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要求外航修改涉台地圖?中國強制性經濟手段會越來越多


悉尼機場的澳洲航空A380飛機。中國政府曾敦促美國航空、美聯航和澳洲航空公司,要求他們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將台灣列為中國的省份。
悉尼機場的澳洲航空A380飛機。中國政府曾敦促美國航空、美聯航和澳洲航空公司,要求他們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將台灣列為中國的省份。
要求外航修改涉台地圖?中國強制性經濟手段會越來越多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22 0:00

從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到禁止組團赴南韓旅遊,到要求外航修改涉台地圖,2010年以來,中國利用“非正式”強制性的經濟手段來推進政治和外交政策目標的例子越來越多。美國一個智庫公佈的最新報告說,在所謂的中國“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將會越來越多的傾向使用這樣的經濟強製手段。而到目前為止,美國還沒有製定任何國家戰略來應對這樣的措施。他們還指出,中國的手段會損害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

“一帶一路”很有可能成為中國使用經濟強製手段的例證

中國民航部門今年4月致函36家外國航空公司,包括一些美國航空公司,要求他們在5月25日之前修改這些公司網站和廣告資料中對“台灣”,“香港”和“澳門”的稱呼,使其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標準。

這是中國利用強制性經濟手段推進政治和外交政策目標的最新例子。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星期一公佈的一份新的報告指出,中國一直以來像這樣利用強制性的經濟手段來推進自己的外交政策目標,將來這樣的例子還會越來越多。報告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最重要外交政策倡議“一帶一路”很有可能是另一個例子,在這其中,你會看到中國利用貸款、基礎設施工程以及其他經濟手段作為外交政策的工具。

這份題為《中國對強制性經濟手段的使用》的報告指出,中國強制性的經濟手段可能會影響到美國在亞洲的政策選項,也會限制美國決策者和美國公司在全球的操作性。

中國傾向使用非正式的強制性經濟手段

報告說,雖然美國也利用強制性的經濟手段,比如經濟制裁,來迫使目標國家、企業或個人改變其行為,但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強制性手段傾向“非正式”。這樣的“非正式手段”讓中國政府有更多迴旋餘地。

報告的作者之一、新美國安全中心的資深研究員彼得·哈勒爾(Peter Harrell)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提問的時候說:“在公共政策領域,在言辭上,中國一直在宣稱,在聯合國經濟制裁框架之外,中國不尋求採用經濟強製手段。這些非正式手段讓中國的否認成為可能。另外,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中國政府自如地加大或是減少壓力,不需要糾纏於是否已經達到製裁目的這樣的問題。”

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政治教授丹尼爾·德萊茨納(Daniel W. Drezner)說,中國政府的這種做法不僅減少了自己國內的“觀眾成本”,也會減少目標國的“觀眾成本”。

他說:“與其稱中國的做法是'非正式的',我更願意稱它是'被動的強勢',通過否定自己實施經濟制裁措施,中國政府的做法不僅減少了自己的'觀眾成本',也有助於減少目標國家的'觀眾成本'。”

在國際政治中,“觀眾成本”指的是決策者在把某項危機政策升級後卻又後撤,會遭到他所面對的人群的懲罰,比如威信下降甚至輸掉選舉等等。

中國的做法損害美國及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

哈勒爾說,這樣的手段對美國和對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來說相當有害。他說:“為什麼說對美國有害?因為它實際上是破壞了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比如,美國利用制裁來捍衛不擴散、人權等議題。公開對相關國進行制裁,美國是鞏固了全球的規則和標準。”

他還說,從美國的角度來說,因為中國是美國的戰略競爭者,鑑於美中之間的不同利益,美國必須對此作出回應。

哈勒爾和他的同事在報告中說,中國的做法對美國產生重要影響,未來五到十年影響更大。報告說,就像中國在領土擴張中'霸凌”鄰國,影響到美國在海外的力量和國家利益一樣,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做法直接影響到美國盟友的經濟力量,並影響到國家間相對自由和不受限制的貿易。

報告說,即便是中國不會直接對美國採取強制性的經濟措施,中國的做法也會影響到美國盟友以及每個獨立的跨國公司以及美國公司的行為,比如,未來幾年,亞洲國家在考慮與美國建立更加密切的軍事聯繫時,都不會不權衡中國針對韓國部署“薩德”導彈所採取的措施。

報告說,到目前為止,針對中國的做法,美國並沒有很好的戰略。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在在強迫外航修改涉台問題上,川普政府做出了回應,但是這並不是戰略。

白宮稱,中國當局的要求航空公司修改名稱的做法為“奧威爾式的胡說八道”。美國政府要求中國當局停止威脅美國的航空公司,敦促各航空公司予以抵制,並讓它們告訴中國方面,台灣問題應該由美國和中國政府來處理。

報告最後對川普政府和國會都提出了建議,包括加強對中國強制性經濟手段的監測,制定貿易補救政策,與美國的盟友一起努力,增加中國使用強製手段的成本,讓中國意識到中國這麼做並非是毫無限制的。

中國使用強制經濟手段在某些問題上取得了成功

這本報告集中研究了2010年以來中國利用強制性經濟手段脅迫其他國家或是企業做出政策改變九大事例。這其中包括2010-2012年期間,因為與日本在尖閣列島(中國所稱的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中國禁止向日本運送稀土;2010-2016年間,由於挪威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了中國政治異議人士劉曉波,中國切斷了與挪威的貿易和政治聯繫;2012-2016年見,因為南中國海的領土糾紛,中國限制進口菲律賓香蕉,並限制中國人前往菲律賓旅遊; 2016年,蒙古因接待來訪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遭到中國的經濟懲罰;2016-2017 年,中國報復那還能同意駐韓美軍在南韓部署薩德導彈,限製到南韓的旅遊,並削減韓國文化產品出口中國;2017年到現在,由於曝光中國對澳大利亞“政治干預”,中國可能試圖減少前往澳大利亞的留學生數量;報告說,在伊朗核武器和朝鮮核武問題上,中國同樣使用經濟手段來試圖影響事態發展的進程。

在為報告發表舉行的研討會上,美國智庫國際戰略與研究中心的中國項目主任葛萊儀(Bonnie Glasser)說,在涉及台灣、西藏、新疆、南中國海和東中國海等所謂的“核心利益”問題上,中國會越來越多的使用強制性經濟手段。她還指出,中國對“核心利益”的定義故意採用模糊戰略,未來中國的核心利益會越來越擴張。她說,由於美國與這些所謂的“核心利益”都有關聯,將來這可能成為美中競爭的領域。

報告指出,中國的這些強制性經濟措施在好幾起事例中,包括挪威、蒙古、菲律賓以及某些公司,例如萬豪酒店問題上看似獲得了成功。在其他事例中,即便成果有限,中國也藉此發出了強烈的重要信號。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