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自己個人推特帳號上將個人簡介改為“台灣駐美大使”,引發外界注意和議論,甚至引來關於美台是否準備建交的揣測。上任至今2個多月天天行程滿檔,自詡為“戰貓”的蕭美琴形容自己的工作有如“拼命三郎”,目標是要在華盛頓為台灣爭取更多空間,“Bi-khim Hsiao”在美國政界和媒體的能見度也在不斷提高。在社交媒體上,就有網友稱她是“戰貓大使”。
曾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等黨職及4屆立法委員的蕭美琴,在台灣政壇已活躍多年,受到台灣總統蔡英文的信任和重用。今年年初在立委選戰中失利後,她在4月初被延攬出任總統府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兩個半月後即被台灣總統蔡英文任命為駐美代表。
自7月24日在華盛頓就任新職後,由於疫情的影響,許多與美國政府部門、國會、學術界和其他團體的會面多半通過電話及視訊方式進行,但蕭美琴每天行程滿檔,也多次在美國智庫發表公開講話並接受美國媒體專訪,在台灣應對新冠疫情的做法、美台經貿關係、供應鏈安全、軍售與台灣安全防衛等議題上發聲,呼籲國際社會加大對台灣的支持力度,協助台灣抗衡來自中國的壓力與威脅,在華盛頓政學界和媒體上,Bi-khim Hsiao的能見度正在不斷提高。
Bi-khim是蕭美琴的英文名。今年49歲的蕭美琴生於日本,父親蕭清芬是普林斯頓大學神學博士,也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牧師,曾任台南神學院院長,母親邱碧玉(Peggy Cooley)是美國人,具有紐約聯合神學院音樂碩士學位。排行老大的蕭美琴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蕭美琴小學、初中在父親的故鄉台南縣就讀,高中時全家搬到美國後在新澤西州一所高中就讀,大學念的是美國俄亥俄州歐布林學院東亞研究,後來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取得政治學碩士學位。她的英文名“Bi-khim”即是台語“美琴”的讀音。
蕭清芬2016年5月在發佈於“台美史料中心”(History of Taiwanese American)的文章“我的女兒美琴”中寫道,“雖然是徹底的'happa'(混血兒),美琴對台灣意識認同卻不比'純'台灣人弱”( Happa是夏威夷語,意指種族血統混合者)。
蕭清芬說,蕭美琴的出生證明書上還有一個外婆取的英文名字,“但她主張不用這洋名”,而是要在名字上凸顯其獨特性,也因此在美國很難找到第2個“ Bi-khim”。此外,她父親說,“美琴”這個名字的發音和寫法,法律上的名字,“都是道道地地的台灣話--Bi-khim。”
由於蕭清芬的教會工作,蕭美琴從小就在多文化、多語言的環境中成長,“無論外表與背景,美琴總與大多數人有所不同,所以對一些不合乎大眾模型的人,特別是'弱勢'族群,她有偏愛與關懷。”蕭清芬說,蕭美琴在讀大學和研究所時會利用機會參與或主辦宣傳台灣的活動,“在學校或社區的'國際週'活動設立不隸屬他國的、獨立的'台灣'攤位和台灣的節目。
“許多同學,特別是外國來的留學生,因她對台灣的熱心和關愛,以及她的政治主張與抱負,多認為她將來若不是台灣的外交參與者,就是駐外的外交官。”
上星期(9月23日),在美國公共電視一個專訪中,蕭美琴就提到,由於母親是美國人,成為美台之間的橋樑已經是她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在專業或個人層面上,我總是把我的角色看成是嘗試著把這兩個社會和文化匯聚在一起。”
8月初,在上任後的首度華文媒體簡報中,蕭美琴曾對比30年前在華盛頓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當實習生,到今天再以台灣駐美代表回到華盛頓工作的心境變化。
“30年的歷史,從年輕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對台美關係有一個很高很遠的理想,到現在覺得自己比30年前的我當然是保守很多,也謹慎很多。這也是這麼多年來的衝撞,自己也傷痕累累,不只是在台美關係、也在國內的政壇上。但我覺得我們有一些理想是不變的,那就是我們盡量很成熟的去找到那些機會,把握我們可以往前推進的這些空間。”
她說,自己曾經說過要發揮“戰貓”精神,意思就是要“在狹隘的空間找到一個生存之地”的思考模式。
“30年前我滿懷理想來到華府,到FAPA去做實習生,當時覺得往前衝就是為了自己的目標,但我現在是代表台灣,台灣2300萬人有2300萬的目標、願景和期待,我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整合大家的意見。作為一個民主社會的代表,我在這邊就是全力的為台灣共識,也就是我們的民主、我們的自由,還有我們國家的生存繁榮來奮鬥、來努力。”
但是,帶了4隻貓來美國就任,也自詡為“戰貓”的蕭美琴,又是如何看待時一段間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戰狼”外交表現呢?美國之音問蕭美琴。
她答复說,中國的邏輯已經對台灣運用數十年,“在各個領域打壓台灣、限縮台灣國際生存的空間所用的各種手段一直非常的殘酷,也對台灣人民很不公平” ,現在中國現在將同樣手段用於世界各國,“大家會對他們政權的本質應該有一些新的領悟”,許多國家也能體認到台灣數十年來所面對的壓力和打壓,不過台灣依然持續在這種打壓下尋找生存與發展的機會。
蕭美琴也說,她對美工作的最優先事項,就是推動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強化供應鏈安全合作,以及台灣整體國防安全。
上個月,斯坦福大學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在一場和蕭美琴的視訊對談後稱讚她的口才極佳,也當場轉述與會人士對蕭美琴的評語說,“她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戴雅門對蕭美琴說,他要感謝蔡英文總統派將蕭美琴派駐美國,“讓我們能分享你的智慧”。
在她的個人臉書上,有網友以“戰貓大使”稱呼蕭美琴。她說,實務上她在美國代表台灣,“實際工作跟各國使館沒什麼不同”,甚至因台灣處境艱難,她的工作量以及和美方互動的頻率要比其他國家大使的業務更多更複雜,“因此,ambassador不但是對我現有工作的形容詞,事實上也已經成為許多美方各界友人稱呼我的方式。”
不過她說,在和美國互動時,她的職稱仍然是“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代表(Representative,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
蕭美琴說,她在美國做的是“大使”的工作,蔡英文總統派她來美出任代表也讓她身負重任,但美台之間“存在著長年的法律、政治及地緣戰略的障礙與局限”。即便如此,她認為“台灣有許多故事,需要被國際上更多人看到”,而台灣的國家利益,尤其是國家安全與經濟繁榮更需要尋求一切推進的機會。
蕭美琴還說,自她7月底到任後就像“拼命三郎”一樣,一直在跟華盛頓各界接觸、溝通、爭取,希望台灣長期在國際上碰到的不公平待遇能夠有所改善,有些事情也確實有所進展,美方對台灣許多的訴求也多“正面”看待,不過她說,“不可否認,雙邊關係的法律結構,以及美國的政策框架'一中政策'還是存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