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星期三),中國總理李克強在面對處理產能過剩可能引發的“下崗潮”問題時表示,“下崗問題”雖讓他“略有沉重”,但是“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但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經濟轉型勢在必行﹐正是因為擔心“下崗潮”造成的社會不穩定,中國已經在推遲了必要的改革。
為了化解過剩的產能,中國前不久宣佈可能有180萬工人下崗, 主要發生在煤炭和鋼鐵系統。路透社的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實際下崗人數可能會高達五、六百萬人。
在兩會閉幕式的記者會上,曾表示改革要“壯士斷腕”的中國總理李克強承認,這個問題讓他“略有沉重”。他一方面表示,“中國會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同時,又表示要“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下崗潮。”
*擔心社會不穩定, 沒有推進改革*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威廉威爾遜 說,正是因為對就業問題的擔憂,習近平政府到目前都沒有採取任何決定性的措施進一步推進改革。
他說:“中國共產黨最不希望出現的就是社會不穩定。人們總是說,(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GDP的增長。不是的,最重要的是就業。就業增長和失業率,他們不希望失業率太高,因為這會引發社會騷亂,而這個,如果太大的話,這可能會動搖共產黨的權威。”
威爾遜說,中國政府現在最終著手讓員工下崗了,因為他們已經沒了選擇。
威爾遜說﹕“他們不應該再等待。他們等得愈久,債務聚集的就愈多,產能也就愈過剩。”
不過,現在還不清楚,讓工人們下崗的具體時間從甚麼時候開始。有消息說,在一些大型企業,剛剛開始就下崗問題對員工們進行問卷調查。
由於擔心大規模的社會動盪,中國當局並不允許虧損的國有公司破產。也有分析人士擔心,這樣也會拖累中國經濟的轉型。
*180 萬工人下崗實際是個好消息*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教授聶東平(Winter Nie)在財富雜誌上撰寫文章說,讓180萬工人下崗實際是好消息。他寫道,中國早就意識到經濟轉型的必要性,但是,因為地方政府擔心大量員工下崗會引發動亂,從而阻礙改革的實施,所以造成了一些“僵屍企業”的繼續存在。
文章還說,考慮到九億中國人現在可以通過互聯網和社交傳媒聯繫起來,中國政府的擔憂和謹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他在文章中建議中國政府可以學習二戰後美國政府吸納二戰回家老兵的做法,政府先出資金讓老兵們學習,讓他們提高技術和能力,讓他們成長為有適應力的新一代勞動力。他說,中國的改革一開始肯定很痛苦,但是,最後會產生更穩定,更持續增長的經濟, 與全球市場也更加契合。僅此一點,就會讓改革的努力很值得。
*不會面臨比90年代更糟糕的挑戰*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力認為,中國不會重現上世紀90年代的‘下崗潮’,不會像那個時候那樣糟糕,因為首先這次的下崗是局部性的。
楊大力說﹕“因為產能過剩的問題主要是集中在某一些行業,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首先他是區域性和行業性的。它並不是全面的,它並不像中國90年代的時候是面向所有國企的,大多數都非常困難。目前主要是在一些傳統的,尤其是一些採礦和製造業,相對來說問題比較嚴重。”
他還說,由於最近幾年中國的勞動力數量在下降,所以,這些企業的員工即便下崗,也不會面臨大的就業壓力。他認為,另一個原因是,相對於1990年代的中國,現在有一個比較完善的失業保障。另外,對年輕人來說,一些新的行業,例如服務型行業,也在成長,會吸納一些下崗的員工。
中國政府已經宣佈,將拿出1000億元人民幣用於職工的安置。在剛剛結束的“兩會”期間,中國官員也一再強調,不會出現90年代的下崗潮。
楊大力指出,由於現代社會人們的預期比較高,而政府對不穩定能夠承受的程度卻要低於過去,因此,地方政府的壓力會比較大。
中國的勞資糾紛正在大幅增加。根據香港“中國勞工通訊”的數據,2015年,中國工人罷工總數為2944起,而這個數據在2011年為185起。
*處理下崗問題,透明、公平最重要*
楊大力強調,在處理下崗問題時,透明公平最重要。
他說﹕“黑龍江大規模的抗議,主要是工人出於義憤。一個省級領導人居然說,煤礦沒有拖欠工人的一分工資,所以工人非常氣憤,因為事實不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讓工人團結起來,追求自己的利益。這樣,會對地方政府產生衝擊,這在過去也有過。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怎麼能夠做的更透明和更公平非常重要。”
在黑龍江省長陸昊‘兩會’期間斬釘截鐵地說沒欠工人一分錢工資後,雙鴨山的幾萬名煤礦工人和家屬上街抗議。據報道已有討薪工人被拘捕。
*轉型勢在必行 政府應廣開言路*
美國斯坦福大學知名政治學家弗朗西斯福山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現行的經濟模式已經沒有發展的動力,轉型勢在必行,能否順利過渡,取決於政府的做法。
面對經濟轉型和工人失業的矛盾,福山認為,中國政府不應該壓制工人的集體抗議和談判權利。
他說﹕“我希望習近平政府可以開放這個體系。我想,當人們被解僱的時候,他們肯定不喜歡管理層對待他們的方式。在一個真正民主的國家,他們有權利罷工、有權利組織起來,與政府進行談判,但這在中國不會發生。他們的聲音不會被聽到,很多情況下,他們淪為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的受害者。我想,中國真的需要創造一個空間讓民眾可以就政府如何對待他們,他們如何對正在改革的經濟環境做出反應進行探討。 這就意味著他們應該有更多的自由而不是更少的自由來談論,然而後者卻是這幾年來的趨勢。”
楊大力說,其實,工人權益的破壞和剝奪很多時候是企業的問題,工人則希望獲得政府的幫助。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強調, 政府不應該為企業背黑鍋。本來是企業的事情,比如企業破產企業發展不好,勞資糾紛等應該由企業來處理。政府應該居中化解,而不是鎮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