業的出現。

30歲的設計師大寶於2019年創立了Times Remake,這是一個總部位於上海的品牌,將二手衣服重新加工成新衣服。在該公司位於上海的工作室裡,裁縫師們用二手牛仔褲和運動衫縫製時髦的新時裝。

這一切始於大寶和他的岳父有一次在網上發布他們的設計,現在這家公司在上海時尚的靜安區有一家旗艦店,店裡出售他們的翻新服裝以及李維斯(Levi's)和卡哈特( Carhartt)夾克等舊衣物。

大寶說,這些設計“結合了過去的風格和當前的時尚美學,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東西”。

張娜則有一個時尚品牌--再造衣銀行(Reclothing Bank),販售用塑膠瓶、漁網和麵粉袋等材料製成的衣服、包包和其他配件。

這些物品的標籤上有二維碼,顯示它們的成分、製作方法和材料來源。張娜借鑒了歷史悠久的生產方法,例如用鳳梨葉製成紡織纖維,這是一種起源於菲律賓的百年傳統。

“我們基本上可以開發數千種新面料和新材料,”她說。

張娜說,再造衣銀行成立於2010年,旨在“讓舊物煥發新生”,她的店位於上海一條歷史悠久的弄堂裡,建築風格中西合璧。門口放著一個大型舊衣保管箱。

“舊物實際上承載著人們很多的回憶和情感,”她說。

張娜說,自從她開店以來,她看到人們的永續發展意識不斷增強,核心客戶都是20多歲和30多歲的年輕人。

大學生楊寶(Bao Yang,音譯)在上海期間順便光顧了這家店,她說店内衣服的觸感讓她感到驚訝。

“我覺得這很神奇,因為我第一次進店時聽說很多衣服實際上是用貝殼或玉米(皮)製成的,但當我觸摸衣服時,我完全不知道它們會有這種非常舒適的感覺,”她說。

不過,她承認讓人購買永續服裝很困難。 “我這個年紀的人更沉迷於快時尚,或者他們根本不考慮服裝的可持續性,”她說。

由於生產成本高昂,在再造衣銀行等商店出售的再生服裝的價格比快時尚品牌高得多。

特拉華大學時尚與服飾研究教授盧盛(Sheng Lu)示,真正的問題就在這裡。

“研究一再表明,消費者不願意為再生材料製成的服裝支付更高的價格,相反,他們實際上希望價格更低,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衣服是用二手材料製成的,”他說。

由於購買、分類和加工二手服裝的成本較高,他認為永續時尚無法在中國大規模取得成功,因為中國服裝的生產成本非常低。

“公司沒有經濟激勵,”他說。

要實現真正的改變,需要“來自最高層的更明確的信號”,他補充說,指的是像推動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那樣的政府目標。

但盧盛說,在中國,“政府可以成為任何行業的朋友”,因此,如果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看到了經濟潛力,就可能引發政策轉變,推動可持續時尚的新投資。

但目前,溫州天成工廠外裝上卡車的塑膠包裝的棉線捲都運往海外市場,遠離它們的再利用之旅開始的地方。

“快時尚在中國絕對還沒有過時”,盧盛說。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導。)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