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海軍部長也是前參議員吉姆·韋伯(Jim Webb)最近發文,提出一項有意思的建議,他呼籲拜登政府啟動“美國版的一帶一路”來抗衡中國在世界的影響。韋伯認為,美國可以做得比中國更好。這項建議引發不少議論,有學者認為,美國鼓勵自由競爭,“一帶一路”不是美國的做事方式。
韋伯2月17日在《華爾街日報》上發文倡議拜登政府考慮啟動“美版一帶一路”。“中國在世界各地到處投資大型基建項目以增強影響力,美國也可以這麼做,” 他說。
韋伯指出,作為中國爭霸全球戰略的重要部分,中國政府通過“一帶一路”項目與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建立經濟和外交聯繫,並以保護這些項目利益為由進行軍事滲透。但美國的公共討論對此重視不足。
韋伯認為,中國政府近年來不斷升級的軍事、外交挑釁和人權迫害已讓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對參與一帶一路產生遲疑。他呼籲拜登政府抓住這一時機,開始重視在美國對外政策中“常被忽視的國家”,給這些地區選擇美國的機會,以此抗衡中國影響力,防止世界體係為威權主義所脅迫,這有利於美國的“外交和經濟健康”。
“這不是敗局注定的事業,而是沒被認識到的機會,” 韋伯說。
韋伯提議拜登政府在亞非拉地區實施一項各領域通力協調的全面政策,融合深思熟慮的外交、安全保障承諾和美國商界的項目投資和參與,填補真空。
韋伯也認為美國可以比中國做得更好。“美國在這上面的重大投入——不帶殖民動機且基於更具信譽度、更久經考驗的商業模式——將強力啟動發展中經濟體,同時提升美國經濟,激勵全球自由社會的進一步向前發展,” 韋伯說。
美國鼓勵自由競爭“一帶一路”不是我們的做事方法
文章一出,支持者稱韋伯是“有遠見的實用主義者”,美國急需踐行,為時不晚。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國王大學國際關係專業學生何塞·瑪努埃爾(Jose Manuel)在推特上表示:“美國若想阻止中國奪得世界超級大國的頭銜,就得以牙還牙,支持在亞非拉國家的投資項目。”
然而,美國自由派經濟學家呼籲,美國不該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效仿中國的做法。
數據分析公司Complete Intelligence創始人托尼·納什(Tony Nash) 告訴美國之音:“'一帶一路'或'中國製造2025',這不是美國式的做事方式。”
納什認為,美國應對大國競爭的最佳方式是鼓勵自由競爭,美國的世界影響力該來自於倡導透明和自由競爭的國際體系。
美國經濟新聞網站RealClearMarkets編輯約翰·塔姆尼(John Tamny)2月23日發文指出,“美國的影響力就是自由”,他認為“一帶一路”這類高度依賴政府調控的項目只會浪費巨額資源,並損害美國倡導自由競爭的世界形象。
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亞洲項目主任邁克爾·庫格爾曼(Michael Kugel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美國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通過一帶一路施展影響,美國增強海外基建項目投資固然有戰略價值,但現在不是時候。疫情當前,拜登政府的重心是重振美國經濟。
不過,美國佛蒙特州明德學院(Middlebury College)歷史系教授、美亞關係專家喬伊斯·毛(Joyce Mao)支持美國的海外基建投資。她對美國之音表示,融合成熟外交和策略性干預的美國對外政策和美國國內的發展密不可分。但她也指出,要在這一點上獲得足夠的美國公眾支持和兩黨共識是個挑戰。
提議能否獲美國公眾支持
新聞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的創始人亨利·布拉吉(Henry Blodget)在推特上說:“好主意,但美國都還沒能在投資國內基礎設施上達成一致。” 獨立媒體“中非項目”也在推特上稱:“美國納稅人自己的道路、橋樑和機場處於年久失修狀態,很難想像他們會支持巨額投資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以與中國競爭。”
Complete Intelligence的納什認為,美國公眾現下不可能接受花幾萬億美元在海外項目上。疫情衝擊下,美國國內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錢。美國政府如果在這個節骨眼上花錢和精力組建一個全球基建投資計劃,肯定會讓很多納稅人生氣。
威爾遜中心的庫格爾曼表示,拜登政府的當務之急顯然是重啟美國國內經濟的馬達,投資海外基建是今後值得考慮的戰略議題,但至少也得再等幾個月,“若此刻同時做這兩件事,就變成又要留住蛋糕又要吃蛋糕的局面,” 庫格爾曼說。
“因工業衰退而掙扎在'鐵鏽地帶'的人們,如果他們聽說自己的政府將啟動如此龐大的計劃,以發展千里之外的基建項目,不會有好反響的,”庫格爾曼說。
明德學院的毛教授表示,韋伯在美國經濟仍為疫情所困之際作出這樣的提議有一定值得推敲之處。她指出,有關美國經濟的健康和福祉從何而來有很多爭論,這歷來是個讓美國保守派和自由派意見分歧的經典政治問題。在疫情這一特殊時刻下,這種分歧就聚焦在到底怎樣的經濟計劃才是能讓美國從疫情中恢復的計劃。
韋伯在文章中說,美國在發展中國家投資基建項目不僅有助於抗衡中國,而且也有利於美國經濟。但毛教授指出,韋伯的這一建議似乎是“假設了大多數美國人能理解和認同美國經濟的未來依賴於國際主義的存在和乾涉主義的存在”,但現實並非如此。她說,儘管在對抗中國方面,美國國內尤其是共和黨保守派內部有很多政治支持,但投資海外大型基建項目可能與他們的政治優先項並不一致。
“美國版的'一帶一路'會給普通美國公民帶來哪些實惠?就業機會將如何實現?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開髮美國商品的海外市場和其他資源?” 毛教授認為,這份提議若要獲得足夠支持,這些是需要向美國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回答的基本問題。
庫格爾曼:有現成投資框架可用
庫格爾曼指出,雖然“美版一帶一路”這樣大規模的計劃該先讓位於恢復美國國內經濟,但拜登政策可以利用好從特朗普政府期間已經設立的相關機構和工具,落實相關投資承諾。
特朗普於2018年簽署《善用投資引導發展法》(簡稱BUILD法),將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下屬的發展信貸管理局(DCA)合併,新成立了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IDFC),以增強美國的國際發展融資能力,對融資力度和融資工具都進行了拓展,統籌並促進美國私營部門參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建設。
在“自由開放印太政策”下,特朗普政府在2018年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簽署了三邊基礎設施投資夥伴關係合作備忘錄,共同鼓勵和支持本國私營企業在印太地區建設符合國際標準的高質量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2019年,美國與日本和澳大利亞共同推出藍點計劃(Blue Dot Network),在亞洲地區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該計劃聯合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在“共同標準下”評鑑和認證基建項目,助推可持續發展的高質量項目。
布魯金斯學會中國項目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和周思哲(Jonathan Stromseth)也在2月17日呼籲拜登政府將特朗普政府期間一系列針對東南亞地區的基建投資承諾落實。他們指出,近4.2萬家美國公司向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10個成員國出口產品,支持美國約60萬個就業機會,但美國在該區域的經濟地位正面臨中國的蠶食,東南亞已成為北京和華盛頓之間戰略競爭的溫床。
納什:政府扶持項目不該是美國的競爭方式
曾在“一帶一路”項目上為中國國家發改委提供諮詢幫助的納什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一帶一路”的運行原理是將資金從中國開展海外業務的銀行輸送到在世界各地投資基建項目的中國國有和半國有實體中,是一種為海外和國內債務融資的方式。美國雖也有像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IDFC)這樣的國際融資機構,但其運行規模不可能支撐像中國“一帶一路”這樣龐大的海外投資項目。此外,中國能向某些項目提供負利率的貸款,但一向注重風險管理標準的美國金融機構不太可能這麼做。
納什同時表示,美國進行大國競爭的最佳方式就是自由競爭。不管是中國的“一帶一路”還是“中國製造2025”這樣的產業政策,都不該是美國效仿的方式。這些項目都高度依賴政府角色,由政府出巨資扶持科技產業或扶持本國公司進行海外項目投資。這樣做有可能滋養一批實際競爭力並不達標的公司和產業。
“最好的方法是讓美國的建築公司和基礎設施公司自己出去競爭獲得項目。如果他們競爭不到,那他們就該失敗,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競爭力,” 納什說。
在上個月一場研討會上,美國知名全球化和亞洲問題專家、經濟戰略研究所所長普雷斯托維茨(Clyde Prestowitz)曾表示,拜登政府該有一個影響深遠的產業政策。“中國有他們的中國製造2025,我們應該有我們的美國製造2025,” 他說。
納什認為,美中在全球範圍內維持影響力和領導力的方式是秉持透明和自由競爭的價值理念。他認為美國之前要求北約盟國在國防開支上做到公開透明就是領導力的體現。
他認為,美國也該繼續針對政府補貼和非關稅壁壘等現象追求透明化,確保世界貿易組織能夠切實做到這方面的督查工作,以讓全世界都能看到各國的產業是如何被保護的。同時,美國也該呼籲國際社會在對外援助方面追求透明化,出去的錢到底流向何方?
“美國站出來要求多邊組織的透明度,要求對外援助的透明度,要求基建項目的國際競標有自由競爭的環境,這才是美國展示和保持領導力的最佳方式,” 納什說。
“美版一帶一路”怎麼做?
庫格爾曼認為,美國目前仍在美中競爭中佔上風,不管是軍事實力還是高新科技領域的領先優勢。和韋伯一樣,他也認為儘管美國近年來在軟實力上面臨一些挫折,但仍然領先於中國。
庫格爾曼因此強調,在海外基建投資方面美國該有自己的步調和預期,沒必要非得在數量級上和中國平分秋色,畢竟中國在這上面已經領先太多步了。“在基建投資領域取得一些進展的情況下,與其在這上面投入巨資徒勞追趕中國,何不更加專注於保持美國在其一貫領先的領域的競爭優勢和相對優勢呢?” 庫格爾曼說。
庫格爾曼部分認同韋伯對於美國可以把基建投資做得更好的看法。他說,中國不少一帶一路項目的質量收到批評,比如財務不透明、腐敗滋生、破壞當地環境、工人權益不達標等等。美國可以針對這些問題提供一個更高標準高質量的選擇項。中國在部分地區通過基建項目大造監控系統,輸出威權主義,美國在這方面顯然也能提供侵入性更小的選擇項。
和韋伯一樣,庫格爾曼也認為中國近年來的“戰狼外交”給美國開創了機會。庫格爾曼舉例說,中國在南中國海愈加秀肌肉的蠻力戰略給該區域的許多國家敲了警鐘,開始質疑“向美國要安全,向中國要錢”的一貫態度是否還該繼續。他認為,美國該重點投資像菲律賓這樣又對中國產生遲疑又是美國關鍵區域盟友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