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可能成為亞洲下一個出現債務違約的國家。這個東南亞國家在過去十年對中國的債務不斷增加,隨著外匯逐漸耗盡,一場債務危機正在老撾醞釀。
過去幾週,老撾的經濟形勢不斷惡化。當地貨幣基普匯率暴跌致使進口成本上升,老撾面臨2004年以來最嚴重的物價上漲,5月通貨膨脹率達到12.8%,今年前五個月的平均通脹率達到9%。
貨幣貶值嚴重影響了當地民眾的生活,老撾政府無法進口足夠的燃料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據當地媒體5月報導,加油站普遍出現車輛大排長隊的場面,老撾一半以上天然氣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儘管世界各國近來幾乎都受到商品價格上漲的衝擊,但老撾面臨的情況尤為嚴峻,因為該國積累了大量的債務,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來支付近期的進口需求。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東南亞問題專家雷蒙德(Greg Raymond)對美國之音表示:“近期的原因是烏克蘭戰爭導致的油價上漲,以及美國加息導致老撾貨幣貶值。在新冠期間,旅遊收入的下降也具有破壞性。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包括該國決定大規模舉債,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籌集資金。”
本月中旬,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將老撾的信用評級下調一個檔次至Caa3,理由是債務負擔非常高,外匯儲備不足以支付到期的外債。該機構警告稱,老撾正處於債務違約的邊緣。
大規模舉債
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截至2021年,老撾的公共債務達到約145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88%,其中約一半債務是欠中國的,主要涉及修建中老鐵路的貸款。
另據美國威廉和瑪麗學院的AidData實驗室統計,在納入老撾對中國的隱形公共債務(即完全或部分由老撾政府擁有的實體所簽訂、但沒有明確的主權還款保證的債務)后,該國對中國的公共債務總價值約為122億美元。該實驗室追蹤了中國“一帶一路”項目的債務情況。
實驗室執行主任帕克斯博士(Bradley Parks)告訴美國之音:“老撾政府從中國官方債權人處簽約或擔保了價值55.7億美元的貸款,但這只是冰山一角,老撾對中國的隱性公共債務風險水平也異常高,價值額外的66.9億美元。”
世界銀行稱,在2025年之前,老撾每年需償還超過13億美元的外債,這幾乎等同於老撾的外匯儲備總額,並相當於老撾國內財政收入的一半。
世界銀行預測老撾經濟今年增長3.8%,但這不足以為老撾政府帶來足夠的財政收入來支付外債。這個700萬人口的東南亞國家人均生產總值約為2600美元,仍然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老撾財政部長本炯(Bounchom Ubonpaseuth)本月承認該國積累了巨額債務,稱每年的對外還款額從2010年的1.6億美元增長至2022年的14億美元,
本炯在國會第9屆第3次常委會上為該國的外債辯護,稱公共債務不斷增長是因為老撾是個欠發達國家,高度依靠外國投資來推動國內經濟的發展。
他在會上說:“在過去47年裡,老撾借了大約50億美元投資於基礎設施,並借了大約40億美元投資於用於出口的商業生產。這些貸款對我國過去幾年的發展是必要的。”
近年來,老撾為了實現“陸路連接國家”和通過水電項目成為“東南亞電池”的雙重目標,在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公共支出持續走高,其中許多項目是藉助中國的貸款。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援引老撾官員的報導稱,中國去年繼續穩居老撾最大的外國投資者,共承擔813個項目,總價值超過160億美元。
以中國全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一帶一路”在老撾的旗艦項目中老鐵路為例,該項目連接中國西南部的雲南昆明至老撾首都萬象,經過5年的建設後於去年12月開通,耗資約59億美元。
老撾寄希望該鐵路能夠降低運輸成本,促進出口和旅遊,但也有人質疑老撾為此承擔的債務過重。該項目幾乎所有的資金都來自中國,老中鐵路公司70%的股份由三家中國國有公司擁有,30%由老撾政府持有,為此老撾負債19億美元,佔其GDP約10%。
推廣可持續全球貿易的非盈利機構韓禮士基金會(Hinrich Foundation)的研究員帕特森(Stewart Paterson)3月在一篇分析文章中寫道:“從中國的角度來看,這個鐵路項目只提供了好處。因為這條鐵路是由中國公司建造的,中國的很大一部分支出已經通過出售機車車輛、鋼材和工程建設的利潤得到了補償。這條鐵路是連接雲南省和泰國灣的重要一步,帶來了經濟和地緣戰略的雙重利益。”
專家表示,老撾的外國投資急劇上升,這些流入的資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連本帶息償還,而目前的資金成本超過了基建項目為老撾帶來的經濟收益。
控制風險諮詢公司(Control Risks)的副主任哈裡森·程(Harrison Cheng)告訴美國之音:“公共債務水平明顯增加,而地方稅收仍然不佳,多年來沒有穩定地培養外匯儲備,以應對今年初以來發生的類似宏觀經濟衝擊的情況。”
債務違約前景
考慮到中國是老撾的最大債權國,因此老撾能夠從中國獲得多大的迴旋餘地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老撾接下來是否會出現債務違約。
“中國政府可能擔心,如果他們向老撾提供讓步,其他國家也會有同樣的期望,”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貝爾德(Ian Baird)告訴美國之音。“但另一方面,如果中國不給老撾提供一些迴旋餘地,他們可能會面臨來自老撾人民和政府越來越多的不滿,他們可能會把發生的金融問題歸咎於中國,這可能會嚴重損害他們與老撾的關係。”
過去幾年來,中國成為老撾實際上的最後貸款人,試圖幫助該國避免主權違約,儘管這一角色傳統上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扮演,後者對請求救援國家的財政透明度有更高的要求。
據AidData實驗室的追蹤,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在2021年向老撾央行發放了價值約3億美元的緊急貸款,以支持其外匯儲備。當時老撾的外匯水平已經不足以支付兩個月的商品和服務進口。
中國還採取了類似於“債轉股”的還款手段。由於老撾電力有限公司的巨額債務,該公司在2020年9月將大部分股權賣給了中國國有的南方電力公司,當時引發了外界對老撾政府將關鍵的電網控制權讓給中國政府的批評。
雷蒙德說:“如果這次要做類似的事情,老撾政府可能將其在水電項目甚至老撾-中國高鐵中的股份出售給中國投資者,將更多的基礎設施掌握在中國國家或來自中國的公司手中。”
帕克斯博士認為,中國的國有政策性銀行和國有商業銀行通常更願意延長還款期來放寬償還條件,而不是降低利率或減免貸款。
他說:“在某些情況下,中國的國有政策性銀行甚至會提高適用於主權借款人債務的利率,以確保他們在貸款期限內收回足夠的總還款額。”
上個月陷入債務違約的斯里蘭卡尋求與中國重新談判債務,但中國對此反應並不積極,稱願意提供更多的貸款來償還現有的貸款。中國是斯里蘭卡政府的主要雙邊貸款人。
肯尼亞和埃塞爾比亞都在努力償還由“一帶一路”項目貸款修建的鐵路和其他基建設施。在欠發達國家對債務負擔提出抱怨後,中國政府延長了還款期並免除一些貸款。
老撾財政部長本炯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政府不會讓國家陷入違約,稱老撾將改革稅收制度以增加收入,還有潛力從採礦等自然資源中獲得收入,可以作為償還外國債務的保障。老撾政府已經限制居民的外匯交易。
老撾國民議會上週批准任命兩名新副總理和內閣改組,其中老撾央行行長西帕賽(Sonexay Sitphaxay)被財政部副部長欣沙窩拉翁(Bonleua Sinxayvoravong)取代,以期能夠解決眼前的償付能力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