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延長 分析:企圖影響台灣大選


中國與台灣旗幟
中國與台灣旗幟

中國商務部週一(10月9日)公告,對台灣進行的貿易壁壘調查因情況複雜,將展延3個月,直至明年1月12號截止,也就是台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前夕。觀察人士表示,北京藉此調查干預台灣選情的企圖明顯,但實際反制手段恐等到選後、台灣未來四年的領導班子確定後,才會出招。

中國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延長分析:企圖影響台灣大選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9:00 0:00

中國4月起對台灣提起貿易壁壘調查,初步統計涉及的中國商品共計2509項,主要為農產與傳產,北京指控,台灣對這些中國製品設進口限制。調查期原訂本週四(10月12日)截止,但北京現決定展延3個月,截止日恰好落在台灣大選投票日的前一日,也是選情最緊繃的時候。

台學者:貿易壁壘調查必成立,以影響台灣選情

對此,位於台北的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教授張五嶽表示,中國啟動此調查,必須分別對中國和台灣企業展開調查,得相當程度仰賴雙方政府提供資訊。但兩岸間欠缺政治互信,北京想於6個月內完成調查不太容易,因此調查期展延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他斷言,中國最終將認定台灣實施貿易壁壘,這調查結果可能1月12日前就會出爐,再視台灣選舉結果決定後續反制。

張五嶽,北京握有主動權,可以軟硬兼施出招,軟的一手如要求台灣放寬限制,硬的一手就是對台採取貿易報復。

張五嶽告訴美國之音:“是不是一步到位進行所謂全面性制裁?還是選前只是威懾性,意圖影響台灣經濟選民的投票行為?選後,它當然會看選舉的結果,再來採取要不要進一步的所謂的施壓。所以,北京一定是兩階段的,它不會只是一個階段的。”

對於中國將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拖至選前一天出爐,台灣陸委會表示,兩岸同屬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相關貿易問題均可依循世貿組織機制與相關規範有效處理,但中方刻意捨棄世貿組織機制協商,完全是出於政治動機,調查期延長3個月,更明顯劍指總統大選。

陸委會呼籲,北京當局立即停止貿易爭端的政治操作,或利用台灣民主社會的開放性,趁機干擾台灣民主運作。

台灣經濟部也表示,願與中方在世貿組織架構下協商與處理並協助台灣業者因應可能危機。

位於台北的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同意,中國顯然企圖透過此調查來強化台灣依賴中國市場及過往與中國建立之經濟合作模式的印象,但最終目的仍在影響台灣選情。

他說,只要調查結果一天沒出爐,商界恐得提心吊膽,這將讓北京有操弄空間。他研判,投票日前,台灣內部將有一些團體或政客操作兩岸經貿議題,來質疑執政黨的治理績效,試圖影響台灣選民的認知,甚至改變他們的投票行為。

台灣大選前不致採取報復措施

不過,有觀察人士認為,北京在台灣大選日前不至有大動作,因為任何對台不利的調查結果恐助長抗中情緒,反而對民進黨有利。

台灣陸委會前副主委林祖嘉告訴美國之音:“他們(中國)應該不想影響到(台灣)選舉吧。如果這樣執行下去的話,其實反而影響更大,所以我覺得它不採取動作的話其實是比較好的。”

林祖嘉表示,中國針對調查採取任何動作,後續衝擊都難以預料,也可能被北京所厭惡的民進黨拿來操作,因此,一動不如一靜,才不至弄巧成拙。

根據台灣多個民調數據顯示,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的支持度穩定領先,但最高僅四成出頭,至於在野陣營的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與獨立參選的郭台銘,三人加總的支持率最高接近五成,若成功整合,對賴清德威脅性大增。

賴清德過去自詡為“務實台獨工作者”,因此是北京眼中最無法接受的台灣總統人選。中國國台辦多次批評賴清德是“麻煩製造者”,拒絕與其進行任何對話或交流。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透露姓名的上海涉台學者向美國之音表示,賴清德民調雖仍領先,但在野陣營整合也未破局,中國深知此刻的一舉一動都將被民進黨炒作,自然不會配合起舞。

他說,中國現在靜觀其變,不急於亮底牌,等台灣選舉結果定調後再見招拆招。

台北學者吳瑟致則預言,若如中國所期盼的,在野候選人支持度迎頭趕上,那麼北京可能於1月12日宣佈終止調查,並提出促進兩岸經濟整合的利多方案,助攻在野候選人,雖然北京肯定也做好了賴清德當選的心理準備。

吳瑟致認為,即便賴清德當選,中國也不會立即就貿易壁壘採取大動作報復,畢竟在他上任前,北京仍手握貿易武器化的優勢,可牽制賴清德的執政準備。

吳瑟致說:“他(賴清德)要到5(月)20(號)才會就任,所以這段期間,(中國)恐怕會試圖針對某一些農產品或者水產品進行禁運,逐步施壓,來讓賴清德在某些(政治決策)動作上讓步,包括人事或是相關的對中政策、兩岸政策。”

中國可能取消“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對台關稅優惠

自從中國對台啟動貿易壁壘調查以來,“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是否生變也引發關注。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架構下,早收清單上的539項台灣產品享免關稅進口中國優惠,迄今的關稅減免額已超過96億美金;相較同期間,中國商品進口台灣的關稅減免額僅約10億美金。

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9月在一場兩岸經貿交流會上表態,支持中國主管部門結合對台貿易壁壘調查情況,中止或部分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給予台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宋濤指控,民進黨當局違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條款在先,對中國採取嚴苛的經貿限制措施。

經濟學者林祖嘉表示,如果北京不滿台灣未來的政局發展,確實有可能針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上的部分項目採取報復手段,其中以紡織、石化、汽車零組件等行業受到的衝擊較嚴重。

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的539項產品中,石化產業佔了88項、紡織業佔136項、機械業佔107項。

張五嶽也說,中國可能將部分或全部539項產品的優惠關稅降至0。若僅是重徵關稅,對台灣整體經濟影響不致太大,但若採取報復性禁止台灣製品進口中國,影響將擴大。

他強調,“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涉及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爭端解決和兩岸經貿委員會的運作,若貿然廢除,象徵的恐是兩岸經濟產業全面性的脫鉤與斷鏈。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