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抵美之前表示,以美元為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政策是“歷史的產物”,並且說中國正在採取步驟,用人民幣取代美元。美國專家說,市場才是決定貨幣扮演主角与否的舞台。
胡錦濤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和《華爾街日報》聯合書面採訪時表示,以美元為主要國際結算貨幣的政策是“歷史的產物”。胡錦濤同時批評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向經濟注資6,000億美元做法。有分析人士指美聯儲的做法弱化美元。
胡錦濤雖然批評現有貨幣制度,不過仍然表示,人民幣被接受為國際貨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說:“中國在總體經濟產出和貿易領域對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人民幣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當然,要讓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還有相當長的一個過程。”
*杜納威﹕儲備貨幣由市場決定*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國際經濟高級研究員斯蒂文•杜納威(Steven Dunaway)對美國之音表示,如果中國愿意讓人民幣自由浮動,並且讓它完全自由兌換,人民幣當然可以承擔起儲備貨幣的任務,但是中國目前並沒有
興趣這麼做。中國提到人民幣的儲備貨幣作用,基本上是一種策略。
杜納威說:“很多關於美元地位的討論﹐本質上是為了引開人們注意人民幣匯率視線而釋放的煙幕。儲備貨幣的關鍵是由市場來決定,而不是人為決定。主要看哪種貨幣能滿足貨幣層面的、金融層面的和資產創造能力方面的需求。 ”
位於華盛頓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副總裁包道格(Douglas Paal)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貨幣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並不具備擔任國際儲備貨幣的實力。
*包道格:中國仍缺結算實力*
包道格說:“中國最近一年積極推動改變結算方式,這是拉丁美洲上世紀80年代有過的典型做法。拉美用非美元貨幣進行了很多交易,但是那些与它們交易的國家最終遭受了損失,因為一旦有些國家保護自己的貨幣,貨幣就會貶值,那些用這種方
式做生意的國家后來賠進去很多。”
包道格說,中國改變結算方式從短期看有利可圖,但是從長期來說是冒險之舉,不過不說出來。作為國際儲備貨幣,中國必須具備相當於以万億美元來計算的人民幣數量。
位於美國華盛頓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級研究員薩勃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在最新研究報告中說,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0年中國經濟規模為14.8万億美元,高於美國的14.6万億美
元;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越美國。
不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則稱,以購買力平價計算,2010年中國GDP僅為10.1万億美元,仍然低於美國的14.6万億美元。
最新的皮尤研究中心民調顯示,47%的美國人相信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僅有31%的人認為美國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