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一系列挺台舉措引起極大注意,包括宣布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訪台以及解除美台交往禁令等,不僅引來北京的強烈不滿,美國內部也有一些批評。有分析人士說,雖然蓬佩奧解除美台交往禁令的時機引人質疑,但這個宣示是過去幾年來美國對台政策轉變達到頂點的結果,美國政策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答案是“習近平”。
就在上星期短短幾天,美國國務院罕見地公開預告了美台政治軍事對話的舉行、蓬佩奧宣布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將訪問台灣、週末再宣布解除美台之間數十年來的官方接觸禁令,一連串動作不僅中國政府表示強烈譴責,官媒《環球時報》更在社評中以“喪心病狂”來形容蓬佩奧的舉措。
對中國不挑釁
蓬佩奧星期二(1月12日)在美國電台休·修伊特節目的專訪中表示,美國應該持續中“一中”政策下與台灣互動,他上週末宣布解除美台交往限制時說過,美國以前曾經這麼做過,美國自己有這方面的立法要求,但過去在中國對美國做出的言論或挑戰時,美國沒有自己行使法律規定可做的事,而是對中國“卑躬屈膝”。“我們不應該那麼做。”
他說,他採取的這些行動並不挑釁。“它們的意圖不是這樣。它們是為了要實現美國對所有地區各方的承諾,尤其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個中國'政策的一部分。我們會實現我們的保證。我們會實現我們的承諾”。
儘管克拉夫特原定訪台的行程因國務院為政府團隊交接叫停所有出訪計劃而取消,但蓬佩奧下台前最後兩星期關於台灣的做法,還是招來美國內部一些質疑,指責特朗普政府這些下台前的最後舉措,限制了拜登上台後處理美中及台海議題的操作空間。
對台政策轉變頂點
對於蓬佩奧為何在下台前最後時刻作這些政治上的大動作,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祁凱立(Kharis Templeman)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蓬佩奧解除美台交往禁令的宣布“是過去4年來美國對台政策重大轉變的頂點。它最戲劇化,但我認為軍售常態化要更具有實質重要性。”
他說,特朗普政針對北京對台施壓行動做出的反應,是在許多不同領域加大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在解除交往禁令前台灣大使已經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國務院大樓,而不是如以往一樣在其他地方與美國官員見面,所以“這是一個重大轉變,但它是長期以來一系列政策轉變的頂點。”
不過祁凱立也認為,蓬佩奧作此宣布的時間點看來“有一點可疑”,它或許一個黨派之見的舉措,常駐聯合國代表克拉夫特的訪問“更是毫無意義”,而且看來更像是“只為了要挑起麻煩”,他懷疑特朗普政府是否在事前與拜登團隊討論過這些事情,因為蓬佩奧不會留下來承擔後果,但他卻把這些責任都丟給他的繼任者。“它將為新政府製造美中關係另一個複雜情況,而且拜登要逆轉這些做法必須付出政治代價。”
幫拜登大忙
儘管如此,目前也是胡佛研究所台灣民主項目及亞太安全倡議項目主持人的祁凱立說,無論蓬佩奧是否有意,他實際上是“幫了將上任的拜登一個大忙”,因為它將給新政府在台灣議題上擁有更多對付中國的籌碼。
“如果北京想要讓這些限制恢復,或是至少在實務上大致尊重它們,拜登可以說,我們會恢復之前的政策,但你也要恢復你的。那代表停止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再一次承認分隔台灣海峽界線的效力,並停止將台灣公民引渡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去面對犯罪的指控。”
北京根本誤判
祁凱立認為,蓬佩奧宣示的政策改變也描繪出北京的“根本誤判”。
他說,當蔡英文就任總統後,北京的策略實是基於“美台政策將維持不變”的假設,那使他們可以任意擠壓蔡英文政府的政治、經濟及外交空間而無鬚麵對來自美國的任何反彈,其結果是,北京用盡了許多籌碼來強迫蔡英文做一件對她來說是政治上不可能做的事情,也就是公開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與此同時也導緻美國對台灣不分黨派同情與日俱增,使得特朗普政府更容易將美國政策轉向一個“親台灣”的方向。”
對於這個政策轉變,“我會把功勞與過失放都在習近平腳邊。”
祁凱立說,從美國的角度來看,蔡英文在美台及兩岸關係方面一直都是一個“負責任的掌舵者”,她沒有破壞現狀,而且也一直都非常尊重美國的利益。她也是“北京能夠遇到的最好的民進黨總統”,在兩岸關係上,她比民進黨其他人更為中道,也比任何她的可能繼任者更為務實。
“如果北京不能找到一個方式來與蔡英文合作,那麼他們也將無法與任何未來的民進黨總統合作。根本而言,那才是問題所在,而不是華盛頓不願意尊重北京對台灣的'紅線'。”
蓬佩奧的選項
對於蓬佩奧將美中建交後數十年來國務院奉行的與台灣交往指導方針廢除,對今後美台、美中及台海兩岸關係有何影響?拜登上台後如何處理美台之間官方接觸的問題,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卜睿哲指引美國之音參考前美國白宮國安會中國、台灣及蒙古事務主任何瑞安(Ryan Hass)的詳細分析。
目前是布魯金斯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員的何瑞安,星期一在該智庫就此主題發表的文章說,蓬佩奧和他的幕僚在特朗普政府後半部任期啟動關於美台之間交往規範的審視,希望能尋找一些方式來展現對台灣更公開的支持,這個內部政策審視過程的完成正好是特朗普政府任期接近尾聲和拜登得到國會認證為當選總統的時候,因此蓬佩奧面臨了幾個選擇。
這些選擇包括: 1) 什麼都不做,因為宣布國安敏感問題新政策的時間已經不夠;2) 為繼任者準備詳細的政策建議;3) 指示幕僚研擬一份更新後的內規,並私底下通知台灣對口關於政策的改變;4) 發布新聞稿宣布所有關於美台接觸的指導方針作廢無效。
在美國國會發生衝擊事件3天后,何瑞安說,特朗普政府內部混亂,總統也不再參與政策決定,蓬佩奧在任期只剩11天時選擇了第4個方案,“他這麼做顯然沒有和他的繼任者協商,儘管事實是他們,而不是他,將要面對他的決定所帶來的後果。”
拜登的選項
對於拜登上台後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曾在民主黨奧巴馬政府工作的何瑞安認為,拜登政府有幾個選擇。
這幾個選擇包括:1)公開撤回(countermand)蓬佩奧的宣布;2)維持蓬佩奧的決定,允許美台關係在沒有對官方交往的級別、頻率及形式有任何指導方針的情況下運行;3) 指示國務院恢復審視,對那些符合美國長期政策精神的接觸加以批准;4)利用蓬佩奧的宣布來啟動對台政策的審視,在全新評估美國與台灣非官方關係的利益與優先事項基礎上,研擬與台灣對口接觸的更新指南。
由於前兩個選項都將分別引起台北或北京的不滿,何瑞安說,拜登比較可能採取第3或第4個選項,他們可以以第3個選項作為暫時替代方案,等待第4個審視過程完成後更新後的接觸指南。
不過何瑞安認為,拜登必須決定公開和私底下如何討論台海兩岸關係,因為中國官員將利用初期與拜登政府的官方交流來要求他們公開拒絕蓬佩奧的決定,“拜登團隊應該對那些要求回應說,只要北京1採取更多行動來威脅或邊緣化台灣,華盛頓就會覺得有更多需要來擴大與台灣的交往並加大對台灣的公開支持。”