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傳媒認為“後18大”政改取決中國政經形勢


中共七名新任政治局常委在18大後與傳媒見面
中共七名新任政治局常委在18大後與傳媒見面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之後,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將把中國帶向何方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國際間,各方面就中國未來走向已經達成的一個基本意義上的“共識”,就是中國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不會“開倒車”。但是,和經濟發展同樣重要、甚至是比經濟發展更為重要的社會和政治體制改革將會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的中國政策項目負責人沈大偉(David Shambaugh)在《華盛頓郵報》上撰寫文章,呼籲各方“不要期望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會實施改革。”沈大偉認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缺乏“共性;中央委員和常委的構成。在他他看來,無論是在觀點、還是派別上,都有很大的差別。

在沈大偉看來,雖然習近平外表上給人的印象比他的前任胡錦濤更“溫暖”一些,而且不乏笑容可恭的鏡頭,但是,習近平心里到底是想怎麼,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個未知數。沈大偉說,要打破常規﹐動手改革,需要一個極其有魄力和遠見的人,習近平是不是具有這樣的質素、以及是否懷有這樣做的願望,目前還不得而知。

美國《洛杉磯時報》在談到中共新的總書記習近平的時候,頗有一些積極的提法。《洛杉磯時報》注意到,習近平作為七個新任政治局常委之首,在步入人民大會堂的時候,顯得頗為“謙虛”,而且他的講話總共只有16分鍾,中間一次也沒有提到馬(克思)列(寧)或者是毛(澤東)。相比之下據報導說,習近平的前任胡錦濤在做總結報告的時候,花了足足100分鍾的時間,而且反覆強調“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總共提了79次)﹐以及“科學發展觀”(19次)。

以協助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成功逃離山東而名聞遐爾的中國維權人士何培榮在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說,習近平的講話讓她感到很吃驚,“起碼聽起來他好像是關心老百姓,不只是黨。”

美國《華爾街日報》在評論中共18大之後的“第五代”領導層時指出,七位政治局常委正式“出鏡”前,地毯上早已事先畫好了一、二、三、四、五、六、七;與媒體見面時,七個常委個個按照自己的排號、即在這一屆權利机构中的排名次序,站到指定位置上。

《華爾街日報》說,七位常委亮相之後,外界普遍認為,這一次,是保守派或強硬派,打敗了改革派,看來政治上的改革開放不大可能發生;不過,也不要將局勢“看死。”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專家的分析往往是錯的,而且以胡錦濤為例,他2002年上台的時候,大家都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說是他任上會實施政改,但是結果呢?胡錦濤執政期間,政治上的高壓有增無減,經濟改革的步伐也慢下來了。或許這一回,各方對中共新一屆領導層的期望值相對低,這個是結果可能反而會讓大家“驚喜”也說不定。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說,只有在經濟或者政治形勢陷入死胡同的情況下,一如前蘇聯在1980年代所面臨的那種形勢,才會出現戈爾巴喬夫式的人物,即決意在政治上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的人。因此,中國新的領導人到底會不會進行政改和如何改,還要看中國的政治經濟形勢今後發生怎樣的變化。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