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時隔70年“公私合營”山雨又來?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總部的標識。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阿里巴巴總部的標識。

近日來,中國當局發出“共同富裕”的號召後,中國主要的科技巨頭紛紛公佈了慈善和投資承諾。分析認為,此舉恐難以減輕政府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打壓,這些公司還面臨被迫國有化的風險,時隔70年“公私合營”山雨又來。

公私合營再現?

美國投資銀行高盛的分析師在8月底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在一個極端的情況下,私營企業可能被國有化,或者盈利能力受到管制。”

提倡“共同富裕”的運動在中國近代歷史上並不陌生。上個世紀50年代,中共針對民族企業家發動了“公私合營”運動,強行收購了他們的企業股份,將私人財產劃歸國有。

在這場對企業加強全面監管的行動中,已經有私企被迫將業務交給國家運營。

中國教育部在7月規定要求幾乎所有的民辦學校轉為公辦或停止辦學。英國《金融時報》統計稱,過去三個月,中國政府已經接管了至少13所營利性學校,但沒有提供補償。

據中國官媒的報導,7月28日,河南省淮陽第一高級中學校長王業生向有關部門正式遞交申請,“為了回饋社會”,將學校整體捐獻給當地政府。

更多的中國企業正被置於國家的控制之下。據路透社本週援引知情人稱,多家國有資本企業將在阿里巴巴旗下的螞蟻金服的一項關鍵資產中獲得相當大的股份。報導稱,此舉有利於重啟在去年11月突然被中國監管機構叫停的螞蟻金服首次公開募股(IPO)。

彭博社則在周五報導稱,北京政府正在考慮國有資本入股打車軟件“滴滴出行”。根據初步提議,北京首旅集團旗下的首汽集團將領頭入股滴滴出行。

最近一篇在中國網絡間廣泛流傳、被官媒人民網轉發背書的文章更是讓外界擔心,一場針對中國富人、將中國私企收歸國有的運動將繼續往前推進。

這篇名為《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進行》的文章寫道,“這是一次從資本集團向人民群眾的回歸,這是一次以資本為中心向以人民為中心的變革”。文章還指出,不能“依靠那些大資本家作為反帝國主義、反霸權主義的主力。”

不過,中國政府高官在上月底的一次會談中為政府的行動辯護,稱監管整頓旨在緩解中國社會不平等現象,推動“共同富裕”並不意味著“殺富濟貧”。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北京表示,企業慈善捐贈屬於市場收入分配和政府調節分配外的“第三次分配”,在“自願基礎上”,中國“不搞殺富濟貧”。

這似乎並沒有平息市場的焦慮情緒。中國自由派經濟學家、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張維迎本月初發文警告稱,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過程中,政府不要對市場進行過度干預,針對富人和企業家只會使國家重新陷入貧困。

他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發表的這篇文章中寫道:“如果我們加強對市場經濟的信心,繼續推進市場化改革,中國將走向共同繁榮。如果我們失去對市場的信心,引入越來越多的政府乾預,中國祇會陷入共同貧窮。”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中國政府支持的媒體《浙江新聞》週四報導,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里巴巴承諾在2025年前累計投入1000億元(約115億美元)來促進社會平等,這使得該公司成為響應中國政府“共同富裕”的最新一家科技巨頭。

阿里巴巴有充分的理由向監管機構示好。該公司是中國開啟反壟斷調查的第一個開刀對象,今年4月因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被處以一百多億元人民幣的罰款。此後,中國官方以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名義打壓了眾多領先的中國科技公司。

在更多的監管措施擾亂資本市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月中旬的一次重要經濟會議上重提“共同富裕”的目標。官媒在援引這次會議時稱,中國政府要求“合理調節高收入”,並“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

中國科技巨頭正在積極響應捐款號召。在上述經濟會議的次日,科技巨頭騰訊承諾投入500億元,啟動“共同富裕”專項計劃,重點是改善中國低收入者的生活。

騰訊在聲明中寫道,作為一家“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科技企業,騰訊在發展中也在不斷思考如何依靠自身技術和數字化能力助理社會發展。”

電子商務平台拼多多上週表示,將把第二季度和隨後幾個季度的盈利中拿出100億元,幫助中國農村和農業的發展。

其他很多領域的企業也加入了響應“共同富裕”的行列。據彭博社的統計,在截止8月31日的兩週內,至少有73家公司在提交給香港、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股東聲明中提到了這一口號。

不僅是企業,企業家也出面將他們的財富捐贈給社會。拼多多創始人黃崢、智能手機製造商小米創始人雷軍、外賣巨頭美團網創始人王興分別將價值上百億元的股票捐贈給慈善基金會。

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全球技術政策專家特廖洛(Paul Triolo)表示,通過大幅捐款,中國企業希望向政府證明,他們的立場與北京是一致的,但這是否能減緩監管上的壓力還有待觀察。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們將不得不為一些慈善機構做出經濟貢獻。這對他們盈利能力的影響可能比其他一些監管行動要小。但最大的問題是,這類行動是否能讓監管機構產生更多善意。”

為了緩解企業面臨的巨大監管壓力,一些著名的企業家選擇退隱來避免外界對自己的巨大關注和追捧。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2019年卸任董事局主席後,今年38歲的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和41歲的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相繼宣布卸任。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亞洲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羅伯茨(Dexter Tiff Roberts)告訴美國之音:“如果企業家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辭職,理論上他們還會有很多貢獻,但如果他們專注於與他們業務無關的事業,這會影響增長和創新。”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