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香港民調:逾6成受訪者指立場及眾新聞停運影響新聞自由 學者憂失傳媒監察


2021 年 12 月 29 日,身兼《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在離開《立場新聞》 辦公室時向在場採訪的記者揮手致意 (路透社資料照片)
2021 年 12 月 29 日,身兼《立場新聞》副採訪主任的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在離開《立場新聞》 辦公室時向在場採訪的記者揮手致意 (路透社資料照片)
香港民調:逾6成受訪者指立場及眾新聞停運影響新聞自由 學者憂失傳媒監察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27 0:00

踏入2022年元旦前後,香港兩家知名度較高的獨立網媒《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在壓力下一星期內先後宣佈停止運作,引起各界關注香港新聞自由受到的影響。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星期五發表首份針對《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新聞及資訊並不自由;另有54%受訪者認為這兩家網媒停運後,會減低香港政府日後的問責及廉潔度。有學者憂慮,如果香港缺乏獨立的新聞媒體監察政府的運作,對民主及經濟發展都不理想。

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直接制訂的《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年半後,3家持反對聲音、較具知名度的香港傳媒機構《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眾新聞》相繼宣佈停止運作,其中《蘋果日報》及《立場新聞》多名高層及編採人員,被控《串謀發布或複製煽動刊物》等罪名,不准保釋需要還柙。

逾6成受訪者指香港新聞資訊不自由

《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在2022年元旦前後,一星期內先後宣佈停止運作,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星期五(1月7日)召開記者會,發表首份針對《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的民意調查。這項調查在上星期一至星期四(1月3至6日),透過網上問卷成功訪問7,745名12歲或以上的香港市民。

香港民意研究所1月7日公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接近62%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民意研究所1月7日公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接近62%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結果顯示,接近62%的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另有31%受訪者認為自由,5%表示一半半。

以政治取態區分,6,487名自稱民主派支持者當中,98%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可以說是一面倒的意見。而768名自稱非民主派支持者當中,37%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認為自由的佔大多數有52%,另有8%表示一半半。

學者指不同意識形態對新聞自由意見分歧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講師葉國豪在記者會上分析,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社會對新聞自由的看法好像有兩個世界,不同意識形態的市民,對新聞自由或者新聞工作者在社會上扮演甚麼角色,有不同看法。非民主派支持者仍然有超過一半會覺得,現在香港的新聞或資訊都還是很自由,或者幾自由,但是民主派支持者有98%認為不自由。

葉國豪表示,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香港社會對新聞自由的看法沒有出現這種意見分歧得這麼嚴重的現象。

葉國豪說:不同意識形態、政治價值觀的朋友,他怎樣看新聞自由,好大不同的一種評價,這個就算是97年以前,我相信都不會這麼嚴重的,你看97年以前,因為我自己過往的研究,都曾經有研究過香港電台的發展的。香港電台雖然作為一個香港政府的其中一個部門,但是它裡面做新聞的那種所謂新聞倫理,或者一種新聞的實踐,其實過往一些比較資深的新聞工作者,在香港電台工作的時候,甚至香港電台會派他們回去英國的BBC受訓,即是學習一些如何做新聞,或者新聞到底同政治、同社會之間的關係是甚麼,它不會因為是一個政府的部門,它就減少了這些對政府的監察,是不會的。

近4成非民主派支持者感言論空間改變

葉國豪表示,有接近4成的非民主派支持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止營運後,香港的新聞及資訊不自由,反映國安法實施之後,就算不贊同《立場新聞》、《眾新聞》或者《蘋果日報》的言論,但是他們都會感到,香港的言論空間已經改變。

葉國豪說:(非民主派支持者)未必會看、未必會認同它們(蘋果、立場、眾新聞)講的一些東西,但是他們(非民主派支持者)都覺得香港應該是一個多元的社會,或者應該是一個不同聲音,你有你看、我有我看,好過完全得一種聲音那樣,所以你可以很明顯看到,就算你是非民主派支持者亦都開始有些擔憂,有些擔憂說就算有些比較溫和的,譬如《眾新聞》相對溫和些的一個平台你都沒有,或者你在電台裡面,今天你可能聽港台、或者你聽商台、或者其他電台,你發覺那個主持人走了啊,或者你看到你一直看的一些傳媒人走了啊,所以都可能這些非民主派支持者都會覺得,其實整體的香港言論的空間,或者傳媒的空間,其實是改變了。

54%受訪者憂港府問責及廉潔度減低

調查亦發現,54%受訪者認為,《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後會減低香港政府日後的問責及廉潔度。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講師葉國豪表示,不同政治立場的受訪者都會擔心缺乏傳媒監察,會影響香港的廉潔。(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兼任講師葉國豪表示,不同政治立場的受訪者都會擔心缺乏傳媒監察,會影響香港的廉潔。(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葉國豪表示,這個問題反映這些獨立網媒停運後出現的政治後果,尤其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半民主”的社會,傳媒監察發揮重要的影響,在《立場新聞》及《眾新聞》停運後,疫情反彈的情況下,有幾十名高官及立法會議員,懷疑違反當局防疫呼籲,出席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的百人生日派對,事件反映缺乏傳媒監察對香港廉潔帶來的影響。

葉國豪說:很遺憾的看到有些高官其實很明顯是脫節,或者它們嘴巴是這樣講,但是實際上它的行為就不是很遵守相關的(防疫)規定的,而且還不少高官和一些議員,所以我自己就覺得從這件事件(百人生日派對)就會看到,如果是任何一個民主的社會裡面,有一個健康自由的傳媒,那麼這些高官、這些議員,絕對會受到傳媒的監察的,或者會受到問責的,這些事情就未必會在香港發生,或者會在現在的香港發生,這個對香港的政治影響,或者以後的政府就必須要依賴自我監察,自我監察亦不是說不可以的,只不過就容易會出錯,對它(港府)的管治來講,或者對整個香港的廉政來講,我相信都會產生影響。

葉國豪表示,調查發現就算非民主派支持者,都擔心缺乏傳媒監察,會影響香港的廉潔。

葉國豪說:就算是非民主派支持者的受訪者,它都有3成就算是未有過半,因為超過一半覺得是不會影響(香港的廉潔),但是我自己就會覺得必須要看長遠的發展、長遠的影響,我覺得長遠來講,減少了傳媒的(監察),當然傳媒都有不同的立場、有自己的態度,但是我們一個健康的社會,應該有那種包容有不同的聲音,可以對政府公共的政策、對高官的監察、對社會的發展,有一定的監察的。

學者指缺傳媒監察影響民主經濟發展

葉國豪表示,長遠而言如果香港缺乏獨立的新聞媒體監察政府的運作,對民主及經濟發展都不理想。

葉國豪說:如果我們見到愈來愈多新聞的傳媒或者朋友、或者機構,因為香港政治或者社會的變遷的變化,終止它的營運,我會覺得長遠來講對香港民主的發展,是不理想的。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香港在1970年代初期,成立廉政公署後,加上傳媒的監察,嚴重的集團式貪污幾乎絕跡,他擔心如果傳媒的空間收窄,將來出現貪污腐敗的機會可能會增加。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澳門因為缺乏傳媒監察,1999年主權移交後,貪腐的情況仍然嚴重。(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香港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表示,澳門因為缺乏傳媒監察,1999年主權移交後,貪腐的情況仍然嚴重。(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鍾劍華說:好簡單同我們(香港)鄰近的澳門比就知(道)的了,澳門為何到99(年)回歸(主權移交)之後,都還是有一些“大貪官”,最近才抓了一個回去,為何有這些問題呢﹖正正就是澳門那個媒體同香港是很難比較的,所以我覺得這個正正值得我們警愓,當我們沒有了蘋果、沒有了立場、沒有了眾,剩下的是些甚麼呢﹖大家有眼看的,我記得有一位前美國總統講過一句說話,他說軍隊同新聞報紙,任他選一樣的話,他寧願保留這個、不要軍隊,寧願要報紙,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有趣的講法,但亦都是一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講法。

葉國豪回應美國之音提問表示,香港新聞自由的收窄,加上國際傳媒機構亦在壓力下陸續撤散香港,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城市的地位都會有影響。

葉國豪說:過往這兩年、特別是19年之後,香港的FDI即是外國來香港投資的情況,整體來講就是美國資本、日本資本,基本上都減少了,歐盟就是持平、持平這樣講,如果我們從經濟層面看,因為中國內地很重要的集資或者IPO(新股上市),或者(中國)內地的公司要集資的一個地方,如果被外國的公司也好,它在這裡投資通過香港作為一個窗口來投資中國內地也好,被它感覺到香港不是過去那種自由開放的話,就算我們不講新聞自由,就算講經濟發展來講,都會影響到的。

逾50%受訪者減少接收本地新聞資訊時間

調查亦顯示,踏入2022年,有超過一半人受訪者估計,用於接收香港本地新聞資訊的時間整體會減少,另有31%受訪者表示不變。

葉國豪表示,如果市民接收新聞資訊是一種社會情緒的表現,調查結果反映香港社會處於一種非常悲觀的情緒,尤其是民主派支持者,減少接收新聞資訊的比例較高。

葉國豪說:市民你是民主派的朋友也好,或者所謂非民主派的朋友也好,它們對公共事務的關心其實減少了的,這種情況其實是不理想的,即是我們怎樣講不理想呢﹖出發點在哪裡呢﹖我作為一個社會學家,我是關心香港公民社會的發展的,如果無人關心或者覺得不管了,或者覺得自己是改變不到現在香港的社會或者政治情況之下,採取一種比較悲觀或者比較被動的一種態度,就是不想理(會),或者不想看,那麼長遠來講這個影響是值得我們關心的。

時事論員黃偉國表示,就算缺少獨立不偏不倚的傳媒報道,香港政府的民望都不會因此提升, 可能會換來更大的質疑。(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時事論員黃偉國表示,就算缺少獨立不偏不倚的傳媒報道,香港政府的民望都不會因此提升, 可能會換來更大的質疑。(美國之音湯惠芸拍攝)

學者指缺傳媒監察不會提高政府民望

時事論員黃偉國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最近的高官議員疫情下出席百人生日派對事件反映,就算獨立傳媒相繼停運,不代表市民對港府的信任會有所增加,只會換來更大的質疑。

黃偉國說:就算你說香港的獨立、專業以及不偏不倚的媒體全部消失,是並不代表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民望因為沒有壞消息,或者無人去報道、或者去發崛它們的一舉一動而有所改善,只是會換來更多市民對政府任何的政策、任何它們的一些人物的所作所為的一種不信任、質疑,甚至是覺得它們所作所為的東西,是背後一定有陰謀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